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劉小蘭
一、補全對話
該題型得分率較低主要有于以下幾個原因: 1.學生口頭交際語背得太少,有些學生連Hows it going? Whats the matter? What happened? Hows your new school?等基本交際語都寫不對。2.學生在根據上下文推測空格處所要填的內容方面有困難。40%的學生補全對話的5個空格只填2~3個,剩下的2~3個空格通常都為空白。3.學生寫出的句子語法錯誤較多。
針對第一個原因,教師一方面可要求學生每天背誦并默寫1~2 個口頭交際語。在背誦過程中,要提醒學生不要馬虎大意,切不可將Whats the matter?寫成Whats matter?也不可將What happened?寫成Whats happened? 另一方面,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盡量整節(jié)課用英語來講授,增加英語口頭語的輸入。當對學生提問時,要求學生用完整的符合英語語法的句子回答問題。還有,教師可以把每周四設定為英語日,在這一天,全班學生必須用英語與同學對話,為學生營造一個英語世界。這項規(guī)定剛開始實施時可能會有較大難度,但只要教師以身作則,將它當成一項硬性要求來堅持,一兩個月后,必能帶給學生巨大的好處。
針對第二個原因,首先,指導學生通讀對話,并就此推測雙方的身份、談話內容和雙方的關系。其次,指導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境、標點符號初步確定并用鉛筆書寫答案。例如A:__________________? In a hotel? B: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 從空格后的in a hotel? 和回答We camped in the mountains.可得知,空格處應該詢問地點,應該填寫Where 開頭的特殊疑問句。又因為后文的In a hotel?和動詞過去式camped存在,所以正確答案是Where did you live/stay? 不少學生答案為Where did you go/camp? 或Where do you live/stay?都是因為忽視了上下文的語境。
針對第三個原因,教師應指導學生仔細檢查句子的語法是否正確,并最終確定答案。檢查時要注意所寫的句子時態(tài)是否使用恰當,是否符合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和語音習慣,切不可寫出Where are they come from? What do you doing just now ?等錯句。也不能將發(fā)表觀點看法的Hows your new school?與提建議的What about your new school?混為一談。
二、書面表達
第一,基礎。從英語句子的五種基本結構開始強化訓練,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寫出有頭有尾的完整的句子。
第二,背誦。每周列出3-5條常用諺語或好詞好句,要求學生小組合作,相互監(jiān)督,一起背誦,并小組合作探討每個句子用在哪種話題作文中最恰當。
第三,當堂寫作。當堂寫作前,允許學生用10分鐘的時間小組合作審題,弄清作文的人稱、時態(tài)、體裁等,也可列出作文的提綱,再用20分鐘的時間獨立完成寫作任務。
第四,相互修改。修改作文能促進學生更快的進步和成長。當局者迷,有時學生自己難以發(fā)現自己在語法、人稱、單詞拼寫、表達中文化這些錯誤,作文的結構段落不夠分明,通過小組合作修改,讓學生給他人診病、請他人診病,大家在這個過程中一起飛速成長。
三、聽力
第一,多積累聽力常用詞匯。聽力題會涉及推測人物關系,推測對話地點,計算時間,統(tǒng)計數量等。所以,教師應要求學生將聽力中常用的詞匯爛熟于心。例如: 通過Would you like to see the menu?中的“menu”可推測對話地點在餐館,對話雙方關系為顧客和服務員。Order,book a room, clerk, flat, menu ,half an hour ,half price ,test paper, go hiking這些詞若出現在筆試題中可能并不會給學生造成太大困擾,可若出現在聽力中,由于語速、連讀、爆破等原因,就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們丟分。
第二,突擊日常聽力訓練。課堂上英語輸入太少,課后基本無英語交流,這嚴重弱化了學生聽力的能力。若在臨近中考最后兩個月每天早讀和下午班務處理時間各聽15分鐘,則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三,強化聽前、聽中和聽后技巧。聽力前要抓緊一切時間讀題,做到對考查內容心中有數。聽中仔細認真,快速記錄有效信息(時間,人名、地名、電話號碼等)。對于沒完成的題目要果斷放棄,要緊跟聽力錄音,不可在上一題上糾結浪費時間。聽后仔細檢查單詞拼寫,并利用腦中殘存的記憶對沒把握的題目作二次思考。(作者單位:江西省永豐縣實驗學校 江西省永豐縣佐龍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