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慶
亞明先生(1924—2002),20世紀50年代末崛起的現(xiàn)代“金陵畫派”核心人物之一,他尤擅山水、人物畫,也偶作花鳥畫,在當代中國畫壇享有較高聲望,而且亦較受藝術品市場的青睞和追捧。
亞明原名葉家炳,1924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他自幼便酷愛丹青繪畫,少年喪父之后家道中落。1939年參加新四軍,1941年被選送淮南藝專學習。由于他敬慕美術老師程亞君,遂改名“亞明”(注:另一種說法是他凡事必爭伯仲,為人要光明磊落、肝膽相照,故取名“亞明”)。兩年后直接投身敵后武裝斗爭,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事業(yè)貢獻力量。1948年他創(chuàng)立了《戰(zhàn)士畫報》并任主編。1950年任無錫市美協(xié)主席,次年又任蘇南《農(nóng)民畫報》主編。1953年調(diào)往南京任江蘇省美術工作室主任,后負責籌建江蘇省國畫院并任該院副院長兼黨組書記?!拔母铩敝幸蚴艿讲还鲈涣鞣磐獾貏趧?。1972年歸寧后遂任江蘇省美術創(chuàng)作組負責人,1975年復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1984年卸職后繼續(xù)苦學深研中國畫理法,追根溯源,竭力思變。1989年蟄居蘇州東山太湖之濱的“近水山莊”后,他自詡“讀書、寫畫、種花,觀云、聽雨、飲茶”,實則乃深居簡出,專心致志國畫、壁畫創(chuàng)作,以取得對繪畫藝術的更高領悟與發(fā)展。亞明2002年2月19日病逝于金陵,享年78歲。他生前還曾任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美協(xié)常務理事、江蘇省美協(xié)主席及顧問等職。
亞明從事畫藝受現(xiàn)代藝術大師傅抱石的畫風影響很大。其人物畫主要師法閻立本、李公麟、陳洪綬、任頤等人,而山水畫則由師原濟、弘仁、梅清、沈周等人直取元、宋諸家。由于他思維敏捷,聰穎詼諧,悟性較高,解放后又在與呂鳳子、錢松喦、秦古柳、周懷民、傅抱石、陳之佛等其他知名老國畫家的交往中虛心求教。因此盡管他半路出家改學國畫,但憑借不甘居人下的奮斗精神,在繪事上進步明顯。他早先研習人物畫,20世紀50年代后因創(chuàng)作《貨郎圖》《石壕吏》《煉鋼爐前》《太湖晨霧》而嶄露頭角。1960年代起轉(zhuǎn)攻山水畫,在藝事上兼取中西、借古開今,致力于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受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等思想影響,他和傅、錢二老一起負責籌劃帶領“江蘇國畫工作團”跨越祖國山川23000余里長途跋涉寫生創(chuàng)作,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山水畫在思想上、筆墨上的一大變革,隨后又在首都舉辦了轟動畫壇的江蘇《山河新貌》展,新“金陵畫派”卓然而起并得到社會公認,當之無愧地載入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冊。
之后,他繼續(xù)敞開襟懷走出書齋,瀏覽名山大川,搜盡奇峰打草稿,注重生活提煉,滋養(yǎng)藝術底蘊,并代山川而言,不斷謳歌祖國河山和建設新貌。70年代以后,他進一步地勤奮努力,發(fā)揚光大祖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逐步地進入了創(chuàng)作巔峰期,在中國畫藝術由古典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轉(zhuǎn)型過程中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數(shù)十年來,他先后還創(chuàng)作出了《爭分奪秒》《晨曲》《華山》《天問》《巫峽煙云》《萊茵河古堡》《得赫特拉山口》《黃山覽勝圖》《長江萬里圖》《日寇南京大屠殺》等貼近時代脈搏、充滿生活氣息的精構佳作,而且參加過許多國內(nèi)外大型美展,并在北京、南京、合肥、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出版有《亞明畫集》《亞明近作選集》《亞明世界風情錄》《亞明黃山畫集》等多部專集,所作被海內(nèi)外人士青睞追崇且引得許多官私方投資典藏。他還被評論界譽為“當代山水畫八家”之一,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具有比較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其故鄉(xiāng)安徽合肥還建有“亞明藝術館”,保存了他畢生創(chuàng)作的百余幅繪畫精品。另外在江蘇南京計劃還將建造“亞明紀念館”,在蘇州東山將辟建“亞明壁畫館”。
