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龍龍, 汪 蓮
(合肥工業(yè)大學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脫空后鋼管混凝土拱橋的受力性能分析
崔龍龍, 汪 蓮
(合肥工業(yè)大學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9)
針對鋼管混凝土拱肋普遍存在的核心混凝土脫空問題,以一座啞鈴型鋼管混凝土拱橋為研究背景,利用Midas Civil施工聯(lián)合截面功能,建立全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拱肋脫空比、截面脫空率、含鋼率等因素對拱橋的受力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脫空比和脫空率對拱肋的應力和撓度影響較小,含鋼率對脫空后的拱橋的影響較大,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核心混凝土的密實度,防止脫空現(xiàn)象的發(fā)生。
脫空;鋼管混凝土拱橋;Midas Civil
大量工程實踐表明,鋼管和混凝土之間經常出現(xiàn)界面分離的現(xiàn)象[1]。界面分離現(xiàn)象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于施工質量引起的較大程度的脫離,可稱之為脫空,另一種是由于混凝土收縮、溫度變化等非質量原因引起的二者粘結力的喪失,可稱之為脫粘[2]。
在施工過程中因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不當、混凝土泵送不到位、注漿口及排氣口設置不當?shù)仍驎斐苫炷凉袄呙摽誟3-4]。
本文采用有限元軟件Midas Civl,研究拱肋出現(xiàn)脫空后,不同脫空率、脫空比、含鋼率對拱肋應力和拱肋撓度的變化。為啞鈴型鋼管混凝土拱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參考。
圖1 全橋總體布置圖
圖2 啞鈴型鋼管混凝土拱橋
2.1 脫空參數(shù)定義
為了在分析中定量描述鋼管和混凝土的徑向脫空程度,引入兩個參數(shù):脫空率ψ,即核心混凝土脫空部分面積與鋼管核心區(qū)面積之比[5];拱肋脫空比ρ,即核心混凝土脫空段的水平投影長度與拱肋跨度之比[6]。二者表達式為
(1)
(2)
其中,l'為脫空段水平投影長度,l為拱肋計算跨度,其余符號含義見圖(2)b。根據(1)式,脫空率ψ分別為0、5%、10%、15%時對應的核心混凝土脫空高度分別為0 mm、95 mm、150 mm、200 mm。
2.2 拱肋脫空的假定
(1) 啞鈴型截面通過Midas Civil施工聯(lián)合截面功能實現(xiàn),同一截面上鋼管和混凝土通過共節(jié)點實現(xiàn)二者的變形協(xié)調,無相對滑移[7]。
(2) 加載過程中截面始終保持平面[8]。
(3) 忽略剪應力和剪應變的影響[9]。
(4) 脫空段沿跨度方向,相對于拱頂對稱布置,且上、下核心混凝土脫空面積相同。
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計算模型共有梁單元734個,桁架單元34個,板單元192個,實體單元2 192個,節(jié)點數(shù)558個。全橋空間有限元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橋梁有限元模型
3.1 脫空率
采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作用效應組合,荷載工況為恒載+汽車荷載+人群荷載+汽車制動力[10]。當ρ=1,ψ=0、5%、10%、15%時,鋼管軸向應力變化如圖4所示,拱肋撓度變化如圖5所示。
圖4 ρ=1 鋼管節(jié)點-應力曲線
由圖4知,脫空率不會改變鋼管軸向應力的變化趨勢,隨著脫空率的增加,鋼管軸向應力基本呈線性增長,均處于彈性工作階段。ρ=1,ψ=5%、10%、15%時,鋼管軸向應力增加約4%、7.5%、12%。這是因為鋼管和混凝土共同承受外荷載,當混凝土剛度降低時,鋼管承受大部分的荷載,造成脫空段鋼管應力增加。由圖5知,脫空率對拱肋撓度影響較小,當ρ=1,ψ=15%時,拱頂撓度增加10%、1/4截面撓度增加8%、拱腳撓度增加4%,變化范圍均在10%以內。
