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康妮
?
想不到!它們竟然都改編自莎翁名劇!
編譯/康妮
2016年4月23日,文學(xué)史上最神秘也最偉大的作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 1616年4月23日)逝世400周年。莎翁的作品不僅養(yǎng)育了整個歐美文學(xué),更為電影帶來了很多故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莎士比亞留下的37部無韻體詩劇全部被改編成電影,一共有600多部影視作品,其中有400多部屬于無聲電影。2015年邁克爾·法斯賓德主演的《麥克白》是最新改編,且好評無數(shù)。但下面十部電影,恐怕很多人想破頭也不知道,居然也出自這37部作品!
《亂》RAN (1985)
出處:《李爾王》
交叉線:老國王將他的財產(chǎn)在三個兒子間重新分配,而背景是日本戰(zhàn)國時期。
日本歷史上最昂貴的電影,任何一個影迷都能從中看到《李爾王》的影子,可以說這是黑澤明鏡頭下的《李爾王》。這位偉大的導(dǎo)演與莎士比亞的另一次相遇是《蜘蛛巢城》,出自《麥克白》。
《我恨你的十件事》
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 (1999)
出處:《馴悍記》
交叉線:年輕的比安卡要想跟男孩約會必須帶著自己冷酷的姐姐,怎么辦?只能先找到可以跟姐姐凱特約會的人,把她支開!
拍此片的理念相當(dāng)簡單,就是填補青春浪漫愛情片的空白,當(dāng)然要忠實地改編這部經(jīng)典喜劇也是關(guān)鍵的核心,幸好因為了有希斯·萊杰、茱莉亞·斯蒂爾斯這樣的新星幫助,任務(wù)順利完成。不過將莎翁名劇變成青春校園片,在很多戲劇迷眼里其實算不上一件很光彩的事。
《她是個男人》
SHE’S THE MAN (2006)
出處:《第十二夜》
交叉線:將沉船變成了高中,原著里的三角戀以及女扮男裝被挪移到了新世紀(jì)的高中生身上。
在莎士比亞的這部喜劇中,年輕的維奧拉跟自己的雙胞胎哥哥因為海難失散,女扮男裝化名西薩里奧,卻不想被伯爵小姐看中。電影阿曼達(dá)·拜恩斯扮演的就是維奧拉這個角色,代替哥哥在一只高中足球隊踢球,哥哥則離家去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不過這部電影比原著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盡管有當(dāng)年尚未成名的查寧·塔圖姆出鏡也難以讓莎翁滿意。
《禁忌星球》
FORBIDDEN PLANET (1956)
出處:《暴風(fēng)雨》
交叉線:《暴風(fēng)雨》被移植到了超自然元素的外星球,科幻迷們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其實是在看幾個世紀(jì)前寫的太空旅行故事。
這部電影值得被記住有幾個原因,作為原始早期的科幻電影,它的風(fēng)格和影像都影響到后來的電影。但激光和機(jī)器人都掩蓋了影片最重要的影響“暴風(fēng)”——這是莎士比亞的關(guān)于復(fù)仇的魔幻故事。雖然發(fā)生在外星球,主題和故事情節(jié)仍舊遵循了游吟詩人的風(fēng)格。我們不得不承認(rèn),萊斯利·尼爾森跟莎翁喜劇簡直太般配!