由于亞明乃性情中人,豪爽浪漫,才情并茂,而且博學多才,畫風多變。傅抱石在世便稱之為“小諸葛”。因此這也給不少投資收藏家和書畫愛好者在鑒定其作品真贗時帶來了相當難度。愚以為,若要對亞明的國畫作品鑒藏能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了解把握,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從藝術思想看,亞明始終堅持“以人民、生活、傳統(tǒng)三者為師”,滿腔熱忱地關注大自然與時代生活,并強調(diào)繪畫創(chuàng)作應以情取意、以氣取勢,托物言志,在繼承傳統(tǒng)中開拓創(chuàng)新,藉以尋繹探究中國畫的新境界,由此來深化對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新認識。亞明在上世紀50年代那場關于“中國畫前途”的爭論中,就勇于捍衛(wèi)國粹藝術的民族性和價值觀。他認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歷來講究“四意”(注:即意念、意象、意境、意趣)和“三法”(注:即筆法、墨法、章法),但從事創(chuàng)作應有一個“先入法、再出法”的過程,這也不失為一條繪畫創(chuàng)作如何由自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道路。他還提出了中國畫創(chuàng)作“有規(guī)律而無定法”等學術觀點。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這些獨到見解對當今的一些畫家從事創(chuàng)作影響啟迪均比較大,而且江南現(xiàn)有不少畫家也都出自其門下。
二、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他豪情奔放,大膽心巧,既博采眾長,又不拘一格,并熔鑄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哲思人格、精神氣質(zhì)和藝術理念。為實現(xiàn)主客體的辯證統(tǒng)一,因為時間、物象、心境不同,其畫法也有所不同。在特定的繪畫語境中,他經(jīng)常采取“先掃地,后繡花”之繪畫程序,從畫法技巧和運筆特征看:即融勾勒、皴擦、渲染、點破等于一體,立意在先、胸有成竹,先從大處著眼,縱情揮毫涂抹掃出輪廓大勢,一任情感恣意抒泄;之后依所作筆墨因勢生發(fā),精心細微地收拾提神,使得畫作蘊藉充實而又富于變幻,由此也凸現(xiàn)了他縱橫揮灑、信手拈來、一吐胸壑逸氣的高超才情。他的早期畫作主要是通過師法傳統(tǒng)來反映時代生活特征,尤其崇尚沈周、石濤、傅抱石等人的筆墨技法。自1970年代以后,他在致力創(chuàng)新同時,更加注意借鑒宋、元以來先賢筆墨傳統(tǒng)(注:即便對同時代的李可染、陸儼少等人技法也有所汲?。?,進一步地加強對積墨、濕墨、焦墨等技法嘗試,并以散鋒與枯筆兼用等等,表現(xiàn)在畫作上則筆墨簡約剛健、虛實變幻,氣勢奔放跌宕、飄灑不羈,意境雋永靈秀、奇癖高古,頗能給人一種神清氣爽之詩情妙趣。我們僅從他演繹石濤詩意的《漫將一硯梨花雨,潑濕黃山幾段云》等畫作中就可窺見一斑了。為此曾有人評論曰:“錢松喦善用筆,傅抱石長于墨色,宋文治章法精巧靈秀,而亞明則含三家自出新路?!?/p>
