孫金水 李云 劉金鵬
龍氏正骨牽引椅治療頸椎病療效的觀察
孫金水 李云 劉金鵬
目的 觀察龍氏正骨牽引椅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380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190例,應用龍氏正骨牽引椅治療;對照組190例,傳統(tǒng)牽引法治療,比較2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愈146例(76.84%),顯效41例(21.58%),無效3例(1.58%),總有效率為98.42%;對照組治愈125例(65.8%),顯效43例(22.6%),無效22例(11.6%),總有效率為88.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龍氏正骨牽引椅治療頸椎病療效確切。
頸椎?。积埵险菭恳?/p>
本研究觀察龍氏正骨牽引椅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頸椎病患者380例,其中門診患者289例,住院患者91例。研究組190例,男68例,女122例,年齡17~73歲,平均(45±4)歲,病程3d~27年;對照組190例,男59例,女131例,年齡16~68歲,平均(42±2)歲,病程5d~23年。患者根據(jù)癥狀、體檢觸診、頸椎X線片或MRI定位明確診斷,所有病例均按照《脊椎病因治療學》[1]為診斷標準確診。380例頸椎病患者采取隨機分為2組,龍氏正骨牽引椅治療組(研究組)190例,傳統(tǒng)牽引治療組(對照組)190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龍氏正骨牽引法 先采用正骨手法仰頭搖正C1/2頸椎錯位復正,然后采用頸椎正骨牽引椅(簡稱龍氏正骨牽引椅)(廣州德華精密機械有限公司,JZQY型)患者坐在牽引椅上面對手輪箱位置,頭頸部呈垂直姿勢(避免齒狀突受扭曲),把粗調桿上的定位插銷撥出,牽引帶以患者的胖瘦套扣在頸部位置以舒適為度。牽引重量從8kg開始,逐天增加,女性患者可增至16~20kg,男性患者可增至20~22kg,一般牽引重量范圍不超過體質量的1/4,急性期為禁用,牽引時間每次2~5min,每天1次,10d為1個療程。牽引下正骨法治療中下段頸椎,將多關節(jié)、各類型錯位在牽引下復正。操作方法按牽引下正骨法進行。
1.2.2 傳統(tǒng)方法牽引 先采用正骨手法仰頭搖正C1/2頸椎錯位復正,然后采用傳統(tǒng)頸椎牽引法(智能溫熱牽引系統(tǒng),廣州一康醫(yī)療設備實業(yè)有限公司,YK-6000D型)患者坐在牽引椅上面朝外,將牽引帶按患者的頸部位置套上,牽引重量成人2~8kg,牽引重量從2kg開始,逐天增加,女性患者可增至2~8kg,男性患者可增至8~10kg,一般牽引重量范圍不超過10kg,急性期為禁用,牽引時間每次15~20min,每天1次,10d為1個療程。頭部體位的位置有3種:前屈位、中立位、后仰位,根據(jù)患者癥狀與受損部位不同,牽引時頭部位置以個體化為主,以病人舒適感、癥狀減輕為宜。
1.3 療效評價標準 療效評價按照文獻[2]的標準執(zhí)行,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骨關節(jié)復正;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或偶有輕微不適,骨關節(jié)基本復正;有效:癥狀、體征均有改善,骨關節(jié)整復不完善;無效:癥狀有暫時改善但不鞏固,或完全無改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經過1個療程(10d)治療后,停止治療15d后進行療效評定,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8.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8.4%,2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效果比較[n(%)]
龍氏正骨牽引椅是以龍氏正骨推拿法(牽引下正骨法)為主要技術而設計,具有牽引、正骨、多圍角度的綜合應用手法治療,可糾正頸椎間盤突出和變性并發(fā)多關節(jié)錯位、椎體傾仰滑脫式錯位、勾椎關節(jié)側擺式錯位,消除骨性壓迫、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整復效果。正骨牽引對椎間盤變性合并多關節(jié)各類型錯位易于復正[1]。糾正關節(jié)錯位,旋轉手法可以調整椎間盤與神經根的位置、調整鉤椎關節(jié)、恢復正常的頸椎關節(jié)序列,有利于組織水腫和神經根周圍炎癥消退[3]。龍氏正骨牽引椅所采用的牽引下正骨法治療頸椎病有效地解除骨贅對神經、血管的壓迫,糾正椎體錯位,消除頸部肌肉痙攣,恢復椎體內外平衡[4]。頸椎牽引時根據(jù)三步定位診斷進行判斷錯位節(jié)段與錯位類型即可選用相對應的牽引下正骨手法,利用牽引時使椎間滑膜嵌頓與韌帶攣縮的松解、緩解頸肌痙攣,便于手法復位。早期患者在急性創(chuàng)傷時期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時,使用此牽引有利于髓核還納,可達到整復效果。徒手復位時常因錯位方向復雜而增加難度,導致復位不全,通過牽引下正骨利用椎間隙相應增寬,能使頸椎椎體、前縱、后縱、棘上和椎間韌帶牽張拉直,小關節(jié)交鎖現(xiàn)象時會比徒手復位更安全,對椎間盤變性合并錯位易于復位并可避免副損傷,操作靈活、安全、有效,且可多圍角度使每個椎體的不同方向進行調整,其對椎間韌帶肥厚、鈣化、多關節(jié)錯位等退變性疑難重癥頸椎病有較好地治療效果。
