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大連 116033)
于冬雯 鄭 煒 楊 瑛 孫 瑩 邱立丹 練詩梅△
?
△通訊作者
多發(fā)性骨髓瘤超聲心動圖及心臟損害的臨床研究
遼寧省大連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大連 116033)
于冬雯鄭煒楊瑛孫瑩邱立丹練詩梅△
摘要目的:觀察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超聲心動圖及心臟損害表現(xiàn),總結(jié)其特點,探討其臨床價值。方法:以確診為多發(fā)性骨髓瘤的4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總結(jié)其超聲心動圖征象,并與正常對照組的心臟超聲進行對比分析,回顧其病程中的心臟損害表現(xiàn)。結(jié)果: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超聲心動圖征象表現(xiàn)多樣,其中左房增大、左室舒張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觀察組的左房內(nèi)徑(LAD)、升主動脈內(nèi)徑(AOD)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患者病程中存在心臟損害者13例,占28.9%;死亡9例,其中死于心血管并發(fā)癥者4例,占44.4%。結(jié)論:心臟損害是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病程中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其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規(guī)行超聲心動圖對臨床工作者盡早識別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心臟損害、調(diào)整治療方案及判斷預(yù)后提供一定幫助。
主題詞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斷 多發(fā)性骨髓瘤/并發(fā)癥@心臟損害超聲心動描記術(shù)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漿細胞克隆性增生的惡性腫瘤。本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男女發(fā)病比例為3∶2。主要表現(xiàn)為惡性漿細胞無節(jié)制地增生、廣泛浸潤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現(xiàn)和沉積,致使多個器官系統(tǒng)受累,如骨骼、造血系統(tǒng)、腎臟、心臟、肝臟等。其中心臟受累較為常見,且最為嚴重,與該病預(yù)后密切相關(guān)[1]。故本研究對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超聲心動圖及心臟損害表現(xiàn)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jié)其特征,以期早期識別其心臟損害,為診療及判斷預(yù)后提供幫助。
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診于我院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45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53~81歲,平均年齡66.53±10.30歲,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中華醫(yī)學會關(guān)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診斷標準。臨床分期:I期A5例,II期A6例,II期B2例,III期A17例,III期B15例。免疫分型:IgG型22例,IgA型6例,IgM型1例,IgD型2例,輕鏈型10例,未明確分型4例。正常對照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8.07±11.18歲,均為在我院體檢排除心肺等疾患的健康體檢者,超聲心動圖檢查無異常表現(xiàn)。兩組男女構(gòu)成比、平均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方法對觀察組的超聲心動圖征象進行總結(jié)。應(yīng)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記錄入組患者的心腔大小、大血管內(nèi)徑、心肌厚度、射血分數(shù)。記錄入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病程中的心臟損害表現(xiàn)。
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shù)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1觀察組超聲心動圖征象左室舒張功能減低38例(84.4%),左房增大29例(64.4%),升主動脈增寬11例(24.4%),二尖瓣返流11例(24.4%),三尖瓣返流10例(22.2%),室間隔增厚8例(17.7%),肺動脈高壓6例(13.3%),心包積液5例(11.1%),右房大5例(11.1%),左室增大4例(8.9%),右室增大1例(2.2%),誤診為肥厚性心肌病(非梗阻型)、擴張性心肌病各1例。
2兩組超聲心動圖測值比較觀察組的LAD、AOD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RVOT、IVS、LVD、LVPW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附表。
附表 兩組超聲心動圖測值±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RVOT:右室流出道內(nèi)徑、AOD:升主動脈內(nèi)徑,LAD:左房內(nèi)徑、IVS:室間隔厚度、LVD:左室內(nèi)徑、LVPW:左室后壁厚度、EF:射血分數(shù),MM組心臟超聲均為未應(yīng)用化學藥物治療前測值
3觀察組病程中心臟損害表現(xiàn)
病程中存在心臟損害者13例,占28.9%,其中心力衰竭者6例,心包積液5例,心律失常者4例(其中竇性心動過緩1例,房顫2例,室上速1例),冠心病2例,高心病1例。共死亡9例,而死于心血管并發(fā)癥者4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3例,死于室顫1例),占44.4%。