三、就藝術實踐而言,如果說傅抱石、錢松喦是20世紀新“金陵畫派”的創(chuàng)立者,那么亞明則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員主將,在借古以開今、傳統(tǒng)筆墨與時代相融并為生活服務的藝術進程中,他對這一地域性畫派的確立、延續(xù)和發(fā)展同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并留下了一批在當代國畫壇具有豐富表現(xiàn)力、旺盛生命力和較強影響力的優(yōu)秀畫作。但盡管晚年的亞明隱居于“近水山莊”,期盼在以后的思變中再攀登上一個新的高峰,然而藝術苦旅上的種種艱難險阻對包括其在內(nèi)的所有虔誠探究者都是不會輕意讓道的。客觀理性地分析看待,與20世紀中國傳統(tǒng)繪畫大師黃賓虹、傅抱石等人相比,亞明在風格圖式、本體語言等藝術創(chuàng)新的高度及深度上或許還存有一定距離,以至他在病逝前30天曾黯然神傷地寫道:“中國畫畫到今天未畫出點名堂,是最大的遺憾?!笨赡苁莵喒^于自謙了!但這也可能將是限制其作品的影響穿透力和市場成交價難以達到開派宗師們水平狀況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由于缺少時間積淀和歷史選擇,我們尚不能立馬就全面系統(tǒng)地給亞明等當代藝術名家們逐一進行十分準確的學術定位。
四、綜觀現(xiàn)代江蘇國畫壇自傅、錢二老之后,亞明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領軍人物。因此受種種利益因素驅(qū)動,仿冒托名“亞明”的贗作在市面上露臉很多,現(xiàn)在連他的書法作品也都不予放過。這種現(xiàn)象早在70年代末江南一帶便開始出現(xiàn),并以針對其巔峰期作品仿冒為盛,至今已蔓延各地,愈演愈烈。從筆墨、格調(diào)、神韻、意境等字畫鑒賞的基本要素來看,因亞明繪畫創(chuàng)作常采用“先掃地,后繡花”之法,對未曾親眼見過他作畫的人來說一般都比較難以掌握這一筆墨運作程序,再加上他的靈氣、學養(yǎng)等也讓一般作假者只能望其項背。故可見其山水畫贗作有的在筆法上一味地刻意狂抹胡涂,表現(xiàn)在畫面上常常如一團亂麻,或沖勁有余,但氣脈不暢、神采不足,故較難逮真跡。也有的還墨色虛實混濁,章法凌亂,氣勢局促,因此缺少審美感。在臆造的贗作中,還有的試圖以破筆散鋒法故作深沉,筆墨則顯得生硬板滯,圖式結構也比較牽強……低仿贗作大多技法卑劣、庸俗無度,常人倒也不難識破。另外在贗作的題款上,所仿書法不夠率意灑脫,也常會露出破綻;他的人物畫作被仿冒的也不少?,F(xiàn)在市場上還充斥著一種借助于反轉(zhuǎn)膠片投影等手段精心臨仿的贗跡,這類人物畫贗作往往尺寸不大,但只具形貌而韻味不足,而且有的還公然欺世盜名稱其為曾經(jīng)出版過的真品,并隨贗作配上真跡圖片對照。然而一般人若是不認真辨識其中細微差異的話,被蒙“吃藥”上當受騙恐怕將在所難免。因此根據(jù)亞明不同時期、不同情境下的繪畫創(chuàng)作特點,在鑒定時理應做到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而且既不能輕易地指真為假,也不能草率地以贗當真。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處于不敗之境地。
最后筆者還以為:要想在步履蹣跚的藝術品投資收藏道路上做一名成功者,必須系統(tǒng)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對特定時期的書畫名家藝術成就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定位把握;辨識字畫真?zhèn)我仓皇沁~進投資收藏的一道門坎,在此基礎上若能區(qū)分比較出所創(chuàng)作品的藝術價值優(yōu)劣高下,將會顯得十分重要。通俗地講,品鑒一幅字畫是好或者不好?應當知道其中的真正緣由:即它究竟好在哪里、劣在何處?為什么?依據(jù)何在?比較鑒評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或者不同作者的各自作品藝術價值含量多寡時,也應當按照書畫藝術的客觀規(guī)律從學養(yǎng)功底、風格樣式、筆墨技巧、格趣內(nèi)涵等諸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展開綜合探究。初入此道者除應多學習、多觀摩、多交流、多實踐外,不妨可多請一些有道德、有水平、有經(jīng)驗的藝術品投資鑒藏顧問給予恰當指導,藉以少走彎路為佳。
