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和許多發(fā)達國家,冠心病一直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紀70年代后,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fā)展,生活方式“西化”,冠心病發(fā)病率急劇上升,我國也不例外。目前,我國冠心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城市居民多于農村居民,總體上腦力勞動者多于體力勞動者,并且發(fā)病率仍呈逐漸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冠心病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如何診斷?哪些人更容易患冠心???冠心病如何治療?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這方面的專家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西苑醫(yī)院副院長史大卓教授進行了專訪。
記者:請問什么是冠心?。抗谛牟∈侨绾萎a生的?
史大卓:說到冠心病,不得不提心臟的血液供應。人體組織的血液是由心臟來供應的,心臟本身也有動脈來供給血液,這個動脈就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分左右兩支,在心臟表面行走,并分出許多小支進入心肌。近水樓臺先得月,心室排出的新鮮血液首先通過冠狀動脈滿足心臟自身對養(yǎng)料和氧氣的需求,然后將血液運送到全身。
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礎上合并痙攣或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導致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壞死。這一系列病變統(tǒng)稱為冠心病。
冠心病的產生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它絕大多數(shù)是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fā)生的,粥樣硬化斑塊會引起血管的狹窄,也就是冠狀動脈的狹窄,而冠狀動脈的狹窄可以帶來以下改變:一是容易發(fā)生冠狀動脈痙攣,造成心肌缺血;二是出現(xiàn)斑塊不穩(wěn)定,從而形成血栓,血栓形成之后,如果血管完全堵了,就會導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即使不完全堵塞,也可導致心肌供血不足。一旦心臟對氧的需求和血管供血供氧的平衡被打破,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從而導致胸悶、疼痛等一系列癥狀;三是當狹窄達到一定程度,如超過70%甚至80%以上時,人體活動增加時,血液供應不能滿足心肌的需求,也會造成心臟供血供氧不足。此外,當心臟的毛細血管發(fā)生病變,其功能發(fā)生障礙時,也可引起心臟的供血供氧不足。以上都是冠心病的病理改變,都是發(fā)生冠心病的原因。
記者:如何診斷是否患有冠心???或者說冠心病的主要病理改變有哪些?
史大卓:冠心病目前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穩(wěn)定性冠心病,另一類是急性冠心病綜合征?,F(xiàn)在又提出一種毛細血管引起的冠心病,也叫X綜合征。這個X綜合征和肥胖代謝引起的X綜合征是有區(qū)別的。
穩(wěn)定性冠心病往往出現(xiàn)在劇烈運動、情緒激動或飯后等情況下,此時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狀動脈供血不能滿足心臟的需求,引起心肌缺血的系列癥狀。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心臟的不舒服并不都是心臟的疼痛,又叫絞痛。心絞痛主要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的壓迫感、緊縮感,甚至表現(xiàn)為心悸、心慌、胸悶等。這種癥狀一般會持續(xù)三到五分鐘,很少不到半分鐘,當然超過十分鐘的也較為少見,除非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心病綜合征分為兩類,即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心電圖顯示心肌梗死。其中心肌梗死又分為S-T段抬高的心梗和非S-T段抬高的心梗。急性冠脈綜合征有一個共同的病理改變,就是在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表面腐蝕、糜爛的基礎上,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形成,就會引起心臟的血液供應不足。如果血管很快被堵塞,心肌完全得不到血液供應,就會發(fā)生壞死,也就是平常說的心肌梗死;如果血栓一會兒堵一會兒又自已溶解,就可能產生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如果堵得較輕,就可能產生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
對于心肌梗死的診斷,主要看心臟心肌壞死所釋放的損傷標志物、酶和心電圖S-T段抬高或者壓低等。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區(qū)別是心肌損傷的標志物是否增高,不增高的我們診斷為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增高的則診斷為心肌梗死。在心肌梗死時又由S-T段是否抬高為標準,診斷為S-T段抬高性的或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
目前診斷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看有沒有典型的癥狀,如心前區(qū)壓迫感、阻塞感,咽部阻塞感,或向背部放射等,是否持續(xù)三到五分鐘甚至以上;其次,看是否有冠狀動脈缺血的證據(jù),包括心電圖ST-T的改變;再次,看有沒有相關的病史,也就是冠心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抽煙、肥胖、男性、家族史、不喜歡運動等。綜合以上因素基本可作出相應的診斷。
除上述方法外,目前還有很多技術都可以應用于冠心病的診斷,如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CT、心臟核素掃描、運動心電圖等,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
記者:我們都知道,冠心病的發(fā)病和年齡、性別、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但往往這些因素又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除了這些不可改變的因素以外,還有哪些因素容易導致冠心???