圖5 ρ=1拱肋節(jié)點-撓度曲線
3.2 脫空比
荷載工況同上,由于圖幅有限僅示意當ψ=15%,ρ=0、1/2、1時,鋼管軸向應力、拱肋撓度變化,如圖6、圖7所示。
圖6 ψ=15%鋼管節(jié)點-應力曲線
圖7 ψ=15%拱肋節(jié)點-撓度曲線
由圖6知,隨著脫空比的增加,鋼管軸向應力增加,且集中在脫空區(qū)段,對于無脫空區(qū)段,鋼管應力變化微小。ρ≤1/2時,鋼管軸向應力增加較快。當ρ=1/2時,拱頂至拱頂兩側1/4范圍內,鋼管應力由52.2 MPa增至61 MPa,增加17%。由圖6知,隨著脫空比增加,拱肋撓度略增,且主要集中于1/4~3/4跨。比較圖6、圖7可知,在線彈性范圍內,核心混凝土脫空對拱肋的撓度影響較小,這是因為,鋼材的彈性模量明顯大于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因此有必要研究拱肋脫空后,含鋼率對拱肋應力和撓度的影響。
3.3 含鋼率
減小拱肋鋼管厚度ts,使其含鋼率αs由10%(ts=20 mm)降低為5%(ts=10 mm)。荷載工況為恒載+汽車荷載+人群荷載+汽車制動力,當ψ=15%,ρ=1時,鋼管軸向應力變化如圖8所示,拱肋撓度變化如圖9所示。
圖8 ρ=1、ψ=15%鋼管節(jié)點-應力曲線
圖9 ρ=1、ψ=15%拱肋節(jié)點-撓度曲線
由圖8、圖9知,αs的降低使得鋼管軸向應力、拱肋撓度顯著增加,αs=5%時,鋼管最大應力增加29%,拱肋最大撓度增加31%,可見脫空后的拱肋應力與撓度,對含鋼率的變化更為敏感。這是因為鋼管對拱肋剛度的貢獻較大,降低鋼管所占比例后,核心混凝土脫空對拱肋剛度的不利因素隨之加大。
(1) 隨著脫空率的增加,鋼管軸向應力基本呈線性增長,均處于彈性工作階段,脫空率對拱肋撓度影響較小。
(2) 脫空比增加,鋼管應力也隨之增加,且脫空比達1/2之前,增加更快。拱肋撓度略增,集中于1/4~3/4跨。
(3) 拱肋含鋼率越小,拱肋剛度對核心混凝土脫空程度越敏感,拱肋的撓度和應力顯著增加。
[1] 蔡紹懷.現(xiàn)代鋼管混凝土結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陳寶春,韋建剛,吳慶雄.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4.
[3] 林春姣,鄭皆連,秦 榮.鋼管混凝土拱肋混凝土脫空研究綜述[J].中外公路,2004,24(6):54~58.
[4] 忻嘉昆.鋼管混凝土拱肋脫空分類及原因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9,23(12):81~82.
[5] GB 50923-2013,鋼管混凝土拱橋技術規(guī)范[S].
[6] 云 迪,鄭皓文,周 賀.脫空對鋼管混凝土單圓管拱肋面內承載力的影響[J].建筑結構學報, 2015,36(19) :120~125.
[7] 葛俊穎.橋梁工程軟件Midas civil使用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8] 陳寶春.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與施工[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9] 謝肖禮,趙國藩,鄒存俊.鋼管混凝土拱橋肋拱面內極限承載力全過程計算機模擬[J].土木工程學報.2004, 37(5):54~58.
[10] 葉見曙.結構設計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016-10-26;修改日期:2016-10-28
2015年安徽省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面向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的土木工程專業(yè)卓越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與實踐”(省級一般)項目編號(2015年jyxm020)
崔龍龍(1988-),男,安徽宿州人,合肥工業(yè)大學碩士生.
U448.22
A
1673-5781(2016)05-06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