亞明的作品交易大約始于上個世紀70年代,當時每平方尺幾十元左右。之后受國家經(jīng)濟形勢和海外藝術市場影響,交易價位逐年攀升,至1990年代前后一般交易達每平方尺800元左右。其作品在1980年代后期開始進入海外拍賣市場。亞明繼傅、錢之后作為新“金陵畫派”的主將,70年代以來的畫作(如古典詩文系列、黃山系列、三湘四水系列、世界風情系列等)由于創(chuàng)意迭出,因此投資典藏界一直比較關注,目前在國內(nèi)外的一些較大拍賣活動中時有露面。與不少書畫名家相似,亞明早期作品因個人畫格尚未形成,故市場價位較為一般,中晚期作品價位大約在每平方尺3至10萬元不等,精品價格更高。他的作品交易也有一些良好表現(xiàn):
早在1994年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亞明的巨幅山水畫《峽江云》就以57.2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02年4月20日中貿(mào)圣佳拍賣會上,其山水畫《秋山云起圖》以7.92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03年7月10日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上,其山水畫長卷《長江頌》以90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04年12月18日北京榮寶秋季拍賣會上,國畫鏡心《西園雅集圖》以66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05年5月13日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亞明山水畫《峽江云》以99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08年12月24日中鼎國際秋季拍賣會上,其山水畫《唐人詩意圖》以30.8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09年5月29日北京保利春季拍賣會上,其山水畫《萬里長城》以42.56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11年7月24日南京經(jīng)典春季拍賣會上,其人物畫《石壕吏》以1046.萬元人民幣成交,首破千萬元交易大關。在2011年12月16日江蘇萬達秋季拍賣會上,亞明的花鳥魚蟲畫卷《群魚游樂圖》以2765.75萬元人民幣成交,再創(chuàng)個人作品交易新高。在2013年7月20日鳳凰拍賣春季拍賣會上,其人物畫《春訊》以345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14年7月5日中佳圣貿(mào)春季拍賣會上,其山水畫《峽江圖》以667萬元人民幣成交。在2014年11月2日上海明軒秋季拍賣會上,其山水畫《峽江煙云》以828萬元人民幣成交,并且繼續(xù)保持了比較好的市場交易勢頭。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8年北京榮寶秋季拍賣會上,亞明1973年為南京大校場機場老民航候機樓創(chuàng)作的巨幅山水畫《鐘山晴曉》,曾以33萬元人民幣成交,不過此作在2016年6月5日北京榮寶春季拍賣會上又以896萬元人民幣成交,經(jīng)過10多年時間相應的成交價卻增長了20多倍,個中固然有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導致的藝術品交易價不斷攀升等緣故,另一方面亦說明只要是繪畫精品,總是會贏得投資鑒藏家們的青睞追捧的。
在此還需要說明的是,亞明不同時期、不同題材作品交易價格有時差別較大。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亞明為人豪爽善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確實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應景應酬之作,之后這些又以不同渠道方式流向市場,但其中有些不是很精湛;二是自1970年代末南京一帶就出現(xiàn)了不少亞明的贗作,目前在藝術市場上則早已泛濫成災,而且高仿幾可亂真,由此影響了有些人的“入市”人氣。筆者預估,隨著亞明畫作精品因不可多得且尚存一定的價位空間,在今后一段時期內(nèi)交易行情有呈漸漲走勢,只要人們買進價位比較合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