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寶雞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寶雞721008
龔根強 李 勃△ 黨新文▲ 帖小妮▲
?
慢性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研究
陜西省寶雞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寶雞721008
龔根強李勃△黨新文▲帖小妮▲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肝炎患者膽結石的發(fā)生率及其危險因素,為臨床預防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將211例慢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B超檢查,了解慢性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率,根據是否有膽囊結石的發(fā)生分為膽結石發(fā)生組和膽結石未發(fā)生組,對可能影響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率的病人社會學特征和疾病特征等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元分析,探討慢性肝炎發(fā)生膽結石的危險因素。結果:慢性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率為22.7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組的年齡、飲酒史和總膽固醇明顯高于膽結石未發(fā)生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及總膽固醇是肝炎患者發(fā)生膽結石的危險因素。結論:慢性肝炎患者的膽結石發(fā)生率較高。較大的年齡、較高的總膽固醇數是慢性肝炎患者發(fā)生膽結石的危險因素。
主題詞肝炎/并發(fā)癥 膽結石 危險因素
慢性肝炎是由于病毒感染、乙醇、藥物毒副作用、自身免疫等原因所引起的病程持續(xù)6個月以上的肝臟炎癥和肝細胞壞死癥狀,嚴重者可導致肝功能衰竭威脅生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國慢性肝炎最常見的病因[1]。有研究表明,慢性肝炎常與膽結石伴隨發(fā)生[2],膽囊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可影響患者日常飲食、造成膽囊萎縮、膽絞痛,嚴重者可導致膽囊癌。本研究對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211例慢性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情況及其危險因素進行研究。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擇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211例慢性肝炎患者,符合國家相關慢性肝炎防治或診療指南的診斷標準確定[3~5]。男性132例,女性79例,年齡29~80歲,平均年齡為54.3±12.4歲,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3例,酒精性肝炎患者37例。
2研究方法對211例慢性肝炎患者根據是否有膽囊結石的發(fā)生分為膽結石發(fā)生組和膽結石未發(fā)生組,對可能影響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率的病人社會學特征和疾病特征等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比較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飲酒史、BMI、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等水平的差異,對篩選出的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元分析,探討慢性肝炎發(fā)生膽結石的危險因素。
3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根據數據類型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運用Logistic進行多元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1慢性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率收治的211例肝炎患者中發(fā)生膽結石的患者有48例,未發(fā)生膽結石的患者有163例,發(fā)生率為22.75%(48/211),其中1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膽結石發(fā)生率為21.99%(31/141),3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膽結石發(fā)生率為27.27(9/33),37例酒精性肝炎患者的膽結石發(fā)生率為21.62%(8/37),3組之間的發(fā)生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383,P<0.05)。
2肝炎患者發(fā)生膽結石的危險因素
2.1單因素分析:對可能影響肝炎患者發(fā)生膽結石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膽結石發(fā)生組的年齡、飲酒史和總膽固醇明顯高于膽結石未發(fā)生組,而兩組患者的性別、BMI指數、三酰甘油、甲胎蛋白等水平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肝炎患者發(fā)生膽結石的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
2.2多元回歸分析: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即年齡、飲酒史和總膽固醇引入Logistic回歸方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年齡、總膽固醇為肝炎患者發(fā)生膽結石的影響因素,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結果
討論
膽結石是消化系統常見病,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肝臟膽固醇分泌過多、膽固醇、膽汁酸、卵磷脂比列失調、腸道膽固醇吸收異常及膽囊動力障礙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為肝、腸道、膽汁三方的互相作用[6]。慢性肝炎患者可能會由于肝臟功能異常導致膽汁分泌異常等狀況而更容易發(fā)生膽囊結石。有研究表明乙肝、丙肝及酒精肝患者其膽結石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7]。國外學者認為慢性乙型肝炎可導致膽道免疫受損,形成膽囊或膽道炎癥而造成膽汁分泌及成分異常,易使乙肝患者形成膽結石;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核蛋白通過作用于膽囊上皮細胞變性造成膽囊動力障礙,從而促使丙肝患者膽結石的發(fā)生;長期的酒精攝入同樣會引起膽囊動力障礙促進結石的形成。國內外多個研究均顯示年齡增長是慢性肝炎患者發(fā)生膽結石的影響因素;人體內雌激素可能通過阻礙肝臟膽紅素形成加速膽固醇過飽和,使女性膽結石的發(fā)生率高于男性。本文對相關慢性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情況及其危險因素進行了研究。
211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膽結石發(fā)生率為22.75%,其中肝患者的發(fā)生率為21.99%,丙肝患者的發(fā)生率為27.27,酒精肝患者的發(fā)生率為21.62%,3組之間的發(fā)生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χ2=0.383,P<0.0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肝炎患者膽結石發(fā)生組的年齡、飲酒史和總膽固醇明顯高于膽結石未發(fā)生組,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及總膽固醇是肝炎患者發(fā)生膽結石的危險因素。較大的年齡、較高的總膽固醇數使慢性肝炎患者更容易發(fā)生膽結石。
參考文獻
[1] 楊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膽結石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4,6(1):93-94.
[2] 李桂明,徐國光,駱成榆.慢性肝炎病人膽結石的發(fā)生率及其臨床特點分析[J].世界感染雜志,2006,6(5):422-423.
[3]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0年版) [J].中華肝臟病雜志,20 11,19(1):13-24.
[4] 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會,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 (4 ):194 -198.
[5]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J].胃腸病學,2010,15 (10):617-621.
[6] Biniej MA. Prevalence of gallbladder disease among person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Hepatology, 2005,41 ( 5 ):1029-1036.
[7] 張新力,田江克,董政,等.乙型病毒性肝炎與膽結石患病率的分層抽樣病因學隊列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2,16(4):398-399.
(收稿:2015-12-01)
【中圖分類號】R57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4.026
△陜西省寶雞市中心醫(yī)院放射科
▲陜西省岐山縣蔡家坡西機醫(y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