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平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人民醫(yī)院(定西 748200)
?
溫脾養(yǎng)胃湯聯(lián)合西藥對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療效及對幽門螺桿菌、胃黏膜的影響
楊君平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人民醫(yī)院(定西 748200)
摘要目的:觀察溫脾養(yǎng)胃湯聯(lián)合西藥對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療效及對幽門螺桿菌、胃黏膜的影響。方法:將納入研究的165例患者抽簽分為治療組(85例)和對照組(8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使用奧美拉唑抑酸,存在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給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各1周,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自擬溫脾養(yǎng)胃湯。治療1個月,觀察治療前后相關癥狀、體征變化情況以及HP根除情況、胃黏膜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5.29%,對照組總有效率77.50%,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HP根除率82.28%,對照組為68.00%,兩組HP根除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胃黏膜充血、糜爛、水腫以及膽汁反流改善情況較對照組更為明顯,兩組有效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療中常規(guī)使用西藥的同時聯(lián)合應用溫脾養(yǎng)胃湯可顯著改善療效,提高HP清除率并有助于胃黏膜的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主題詞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補益劑/治療應用@溫脾養(yǎng)胃湯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而自幽門螺桿菌(HP)的發(fā)現并認識到其致病機制后,根除HP治療成為治療該病的重要方法,但臨床越來越常見根除HP失敗病例,或雖然HP已得根除,然臨床相關癥狀仍存在的情況[1],亟待改進治療方案以克服上述不足,其中聯(lián)合應用中藥是常見的選擇。脾胃虛寒型是慢性胃炎常見的中醫(yī)證型,筆者在近2年采用自擬溫脾養(yǎng)胃湯治療了85例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臨床療效滿意?,F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研究病例來源于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科門診治療的慢性胃炎患者,臨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食欲下降、反酸、惡心嘔吐等癥狀,并經胃鏡、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慢性胃炎表現,均符合2000年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制定的診斷標準[2]。選擇中醫(yī)辨證為脾胃虛寒型[3]、胃鏡檢查分度[4]為中度以上的患者納入研究,在上述臨床表現的基礎上存在胃脘不適、疼痛遇寒加重得溫則減、喜按,畏寒肢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沉遲等癥狀。共得研究病例165例,依據抽簽結果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85例,男54例,女31例;年齡23~68(46.13±15.41)歲;病程1~14(6.42±4.24)年;胃黏膜病理特點:伴腺體萎縮11例,伴腸化生7例,伴異形增生4例。對照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齡28~70(47.45±16.03)歲;病程1.5~15(6.23±5.02)年;胃黏膜病理特點:伴腺體萎縮11例,伴腸化生5例,伴異形增生5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胃黏膜病理特點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所有納入病例均給予奧美拉唑腸溶片,用法為:20mg/次,2次/d口服,連用4周。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清除HP治療,開始1周HP根除治療,治療開始即加用藥物為:①克拉霉素片,用法為:500mg/次,2次/d口服,連用1周;②阿莫西林片,用法為:1.0g/次,2次/d口服,連用1周。
對照組對照組即按照上述常規(guī)方法治療。
治療組治療組在上述常規(guī)方法的基礎上給予自擬溫脾養(yǎng)胃湯,主方如下:熟附子(先煎)、飴糖、砂仁(后下)各12g,黨參20g,黃芪、白芍各30g,丹參、陳皮各15g,桂枝、干姜各6g,甘草9g。隨癥加減:疼痛明顯加延胡索、木香各12g;吞酸明顯加鍛海螵蛸12g;大便稀溏加白術15g,茯苓20g。每日1劑,分2次,飯后半小時溫服。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治療期間不使用其他治療慢性胃炎的藥物。忌辛辣、生冷、油膩飲食,忌煙酒,囑合理運動,按時作息。
觀察指標主要包括:①一般情況觀察:主要為相關臨床癥狀變化情況;②胃鏡檢查:胃鏡檢查胃黏膜變化,觀察充血、水腫、糜爛、膽汁反流等情況,并依據參考文獻[5]標準對檢查結果進行分級;③HP感染情況:依據碳13尿素呼氣實驗評估HP感染情況。上述檢查治療前后各1次。
療效標準參考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的療效標準,分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無效??傆行?臨床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tǒng)計學方法全部數據采用SPSS20.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有顯著性差異。