史大卓:剛才你談到的這些都是不可改變的因素,除此以外,冠心病還有許多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脂質異常、高血壓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相關疾病的因素,這些疾病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導致冠心病,應盡量將相關指標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生活方式也是可控制的因素,如缺少運動,暴飲暴食,喜食肥甘厚味,喜食燒烤油炸類食品,少食蔬菜、水果,長期高鹽飲食,抽煙等,有這些不良習慣的人,冠心病發(fā)生的幾率也高于正常人。此外,精神不樂觀、焦慮、抑郁,也是導致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所以,保持樂觀情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已經患有冠心病或未患有冠心病的人群,皆十分重要。
記者:心腦血管病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所以人們對冠心病非常關心,請您介紹一下冠心病應如何治療。
史大卓:冠心病的治療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現(xiàn)代醫(yī)學的干預分為兩種,一種是介入治療,一種是藥物治療。介入治療一種是冠狀動脈搭橋,如果血管堵了,人為地置入一個自身正常的血管,讓其跨過狹窄的部位,使血液能夠順利地通過;另一種是冠狀動脈內的球囊擴張,或在球囊上放個支架,在造影設備的支持下,把球囊放到狹窄部位,再加壓使狹窄部位擴開,支架放置好后再把球囊取出來,以防止擴張血管的彈性回縮,形成再阻塞。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變化是脂質代謝異常和血小板黏附聚集、血栓形成,所以改善脂質代謝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是藥物治療冠心病的基本方法。此外,西藥倍他洛克、比索洛爾等β受體阻滯劑可減少心肌缺血損傷,消心痛、硝酸甘油等硝酸酯類藥物可擴張冠狀動脈,及時緩解心臟缺血癥狀。當然,除了用藥以外,還要注意控制冠心病的相關危險因素。良好生活習慣的保持和相關疾病因素的控制是基礎,在此基礎上,施以藥物治療,如抗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抗血栓形成的藥物,調節(jié)心肌代謝的藥物,調節(jié)脂質代謝的藥物等,大多可以帶病快樂地生存,甚至可以長壽。健康生活方式、科學合理的藥物干預兩者不可或缺,且不要以為藥物治療可代替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不同的患者存在個體差異,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使用同一類藥物或同一藥物的相同劑量,這要在專科醫(yī)生指導下合理調整應用。
藥物的調整不僅包括剛才提到的西藥,還包括中藥。臨床中藥應用的方法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湯藥,一類是中成藥。湯藥的個體化比較明顯,醫(yī)生可根據(jù)病人陰陽虛實的變化隨時進行調整,更切合病情,更符合個體化診療的理念。臨床上我們有一部分堅持服用中藥湯藥的患者,發(fā)現(xiàn)他們的預后相對比較樂觀。目前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有近百種,使用中患者容易犯的錯誤是不辨證,迷信電視、報紙甚至一些民間消息的宣傳,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qū)。中成藥的適應癥有寒熱虛實之分,不同種類的中成藥對應不同的體質和不同的證候,需要醫(yī)生綜合判斷確定用藥;還有一個誤區(qū)是迷信補藥、貴藥,如人參、冬蟲夏草、靈芝、麝香、人工牛黃等。事實上,很多人是不適合補的,尤其是那些有邪實存在的病人,補之后反而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雖然虛的患者可以使用補藥,但補的方法也要注意,因為虛也有不同的虛,包括氣、血、陰、陽等。針對不同的虛,補的方法和使用的藥物也是不一樣的。
就目前醫(yī)學水平而言,徹底治愈冠心病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要迷信某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宣傳,更不要迷信昧良心追求商業(yè)利益的廣告,也不要盲目服用補藥。養(yǎng)成和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服用切合自己病情的藥物,樂觀地與疾病和諧共處,帶病延年、帶病長壽并不僅僅是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