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星
課堂評價對課程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的評價體系。其中課堂教學評價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師生關系是否融洽,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一、勤夸獎、多鼓勵,為學生樹信心
筆者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盡量不用“不對”“錯誤”等否定性語言,不使用損害學生自尊心的語言來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而應用能激發(fā)學生自信和自尊的評價語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聽了教師的評價,能夠樂于思考,勤于動手,愉快地融入教學之中。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一課時,上課前筆者要求學生根據歷史情景進行辯論,內容要求是:當道光帝得知鴉片嚴重泛濫時,他要求朝廷大臣討論對策,朝廷中出現兩派。一派主張嚴禁鴉片,一派因為害怕外國人入侵主張對鴉片放任自流。筆者要求學生分成兩派,各自闡明自己的觀點。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成正反兩方,然后各自找理由和對方爭論,課堂氣氛異常激烈,再加上教師不時得對雙方的精彩發(fā)言嘖嘖稱贊,學生更加起勁,結果問題越辯越明,課堂效果頗佳。
二、秀委婉、含期待,盼學生多提高
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以及對問題的回答不可能總是正確的,在這個時候要多采用幽默式的批評。幽默式批評即寓批評于詼諧之中。有位學生把“瞠目結舌”說成了“堂目結舌”,筆者一本正經地說:“我知道了,你一驚訝眼睛就會逃跑了?!睂W生一愣,但旋即意會。在學生回答問題不正確或者是不準確的時候,他們的心里一定很懊惱,有的甚至感覺到很丟面子。這個時候,教師的評價尤其要注意,不能夸獎,這樣學生會認為是諷刺;不能挖苦,這樣會使學生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這個時候,先真誠地指出他的錯誤“對不起,這樣說確實不妥……”然后再告訴他錯誤出在什么地方、怎么改正,最后會和他說“人總是在不斷總結錯誤中才得以進步的,老師知道你的潛力,下次你一定行,對嗎?”在這種期待式的批評下,筆者總是見到學生的進步。
三、反專制、求民主,讓學生深思考
現代課堂,絕不應該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進行互動學習。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性火花時,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學習上的遇到困難時,要給予及時的點撥和鼓勵。例如,中國古代為四大文明古國,四大發(fā)明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創(chuàng)造能力。那么其中火藥、印刷術和指南針傳到歐洲后產生怎樣的影響呢?有的同學用馬克思的論述回答: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印刷術成為新教的工具,而羅盤針促使資產階級進行早期的殖民擴張,進行原始的資本積累。那么中國又用這些發(fā)明做什么呢?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見。最后教師引用魯迅在《電的利弊》中說的:“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鴉片醫(y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倍鴮W生在回答西方人對發(fā)明成果采取的態(tài)度時,雖不全面甚至片面,但教師不能采取束縛學生思維的方法,而要肯定學生在思維過程中發(fā)出的創(chuàng)造性火花。
四、不唯書、不唯上,促學生“創(chuàng)新”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痹跉v史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yǎng)并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例如,有一個學生在回答隋亡唐興的原因問題時,這樣認為:隋朝之所以能夠快速滅亡,主要原因是隋煬帝心胸狹窄、不能容納賢才,而唐初出現“貞觀之治”的局面也是唐太宗愛護人才、善于用人的結果。該生從人才的角度分析隋滅唐興,這在以往著述中,很少提及,實屬難能可貴。(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