討論
MM為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合并心臟受累并非少見。其機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考慮可能與淀粉樣變性、骨髓瘤細胞浸潤、高鈣血癥、高粘滯血癥、貧血等多個因素有關(guān)。早期可化療,晚期若出現(xiàn)嚴重心血管并發(fā)癥,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但不能改善預(yù)后,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極高[2,3]。早期識別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心臟損害、及時評估病情,對臨床工作至關(guān)重要。
本研究顯示MM心臟損害患者在超聲心動圖征象上表現(xiàn)多樣,左室舒張功能減低者占84.4%,而收縮功能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MM早期心臟損害以舒張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目前已有研究顯示,骨髓瘤細胞分泌的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可沉積在心肌細胞,加重氧化負荷,改變氧化還原狀態(tài),影響了心肌細胞對鈣離子的處理,鈣離子不能及時地被回攝胞內(nèi)及泵出胞外,導致早期心臟舒張功能障礙,晚期收縮功能障礙[4]。另外,淀粉樣纖維素沉積在心房心肌及舒張功能減低導致心房擴大;沉積在瓣膜及心房擴大導致二尖瓣、三尖瓣瓣環(huán)擴大,使得二尖瓣、三尖瓣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反流。此外,還可波及血管導致內(nèi)皮功能障礙、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和小血管狹窄、阻塞,這可能與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生有關(guān)[1,5~7]。心包積液較少見,考慮與骨髓瘤侵犯心包及低蛋白血癥有關(guān)。臨床上將MM心臟淀粉樣變性誤診為肥厚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者,國內(nèi)也有報道。
觀察組患者LAD、AOD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左房增大的舒張功能減低可能為MM心臟損害的早期征象。AOD的升高提示MM患者存在高血壓,而多項研究顯示,MM心臟淀粉樣變性后,血壓往往偏低,甚至可有體位性低血壓發(fā)作[1],且淀粉樣變性多為全心受累,可見淀粉樣變性并非MM早期心肌損害的主要原因。此也與國內(nèi)所報道的MM合并淀粉樣變性較少見相符合。而本研究中37.78%的患者合并腎功能損害,故AOD升高可能為腎性高血壓所致。由于受限于樣本量,有待于根據(jù)有無腎功能損害分組進一步研究。
在多發(fā)性骨髓瘤病程中,心臟損害除疾病本身導致外,需特別指出的是藥物治療也是導致或加重心臟損害的重要原因。如砷劑、蒽環(huán)類、烷化劑等藥物,甚至為增強療效而較長時間輸液均可影響心臟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故對于年長及原有心肌損害的患者,應(yīng)根據(jù)具體情況酌情調(diào)整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左房增大、左室舒張功能障礙為MM心臟損害的早期心臟超聲特點。對于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超聲心動圖是比較簡便的確定是否存在心臟受累的方法,可較早識別MM患者心臟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異常,評價其心功能,進而進行個體化治療,從而改變患者的預(yù)后。
參考文獻
[1] Garibaldi B,Zaas D. An unusual case of cardiac amyloidosis[J].J Gen lntern Med,2007,22(7): 1047-1052.
[2] Dispenzieri A,Kyle R,Gertz M,etal.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sys-temie amyloidosisand raised serum cardiac troponins[J]. Lancet,2003,361(9371):1787-1789.
[3] Dubrey SW,Hawkins PN,F(xiàn)alk RH.Amyloid diseases of the heart:assessment,diagnosis,and referral[J].Heart,2011,97(1):75.
[4] Brenner DA,Jain M,Pimentel DR,etal.Human amyloidogenic light chains directly impair cardiomyocyte function through an increase in cellular oxidant stress[J].Circ Res,2004,94(8):1008-1010.
[5] Lehtonen J,Kettunen P.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 a dominant clinical picture in a case of amyloidosis and 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J] .Int J Cardiol,2007,115(1):29-30.
[6] Schafer S,Sehardt C,Burkhard-Meier U,etal.Angina peetofis and progressive fatigue in a 61-year-old man[J].Circulation,1996,94(12):3376-3381.
[7] Neben,Wittich MA,Wittich,etal.Obstructive intram ural cor-onary amyloidosisand myocardial ischemia are common in primary amyloidosis.[J].Am J Med,2005,118(11):1287.
(收稿:2015-12-02)
【中圖分類號】R738.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