《刁蠻公主》
KISS ME KATE (1953)
出處:《馴悍記》交叉線:采用戲中戲的方式,一對夫妻檔的舞臺劇紅星,臺上臺下生活糾纏不清,恰好又被迫合演《馴悍記》,更加鬧得不可開交。
和《西區(qū)故事》一樣,都是改編自百老匯同名喜劇,但卻脫胎于莎翁戲劇。編導(dǎo)很巧妙地把整部的《馴悍記》搬進(jìn)了音樂劇,觀眾既欣賞了莎翁名劇,又看了一出愛情鬧劇,一舉兩得。由于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就是劇場和舞臺,而角色身份就是演員,因此給歌曲安排和舞蹈編排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而這些其實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缺少的成分。
《千方百計》O(2001)
出處:《奧賽羅》
交叉線:故事中的欺騙、妒忌、謀殺從威尼斯搬到了美國一所高中,主要演員也是學(xué)生球員而不再是士兵。奧賽羅成了高中里唯一的黑人籃球明星奧丁,身邊還有教務(wù)長的女兒陪伴左右。全片以妒忌的雨果的籌劃為中心,但不得不說,把情景放在與真實社會有一定差距的校園中后,話題不免變得有些過于沉重。
《西區(qū)故事》
WEST SIDE STORY (1961)
出處:《羅密歐和朱麗葉》
交叉線:從意大利搬到了紐約的上西區(qū),兩大黑幫家族“火箭”和“鯊魚”中的一對苦命鴛鴦。當(dāng)然,加入了很多音樂元素,畢竟除了莎翁名劇,此片還脫胎于百老匯同名歌劇。
從莎翁到百老匯再到電影,堪稱一個罕見的壯舉,欣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禁忌之戀是影迷的第二天性,但將種族、移民、階級矛盾這種社會問題嫁接在音樂劇的形式上,改編成一個真正的美國故事,《西區(qū)故事》堪稱完美?!栋薜膼邸?/p>
DELIVER US FROM EVA (2003)
出處:《馴悍記》
交叉線:事實證明,穿著親情外衣的莎翁喜劇永遠(yuǎn)不會過時。這次的“悍婦”變成了一個衛(wèi)生監(jiān)督員,她嚴(yán)重妨礙了自己妹妹們的家庭生活。
莎翁也永遠(yuǎn)不會想到,這個故事會圍繞著一個像里爾·酷·J和加布里埃爾·尤尼恩這樣的組合展開,不是說他們的膚色,只是這個說唱歌手更像是婚禮上雇傭的搞笑擔(dān)當(dāng)。此片是一大失敗的莎翁改編,但肯定不會是最后一部。
《羅密歐必死》
ROMEO MUST DIE (2000)
出處:《羅密歐與朱麗葉》
交叉線:專注于比賽而不再是對家族的忠誠,匕首也被槍所替代,這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現(xiàn)代設(shè)置。
此片出現(xiàn)的意義其實是在提醒編劇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即讓自己的素材偏離故事主題太遠(yuǎn)!此片是李連杰在好萊塢拍的第一部電影,被稱作動作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本來可以變成一個很不一樣的故事,最終卻成了標(biāo)題黨。而這個標(biāo)題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在嘲笑羅密歐居然去追求一個黑幫女首領(lǐng),所以……畢竟墳?zāi)估锷桃膊粫氲阶约旱摹读_密歐與朱麗葉》在改編成動作電影后居然會被叫做《羅密歐必死》。不過影片的確從經(jīng)典戲劇中獲取了一些很有用的故事線。
《獅子王》
THE LION KING (1994)
出處:《哈姆雷特》
交叉線:總體的故事線和關(guān)鍵場景是不變的,只不過從丹麥換到了非洲大草原,人民變成了動物。
或許會有人知道這是出自莎翁的“王子復(fù)仇記”,畢竟《獅子王》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皦氖迨濉边@個點子雖然不是莎士比亞第一次發(fā)明的,但是任何戲劇粉兒還是能順著這條線索理清辛巴和哈姆雷特的關(guān)系:驕傲的皇帝被他那邪惡又野心勃勃的兄弟害死,此后王國和它應(yīng)有的繼承人陷入了紛亂。影片甚至也重現(xiàn)了獅王的靈魂復(fù)活和一對饒舌的朋友丁滿和彭彭(就是原著中的羅森卡藍(lán)特茲和葛莉登斯坦)。
當(dāng)然一個歡鬧的音樂劇的大團(tuán)圓結(jié)局是《哈姆雷特》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