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李蓉慧
5月18日這天,Google開發(fā)者大會Google I/O看起來在不遺余力告訴參會者,“我們和過去不一樣”。
誰會注意不到呢?此前8年,Google I/O一直在加州舊金山充滿商務氛圍的Moscone West會議中心舉行;而今年,會議挪到離Google總部辦公室不遠的Shoreline Amphitheatre。加州猛烈的陽光和澄澈的藍天,配上這片露天場地,會讓人覺得這里召開的不是一場給開發(fā)者的技術會議,而是一個露天音樂節(jié)。
但,最大的變化是,這一次Google I/O大會上Google CEO變成了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2015年8月,Google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宣布新建一家叫作Alphabet的公司,好讓那些充滿創(chuàng)新但還沒有盈利前景的業(yè)務能從Google中剝離出來成為子公司獨立發(fā)展;而Google作為Alphabet旗下唯一盈利的公司,由桑達爾·皮查伊作為CEO管理。
在大會主題演講上,桑達爾·皮查伊一開場就說,“我覺得我們處在一個關鍵時刻?!辈⒂靡欢褦?shù)字說明現(xiàn)在和Google初創(chuàng)時期多么不 同。
桑達爾·皮查伊在這兩個小時主題演講中給外界帶來的信號再明確不過:Google要進入一個新時期,人工智能是搜索業(yè)務的下一站,Daydream可以成為下一個Android。
無法確定在任命桑達爾·皮查伊之前,佩奇和布林是否已和他商量好了Google的下一步。但Google的一個問題依然存在了有一段時期—其過去成功的盈利模式在這些年遭到挑戰(zhàn)。
Facebook和移動應用程序是Google最初的挑戰(zhàn)者。它們令Google搜索不再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唯一入口;它們分流走網(wǎng)絡流量的同時,也相應分流走了可觀的廣告收入。
而最近,F(xiàn)acebook和微信這樣的聊天應用也在動搖Google和蘋果應用程序商店的商業(yè)模式:在擁有龐大用戶群后,這些聊天應用開始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讓用戶無需下載各種應用程序。事實上,F(xiàn)acebook的下一步,就是想讓第三方能通過帶有人工智能色彩的小機器人(bots)在Facebook Messenger上為用戶提供服務(詳情請見《第一財經(jīng)周刊》2016年第16/17期合刊《小機器人要給你當管家,喜歡不?》)。
對于Google而言,如果Facebook們能通過bots對自己產(chǎn)生威脅,那它為什么自己不能做點什么—它恰恰在人工智能上有著諸多積累。
Google內部一直有著龐大的機器學習團隊,而且,它早在2012年就推出Google Now。但Google Now一直是作為沉默的卡片躺在智能手機中,如果用戶要使用Google Now,那就需要打開相應的應用程序,或者對著Android操作系統(tǒng)的手機說“OK,Google”。
對于桑達爾·皮查伊而言,他要的不僅僅是一款人工智能產(chǎn)品,而是一個能像曾經(jīng)的搜索引擎一樣成為公司核心的產(chǎn)品—在2010年之后,佩奇就意識到,當Google變得龐大,能有一個將各種業(yè)務都整合在一起的支點產(chǎn)品極其重要。
在這次主題演講中,人工智能助手Google Assistant是唯一一個由桑達爾·皮查伊自己宣布發(fā)布的產(chǎn)品。這個產(chǎn)品看起來也的確像是一個“支點產(chǎn)品”。他說,Google Assistant可以出現(xiàn)在很多地方,例如手機、可穿戴設備、汽車,以及人們的起居室中。
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Google甚至還發(fā)布了兩款新產(chǎn)品。
一款是Google Home。這款音箱一樣的產(chǎn)品可以默默聆聽主人召喚,在主人口述時將一件待辦事項放入清單,或幫助主人更改餐廳預訂的時間。除此之外,Google將這款產(chǎn)品作為智能家居的中心,它可以用來控制不同房間的音樂和燈光,也能用來控制電視。
另一款產(chǎn)品是聊天應用程序Allo。用Allo聊天時,Google Assistant可以分析聊天內容甚至是圖片,并提供回復讓你選擇,省卻你打字的煩勞。它也能接入第三方服務,例如直接在對話框中向你建議餐廳,并幫你直接預訂餐廳座位。
但Google沒有像對手那樣給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起一個人性化的名字,例如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微軟的Cortana。Google只是將自己的人工智能助手樸素地稱為“Google助手”(Google Assisstant)。如果你要召喚它,依然得說“OK,Google”。
Google期望人工智能助手能成為搜索下一步的愿望如此強烈,桑達爾·皮查伊在演講中也許解釋了這一點,他說,“(現(xiàn)在)將一些網(wǎng)絡鏈接作為搜索結果給到人們是不夠的,我們得真幫人們完成一些事情?!痹谒磥恚珿oogle的搜索和人工智能助手本來就不是兩個產(chǎn)品,如果曾經(jīng)人們想到搜索會想到“Google一下”(Google it),那他希望現(xiàn)在人們想召喚人工智能助手時也會想到“Google一下”(OK,Google)。