治療結果兩組療效比較治療4周,治療組總有效率95.29%,對照組總有效率77.50%,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11.29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兩組治療前后HP感染情況比較治療前,治療組85例患者HP陽性79例占92.94%,對照組80例陽性75例占93.75%,兩組HP感染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治療組HP陽性者根除65例占82.28%,對照組陽性者根除51例占68.00%,兩組HP陽性患者HP根除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4.2202,P<0.05)。
兩組治療前后胃鏡檢查結果比較兩組治療兩組胃鏡下胃黏膜充血、糜爛、水腫以及膽汁反流發(fā)生情況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治療后,兩組胃鏡檢查結果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但治療組胃黏膜充血、糜爛、水腫以及膽汁反流有效情況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兩組有效率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χ2=18.3502、6.2712、12.7948、7.1541,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胃鏡鏡像比較[n(%)]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期比較,▲P<0.05
討論自現代醫(yī)學認識到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后,根除HP治療迅速成為該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其中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聯(lián)合兩種抗生素是較為理想的方案[5],如本研究中使用奧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就是該類方案的代表。根除HP治療大大提高了慢性胃炎的療效,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病例HP清除失敗,使臨床認識到對該病的治療遠未結束。
慢性胃炎屬中醫(yī)“胃脘痛”范疇,脾胃虛寒是其主要中醫(yī)證型,該證型所占比例在35~50%之間,對該證型慢性胃炎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也是當前的研究熱點。脾胃虛弱是脾胃虛寒發(fā)生的基礎,其時脾胃陽氣業(yè)已受損,運化、收納功能異常更為明顯,因此溫養(yǎng)脾胃為主要的治法,而隨著病程的遷延,或多或少存在血瘀之侯[6],故可適當給予活血祛瘀之品。本研究中使用熟附子、桂枝、干姜溫中散寒,散脾胃虛寒的同時鼓舞陽氣溫煦脾胃,助其功能恢復;黨參、黃芪、砂仁益氣健脾和胃,糾正脾胃虛弱以固本;丹參活血祛瘀,可除血瘀兼癥,并利于益氣固本;白芍、甘草、飴糖益中緩急止痛,且可防熟附子、干姜溫熱太過;陳皮行氣健脾,使諸藥補而不滯。上述藥物合用溫陽脾胃力著,恢復脾胃功能可期。本研究自擬用方,包含了黃芪建中湯的方意,并在后者的基礎上有所加強,以求盡快恢復脾胃正常功能。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應用該方后總有效率為95.2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50%,顯示了自擬溫脾養(yǎng)胃湯的有效性?,F代中藥藥理學研究結果顯示,黃芪、黨參可雙向調節(jié)胃酸分泌、調節(jié)胃蛋白酶活性,并且能對抗自由基、調節(jié)表皮生長因子,有助于促進胃黏膜的恢復[7];丹參可改善局部血流變,并且有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抑制局部異常炎癥浸潤;甘草、白芍、飴糖等除調節(jié)免疫、抗炎作用外,還可緩解胃痙攣而減輕疼痛;而黃芪、黨參、干姜、砂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HP作用??梢?,中藥治療慢性胃炎具有多靶點共同作用的特點,配合三聯(lián)療法西藥有助于提高HP的根除率,并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復,這在本研究結果中也均有明確體現。
參考文獻
[1]陳枝俏,黎秋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脾胃虛寒型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29(12):1008-1009.
[2]劉文忠.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0,20(3):199-201.
[3]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4.
[4]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年 天津)[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6):738-743.
[5]李慕然,劉艷迪,唐濤,等.幽門螺桿菌和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變化的關系研究[J].天津醫(yī)藥,2015,57(1):54-56.
[7]李力,周曉玲,稅典奎,等.黃芪建中湯聯(lián)合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120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8):471-472.
(收稿2015-03-11;修回2015-04-19)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