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宏光 郭家娟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
四妙丹蔞顆粒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
靳宏光郭家娟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長春130021)
〔摘要〕目的探討四妙丹蔞顆粒治療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00例符合條件的NSTEAMI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西醫(yī)規(guī)范化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四妙丹蔞顆粒,療程2 w。觀察兩組患者試驗前后的心絞痛療效、中醫(yī)證候療效、心電圖療效、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安全性及轉歸,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治療組在心絞痛療效、中醫(yī)證候療效及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心絞痛發(fā)作情況、治療滿意度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P<0.01),并可降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治療率(P<0.05)。結論四妙丹蔞顆粒對NSTEAMI具有良好療效。
〔關鍵詞〕四妙丹蔞顆粒;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近年來,經皮經腔動脈成形術(PTCA)和支架置入術使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死亡率明顯下降,但是醫(yī)療費用過高,術后無再流、慢流、再狹窄以及微循環(huán)障礙等問題單純依靠西醫(yī)治療往往非常困難,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旨在探討四妙丹蔞顆粒治療NSTEAMI的療效及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符合納入標準的NSTEAMI患者100例,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各50例,兩組性別、年齡、治療前心絞痛計分、中醫(yī)證候積分等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2011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美國心臟病學會(ACC/AHA)《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療指南》〔1〕,具備下列3條標準:①臨床典型的心絞痛癥狀;②典型的缺血性心電圖改變(新發(fā)或一過性ST段壓低≥0.05 mV,或R波為主導聯T波倒置≥0.1 mV);③心肌損傷標志物〔心肌肌鈣蛋白(cTn)T、cTnI或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于正常上限的2倍。
1.3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4〕以及《冠心病中醫(yī)辨證標準》〔2〕,中醫(yī)辨證為“瘀毒”證者,主癥:胸痛、胸悶、口苦;次癥:氣短、乏力、口干欲飲、便干;舌脈:舌暗紅、苔黃膩、脈滑數。具備主癥及次癥2項,結合舌脈即可診斷。
1.4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yī)診斷與中醫(yī)辨證標準者。②年齡18~75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1.5排除標準①患者合并嚴重感染、肝腎功能不全、免疫性疾病、凝血纖溶障礙及骨關節(jié)病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和過敏體質患者。
1.6終止試驗的標準①受試者不愿意繼續(xù)進行臨床試驗而中途退出者。②試驗期間患者出現過敏反應等不良事件,研究者認為有必要終止本項研究者。③試驗期間病人病情持續(xù)惡化,有可能發(fā)生危險事件,應該停止臨床試驗者。
1.7方法
1.7.1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西醫(yī)標準化治療,包括抗凝、抗血小板、β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CEI/ARB)等;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四妙丹蔞顆粒(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制劑中心制備),1袋/次,3次/d,口服。療程均為2 w。
1.7.2觀察指標① 療效性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試驗前后心絞痛療效、中醫(yī)證候療效、心電圖療效、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及安全性、轉歸。② 安全性指標:血、尿、便常規(guī),肝、腎功能〔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尿素氮(BUN)、肝酐(Cr)〕。
1.7.3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關于“中藥新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1.8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行χ2檢驗和t檢驗。
2結果
兩組患者試驗前后安全性指標檢測均未見異常。治療組完成44例,脫落6例,其中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4例;對照組完成38例,脫落12例,其中接受PCI術9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兩組患者西雅圖心絞痛調查量表(SAQ)積分情況比較兩組SAQ中5個維度組間比較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均有所增加,且治療組在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心絞痛發(fā)作情況及治療滿意度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兩組SAQ積分情況比較(x±s)
維度時間治療組(n=44)對照組(n=38)活動受限程度治療前55.15±12.7856.09±13.62治療后71.20±20.361)68.73±18.671)心絞痛穩(wěn)定狀態(tài)治療前31.38±15.2533.63±13.98治療后57.62±19.391)2)42.35±15.181)心絞痛發(fā)作情況治療前43.27±17.5241.26±16.87治療后67.17±20.591)2)53.82±19.681)治療滿意程度治療前46.16±17.0343.37±16.92治療后62.10±19.581)2)53.61±17.061)疾病認識程度治療前45.16±15.3142.79±16.05治療后59.37±17.261)57.71±16.281)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2兩組患者心絞痛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4%〔顯效16例(36.4%),有效22例(50.0%),無效4例(9.1%),加重2例(4.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3.7%〔顯效10例(26.3%),有效18例(47.4%),無效7例(18.4%),加重3例(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治療組有效率為90.9%〔痊愈9例(20.5%),顯效13例(29.5%),有效18例(40.9%),無效4例(9.1%)〕,對照組有效率為71.1%〔痊愈5例(13.2%),顯效8例(21.1%),有效14例(36.8%),無效11例(28.9%)〕,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4兩組患者心電圖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45.5%〔顯效6例(13.6%),有效14例(31.8%),無效21例(47.7%),加重3例(6.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2.1%〔顯效6例(7.9%),有效13例(34.2%),無效19例(50.0%),加重3例(7.9%)〕,兩組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NSTEAMI 作為冠心病中比較兇險的一類疾病,屬于中醫(yī)學“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疇,病位在心,其病機在于心脈不通。血瘀是貫穿于冠心病發(fā)展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穩(wěn)定期患者的基礎病理狀態(tài)。若瘀久化熱、釀生毒邪,或從化為毒,可致瘀毒內蘊,如遷延日久、失治誤治,則正消邪長,一旦外因引動、蘊毒驟發(fā),則蝕肌傷肉,進而毒瘀搏結、痹阻心脈,導致病情突變,出現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急危重癥,這是穩(wěn)定期冠心病發(fā)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病因和關鍵病理轉機。因此,在心血管血栓性疾病“瘀毒”病因學說和“瘀毒致變”理論指導下,早期辨識冠心病穩(wěn)定期“瘀毒內蘊”的高危患者,并在辨證治療基礎上,及早給予活血解毒干預,可望起到“既病防變”的作用,從而進一步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
四妙丹蔞顆粒是在治療脫疽的古方——四妙勇安湯基礎上,增加丹參等 5 味藥物而組成9味中藥復方制劑,具有解毒活血、通絡止痛之效。動物實驗表明,四妙丹蔞顆??擅黠@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CK-MB、cTnI、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濃度〔5〕。本研究結果表明,四妙丹蔞顆粒對NSTEAMI具有良好療效,同時為該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4參考文獻
1Wright RS,Anderson JL,Adams CD,etal.2011ACCF/AHA focused update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Updating the 2007 Guideline)〔J〕.J Am Coll Cardiol,2011;57(19):1920-5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7:18-9.
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心血管專業(yè)委員會.冠心病中醫(yī)辨證標準〔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1;11(5):257.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11-3.
5鄧悅,李哲山,陳聲武,等.丹花顆粒對實驗性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炎癥機制的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代化,2013;15(5):1041-6.
〔2015-10-17修回〕
(編輯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8-1861-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8.033
通訊作者:郭家娟(1978-),女,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yī)內科心血管病的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資助項目(2014-70)
第一作者:靳宏光(1980-),男,碩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