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巧
明清時期,是我國由傳統(tǒng)自然經(jīng)濟向近現(xiàn)代商品經(jīng)濟社會變革的萌發(fā)階段。隨著商品意識增強,社會風氣日趨轉型,人心浮動,造假欺詐等騙術層出不窮,幾乎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
假花、摻水酒、贗品古董、假幣……明清時已有
作為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江南地區(qū),欺騙造假之風相當盛行。明朝中期錢塘(今杭州)一個叫田汝成的名人在《西湖游覽志余》中,對當時弄虛作假的社會風氣有著生動的敘述:“外方人嘲杭州人,則曰‘杭州風……云:‘杭州風,一把蔥,花簇簇,里頭空”;“又其俗喜作偽,以邀利目前,不顧身后,如酒攙灰,雞塞沙,鵝羊吹氣,魚肉貫水,織作刷油粉?!彼鑼懙牟耸猩啼伬锏臒o良商家,為了牟利,竟然毫無誠信可言。
與杭州并稱為“人間天堂”的蘇州,不僅也存在杭州的那些個市井伎倆,而且,“假”造得更加花哨漂亮。當時人葉權在《賢博編》中指出:“今時市中貨物奸偽,兩京為甚,此外無過蘇州。賣花人挑花一擔,燦然可愛,無一枝真者;楊梅用大棕刷彈墨染紫黑色;老母雞毛插長尾,假敦雞賣之。滸墅貨席者,術尤巧。大抵都會往來多客商可欺?!贝苏Z描繪出,鮮艷燦爛的假花、染成熟紫色的楊梅,還有喬裝打扮的“長毛”假野雞等等,真是騙你沒商量,明朝的“天堂人”造假也造得與人間他處不同。
賣酒摻水是當時通行的伎倆,可能是如今造假酒者的祖師爺了。學者吳履震在《五葺志逸》卷二中寫到:“云間有嘲淡酒者,作《行香子》詞云:……這一瓶約重三斤。君還不信,把秤來秤,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這樣的酒,喝起來自然淡且無味,然而,在市面上照樣行銷,不是大家不知道,只是將假就假罷了。
市面上還有許多騙術,諸如以黃泥摻紅顏料搓成丸子冒充老鼠藥,開假藥欺騙病人等等,比比皆是。
此外,在文化層面,明朝的假古董也十分猖獗。造假者利用社會財富增多后,人們出于附庸風雅或者財富投資的需要,對書畫古董的購買增多而造假,甚至有些當時名家也樂此不疲。明朝文學家沈德符對當時“假古董”現(xiàn)象是這樣描述的:“骨董自來多贗,而吳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近日前輩,修潔莫如張伯起,然亦不免向此中生活。至王伯榖,則全以此作計然策矣?!庇纱丝芍敃r有些文人為了生計,也“打造”假古董“混生活”。諷刺的是,王伯榖造假古董騙人,自己卻也被別人狠騙了一把,他以巨款購買的閻立本的《醉道士圖》也是偽作。還有明末名家陳繼儒,他所秘藏的顏真卿的《朱巨川告身》也是后人臨摹的贗品。這種以假亂真的古董贗品事例舉不勝舉。
為了滿足“發(fā)財夢”,更有人鋌而走險造假幣——偽造假金銀。明正德年間,明代詩人姜南在《抱璞簡記》“鐵胎銀”條中說:“今世之造假銀者,或以鐵,或以銅,或以鉛、錫為質,外裹以銀皮,不復辨其偽也?!绷硗膺€有制作假金子、假會票,以及私自鑄造劣質銅錢的。不過,明朝政府打擊制造假幣的手腕是非常強硬的,規(guī)定凡是制造假幣者,不論數(shù)額多少,一律斬首。
明朝末年,社會騙術千奇百怪,張應俞在反映當時的世情小說《杜騙新書》里講述了84則行騙受騙案例,譬如美人計、掉包計、苦肉計、連環(huán)計、提罐、扎火囤、放白鴿等等。
清朝的欺詐手段較之明朝有過之無不及。乾隆十二年(1747年),紀曉嵐在京城一家小客店中買了一支蠟燭,居然點不著,原來蠟燭是泥巴做的,僅是外面敷了一層羊脂而已。紀曉嵐在京城還買了十六塊號稱為明代制墨師傅羅小華制的墨,裝在一個舊盒子里面,很像那么回事,回去一用,那墨竟然也是泥巴做成,只是表面染成了黑色。
與之同時代的錢文敏說:“……凡是便宜事,必然其中有問題。那些專門騙人的人,什么樣的都有,怎么會有便宜的好事落到我們頭上來呢?”
清朝的假官與假租界
其實,有清一代還有更厲害的“造假”。
其一,假官。在晚清《點石頭齋畫報》中屢有揭示假官的文字。譬如《假官撞騙》中:“吳江縣屬同里鎮(zhèn),有楊姓等五人皆著名土棍也。初只冒充巡丁……后竟狡獪愈甚,每于黃昏后,楊扮作汛地官模樣,以一差提燈前導,手執(zhí)小竹板,后隨二人……周行街市,名為巡查?!l(xiāng)愚無知,任其搜刮一空而去,如是者數(shù)夜。”——這是典型的地方惡棍假扮小官吏壓榨百姓欺騙鄉(xiāng)民的事例,著實可惡。但與下面的“假官”相比來說,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清代張祖翼《清代野記》中有《插天飛》一則記載:“插天飛者,名亦不傳,亦方族也……學問賅洽,熟諳宮廷掌故。有黨徒數(shù)十人,周流各省,專伺察地方大吏以取財?!睋?jù)說這個“插天飛”就是清朝乾隆、嘉慶時期,時時假裝朝廷親王大臣,帶著一幫人,到各個省份專門敲詐封疆大吏的頭目,讓各省大吏頭痛不已。
其二,假租界。在《汪穰卿筆記》卷三中記載:“戊戌、辛丑間,天津忽有假租界一事”,這可是前朝各代所沒有的新騙術!后文說“源豐潤司事皖人詹丙生及蘇人彭氏之婿錢某,并浙人錢丙渭,于毗連租界之地名西開者,造房六七百間,中并設巡捕房,有犯事者輒由公堂劾罪?!薄@個“假租界”不僅有獨立地盤,而且還有“派出所”,有抓人權與審判權,儼然一個小社會!究竟是什么導致如此?原因是:“在華人以為系租界,莫敢過問;在西人又以為華人之地,莫之理?!弊钪饕脑蜻€在于“因官商鉤串為之,大府竟為所蒙蔽。”好在是“久之始敗?!?/p>
社會發(fā)展到相當程度的商品經(jīng)濟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拜金主義以及奢侈消費的風潮。諸如明清兩代中后期,人們對于金錢的欲望沒有良性意識形態(tài)善為引導,于是,社會行為失范,出現(xiàn)造假欺詐之風,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帶來整個社會的信任危機,其后果是,人情逐漸淡漠,道德隨之滑坡,成為社會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