由于頸肩背部肌肉組織慢性勞損或急性損傷而導致的頸椎退行性變,使椎體間失穩(wěn)而造成關節(jié)功能紊亂。伏案工作等長時間的低頭屈曲增加了頸椎間盤后凸的壓力,造成頸椎病的患病率上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本病[5]。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其發(fā)病是頸椎椎間盤及椎間鉤突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fā)炎癥性病理變化累及頸神經根等周圍組織結構,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表現(xiàn)[6]。目前,頸椎牽引可使用的器械很多,但最常用的仍然是傳統(tǒng)的懸吊式枕頦頸椎牽引椅[7]。胡堅勇等[8]通過134例頸椎病患者采用持續(xù)和間歇兩種牽引方法隨機分組觀察,發(fā)現(xiàn)兩種牽引方式療效無明顯差異,持續(xù)和間歇兩種牽引方式均為治療頸椎病的有效方法。在頸椎機械牽引中,持續(xù)牽引或間歇牽引的選擇孰優(yōu)孰劣尚無定論[9]。牽引重量的選擇除與牽引方式有關外,還與患者的年齡、性別、體質等因素有關[10]。倪國新等[11]通過臨床研究分析應變與牽引時間關系曲線,并結合臨床經驗認為,頸椎牽引時間以15~20min比較合適。陳慶法[12]通過研究認為,間歇牽引采用的牽引力比持續(xù)牽引的要大,這樣更有利于牽拉開椎間隙和椎間孔,使突出的椎問盤更易復位。頸椎牽引是有效治療頸椎病的方式之一[13]。通常多數(shù)采取了傳統(tǒng)牽引的治療,短期療效治療過程較長,而遠期治療目標效果不理想,容易復發(fā),傳統(tǒng)牽引治療花費時間較多,同時且不夠徹底。運用龍氏正骨牽引椅治療,節(jié)省了時間與步驟,降低了投資成本,療效比傳統(tǒng)牽引更為滿意。并且龍氏正骨牽引根據(jù)臨床診斷結合生理特點應用牽引下正骨法進行操作,安全有效,準確無誤而治療徹底。
[1] 龍層花.脊椎病因治療學[M].香港:商務印書館,2007.
[2] 沈彤.龍層花.牽引下正骨推拿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02,18(3):28-37.
[3 何育風,王翔,吳雙.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吉林中醫(yī)藥,2011,31(6):551-552.
[4] 杜秀珍.郭玉芬.兩種牽引方法配合治療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169-170.
[5] 蔡榮潮.走罐結合牽引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0例[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5,24(5):41-42.
[6] 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頸椎病專業(yè)委員會.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S].2010.
[7] 孫其斌,張崇岳.傳統(tǒng)懸吊式頸椎牽引椅的弊端與改進[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0,28(19):48.
[8] 胡堅勇,孫幼貞.頸椎病不同牽引方式的療效觀察[J].頸腰痛雜志,2003,24(1):27-28.
[9] 杜國君,殷瀟凡,張越,等.兩種牽引方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評價[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5,37(5)385-387.
[10] 謝財忠,紀樹榮.頸椎牽引的力學試驗與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0,6(4):171-174.
[11] 倪國新,蘇力,唐軍凱.頸椎牽引時間的初步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2,6(4):487.
[12] 陳慶法.間歇牽引并超聲調制中頻電流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9):558-559.
[13] Kan LL,Wang HD,Liu AG.Meta-analysis of needle-knife treatment on cervical spondylosis[J].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2013,26(11):935-9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3.026
江西 330008 南昌市第一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孫金水 李云 劉金鵬)
李云 E-mail:jxyl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