除此之外,桑達爾·皮查伊的雄心壯志也體現(xiàn)在虛擬現(xiàn)實(VR)上。
雖然Google早早推出了虛擬眼鏡Cardboard,和GoPro合作推出了360全景攝像機Jump,并在YouTube平臺上推出了VR頻道360°Videos,但看起來一直在小打小鬧。
而這次,Google所發(fā)布的VR平臺Daydream看上去就是VR上的Android平臺。VR團隊的高級產(chǎn)品經(jīng)理Brahim Elbouchikni在演講時非常直接:“Google的決心是要把Daydream運營成相當于Android規(guī)模的平臺?!?/p>
和運營Android類似,Google對支持VR的手機、頭戴設備、控制手柄都給出了參考設計,并將一大批上下游生產(chǎn)商納入到自己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來,這其中包括芯片廠商高通、臺積電,硬件制造商三星、華為、小米,以及內容提供者NBA、HBO等。
在Google內部,VR的部門非常獨立,一如當年獨立的Android王國,其負責人Clay Bevor直接匯報給桑達爾·皮查伊。這次Google I/O的日程安排也體現(xiàn)出VR在內部有多受重視:大量講座和VR有關,內容包括Google對VR的看法,Daydream的設計原則、開發(fā)條例、商業(yè)化建議,以及Google對于自己在教育、電影等領域嘗試后的經(jīng)驗分享。
即使如此,這次Google I/O在主題演講中亮相的新產(chǎn)品并不能說多么讓人眼前一亮,也不能讓人確信Google的前景會比以前更明朗。
Google Home看上去和亞馬遜的Echo非常相似。Echo在2014年11月發(fā)布,2015年夏天發(fā)布第二版,它最核心的功能是用戶可以用Echo直接在亞馬遜下單。其次,內置的助手Alexa可以回答用戶關于天氣、日期之類的問題,同時可以實施一些操作,例如調節(jié)室內溫度、開關燈等。
Google說其人工智能技術能讓Google Home回答更具情境感的問題,例如你問“誰是李小龍”,接著問“他演過什么電影”,Google Home能自然理解你說的“他”是李小龍。
但當用戶需要通過支付來獲得服務時,亞馬遜就顯得更有優(yōu)勢:作為北美最大的電子商務網(wǎng)站,大量用戶已在其系統(tǒng)中有現(xiàn)成的支付賬戶;而Google旗下的支付系統(tǒng)Android Pay一直沒有推廣開來。
Google Home是否足夠成熟也令人懷疑。當產(chǎn)品經(jīng)理Mario Queiroz在主題演講中發(fā)布Google Home時,他甚至反常地沒和Google Home來一段現(xiàn)場對話和演示。
新的聊天軟件Allo也和Facebook Messenger的目標極其相似—期望你在聊天應用程序中通過與小機器人聊天做完一些事情,例如電子商務的小機器人給你推薦你最喜歡的衣服,你可以直接買下;或者直接讓小機器人幫你預訂一份比薩。
Allo要到夏天才推出,但Facebook以及其他聊天應用的用戶數(shù)已經(jīng)非常龐大,F(xiàn)acebook Messenger有超過9億的月活躍用戶數(shù),微信有著6.95億的月活躍用戶數(shù)。Allo是否能贏得用戶的心也未可知—在它之前,Google傾盡全力開發(fā)的聊天軟件Hangouts現(xiàn)在用戶寥寥無幾。
在虛擬現(xiàn)實方面,Google看上去也是一個十足的遲到者。
HTC Vive在今年4月開始發(fā)貨,F(xiàn)acebook收購的Oculus的產(chǎn)品Oculus Rift也在不久后發(fā)貨?,F(xiàn)在Oculus還宣布將和百思買合作,在線下實體店中銷售Oculus Rift。
如果說Google更看中基于手機的VR體驗,那么基于Oculus軟件的三星Gear VR在2014年年末就已經(jīng)發(fā)貨了。最新的消息是,Oculus已售出超過100萬個虛擬現(xiàn)實頭戴設備,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和三星合作的Gear VR。
在內容探索方面,Oculus已經(jīng)組建了自己的內容制作團隊Story Studio,并挖來皮克斯的動畫團隊。這個團隊在今年的西南偏南互動大會上公開講述Oculus Story Studio拍攝VR電影Lost和Henry的過程,前者在去年的圣丹斯電影節(jié)放映。
相比之下,Google一片空白。
沒人懷疑Google的研發(fā)能力。
在人工智能方面,Google無疑是領先者。
幾個月前戰(zhàn)勝韓國棋手李世石的DeepMind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一個人工智能例證;而在這之前,Google Brain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曾在觀看YouTube視頻一周(自我學習方式)后學會辨認哪些是關于貓的視頻;事實上,早在1999年,Google就有團隊參與機器學習研究。現(xiàn)在Google X旗下部門Google Brain的負責人Jeff Dean就在1999年加入Google參與機器學習研究,而在主題演講最后出現(xiàn)的能習得“手眼協(xié)調”地挑出玩具的機器人,就出自他的部門。
除了這些外界所熟悉的事情,Google內部ATAP(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jects Group)部門的Project Tango(現(xiàn)已并入VR部門)和Project Ara,在某種程度上,才代表著Google真正的“酷”。
你可以去TED上搜一下Johnny Lee,他是Project Tango的負責人,曾任微軟Kinect主要技術負責人。他在這次Google開發(fā)者大會中展示了Project Tango的最新進展:當一個人拿著載有Project Tango的平板電腦走進一個大型商場,這個平板電腦可以實時描繪出空間模型;如果要在線購買一把椅子,想看它和自己的起居室是否搭配,可以將這把椅子的圖片拖拽到起居室的圖片里,以實物比例大小呈現(xiàn)。
還有Project Ara—這款模塊化手機可能才是今年Google開發(fā)者大會上最亮眼的創(chuàng)新。工程負責人Rafa Camargo在大會一個分會場中演講時說,Google想用這款模塊化手機來解決現(xiàn)有手機的問題?,F(xiàn)在它可以做到什么程度?Rafa Camargo對著演示的機器說了一句,“OK,Google,彈出攝像頭模塊”,手機應聲而動。
但問題是,如何將這些轉化成一款受歡迎的產(chǎn)品。Google一直面對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能集中資源,集各個部門之力來制造一款受人歡迎的產(chǎn)品。
2011年拉里·佩奇接替埃里克·施密特成為Google CEO后,他就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砍掉Google內部大量通過“20%時間”創(chuàng)造出來的項目,好讓優(yōu)先級最高的項目能有更多的資源;他還試圖將Google整合為一個整體,例如通過設計,讓Google Maps和Google Now等產(chǎn)品看上去風格一致。
但這個問題顯然很棘手。拉里·佩奇擔任CEO時集合公司各種資源之力的Google+看起來已經(jīng)失敗了,這款產(chǎn)品融合了Google多款現(xiàn)有工具產(chǎn)品,一度Google讓新用戶也自動成為Google+用戶。
而Hangouts這款集合全公司之力的產(chǎn)品看起來也失敗了。在Hangouts之前,Google先后有Gtalk、Google Voice、Googleplus等通訊工具,做這些產(chǎn)品的工程師散布在Google公司的各個部門中。待Google開始做Hangouts時,它在事實上將各個部門的工程師集合到了一起。
待到發(fā)布時,這款產(chǎn)品能在Android、iOS和桌面端跨平臺使用;依靠Google強大的云服務能力,無縫切換設備的體驗比其他SMS應用程序更好。
但現(xiàn)在,結果已經(jīng)很清晰。這款曾被Google即時通訊產(chǎn)品總監(jiān)Nikhyl Singhal稱為由“復仇者聯(lián)盟”般團隊創(chuàng)造的產(chǎn)品,用戶少得可憐?,F(xiàn)在它還多了一個來自內部的競爭對手:Allo。
正如很多想集公司資源之力終因整合失利而挫敗的案例一樣,桑達爾·皮查伊能否解決這個問題是個十足的挑戰(zhàn)。一個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是,這次發(fā)布后,許多產(chǎn)品在Google內部會有兩個類似的項目同時存在。
聊天應用軟件方面,Google本來有Hangouts,現(xiàn)在又增加Allo;智能家居平臺,Google花32億美元收購來了Nest,現(xiàn)在卻增加了Google Home……就連地圖也有兩個,一個是Google自己的Google Maps,一個是收購來的Waze。
一位Android Auto的工程師告訴《第一財經(jīng)周刊》,2016年Android Auto最大的更新是給系統(tǒng)增加了Waze,事實上Waze被Google收購后,其數(shù)據(jù)已逐漸被整合進了Google Maps,但兩個產(chǎn)品依然同時共存的原因,這位工程師說是“因為用戶提出要用Waze”。
Nest的處境更為尷尬。兩年前,這家公司被Google以32億美元高價收購,被視為一場Android級別的收購。但據(jù)Nest員工透露,由于收購后受制于用戶對隱私的擔憂,Nest并不能接入Google的全部數(shù)據(jù),再加上Google在智能家居方面沒什么大動作,Nest現(xiàn)在看起來更像是Google手中一個燙手山芋。一些媒體甚至調侃說Google應盡快把Nest轉手賣掉。
而Nest負責推廣的員工在Google開發(fā)者大會上告訴《第一財經(jīng)周刊》,Google Home發(fā)布后,他們不斷被人問到兩個部門間是否存在競爭?!皟蓚€團隊有交流,他們在硬件設計和軟件方面都向我們學習過,不過Nest在Alphabet下是獨立于Google的,而Google Home是Comcast團隊做的。”據(jù)稱Comcast所做的項目叫作Living Room,這和Nest智能家居的概念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而對于這次前來參與Google I/O的開發(fā)者而言,即使這些問題存在,他們依然相信Google能在新的行業(yè)和趨勢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人們也傾向于相信Google推出的Daydream平臺,能成為VR通向大眾產(chǎn)品的重要推力之一,以及Google在人工智能領域開源了自己的機器學習系統(tǒng)TensorFlow和自然語義分析程式SyntaxNet,這能讓人工智能功能得到更多應用—不過這一切信心,還是來自Google在搜索領域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