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 英 Peng Ying
黨家村遺產保護村民滿意度研究
■ 彭 英 Peng Ying
運用AHP法和德爾菲法構造了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村民滿意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和遞階層次模型,并以陜西黨家村為例,通過實地訪談和問卷調研,深入研究黨家村遺產保護進程和村民對于村落遺產保護的滿意度評價,并針對黨家村遺產保護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完善多級保護管理制度、跟進遺產保護的動態(tài)過程、重視傳統(tǒng)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3方面建議。
AHP法;黨家村;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滿意度
傳統(tǒng)村落擁有物質形態(tài)和非物質形態(tài)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但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日益加劇,加強傳統(tǒng)村落保護發(fā)展刻不容緩[1]。居民生產生活對傳統(tǒng)村落造成的破壞、居民改善生活的要求與保護的沖突等問題,也成為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而對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村民滿意度的評價,可以真實傳達村民意愿,及時反饋傳統(tǒng)村落保護與開發(fā)進程出現的問題,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利用傳統(tǒng)村落提供相關決策依據。
目前,國內關于傳統(tǒng)村落的評價主要圍繞村落歷史價值[2]、旅游資源[3]、人文景觀美學[4]等層面,對于傳統(tǒng)村落里村民生活的研究還尚鮮見。本文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黨家村為例,探討遺產保護背景下傳統(tǒng)村落村民生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實現有序發(fā)展的工作重點和方向。
黨家村位于陜西韓城市區(qū)東北9km,東距黃河3.5km, 坐落在東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側,所處地段呈葫蘆形狀,俗稱“黨圪嶗”。黨家村距今已有670多年的歷史,現存有123處古民居四合院(其中1處元代四合院破爛)和文星閣、古暗道、古井、祠堂、私塾、哨門、看家樓、節(jié)孝碑等18處公用設施以及古巷道20多條(圖1~8)。黨家村是國內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被稱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tǒng)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2.1 黨家村遺產保護措施
綜合文獻查閱、走訪村民等梳理出黨家村近年遺產保護相關措施(表1、圖9、10)。
圖1 黨家村鳥瞰
圖2 黨家村祠堂
圖3 文星閣
圖4 元代四合院
圖5 走馬門樓
圖6 清代四合院
圖7 節(jié)孝碑
圖8 古巷道
圖9 黨家村古建筑群保護紅線
圖10 黨家村古民居保護規(guī)劃[6]
表1 黨家村遺產保護措施
2.2 黨家村村民現狀生活概況
近年來通過遺產保護措施的逐步落實,黨家村基礎設施得以大力修建改善,建筑群街巷格局保存較完整。但是仍然面臨約76%村民選擇搬離寨子,部分一級、二級古民居損毀破敗,泌陽堡寨子污染嚴重等問題,遺產保護進程受到巨大挑戰(zhàn)(圖11)。
3.1 關于AHP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賽蒂(T.L.Satty)提出的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系統(tǒng)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特點是能夠有效地將一個復雜問題表示為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將主觀判斷和定性分析用數量形式表達,并通過定量計算和對策方案進行排序,方便人們決策[7]。目前已運用于滿意度評價[8]、植物景觀[9]及旅游資源評價[10]等方面。
3.2 建立評價模型
本研究主要針對傳統(tǒng)村落村民的生活滿意度總體感知及其影響因素展開問卷調查。在預調查基礎上,借鑒城市居民社區(qū)滿意度以及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結合傳統(tǒng)村落環(huán)境實際,構建了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村民滿意度評價模型。評價模型分為總目標層、分目標層、主題層、指標層4個層。評價模型建立見表2。
3.3 構建判斷矩陣
參照評價標度(表3),分別依次將層次結構模型中同一個層次的元素之間進行兩兩比較,評價邀請12名相關專業(yè)人士對意見進行判斷。
3.4 層次排序與一致性檢驗
計算指標相對權重:計算各層次指標的權重系數,得出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本次調研采用根法來計算向量特征,各級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見表4。
圖11 黨家村村民生活部分現狀展示
2013年7~8月,對黨家村60戶村民家庭進行了問卷訪談調研,問卷樣本60份,符合要求的59份,合格率為98.3%,其中46戶古民居居民(占古民居總數37.4%),13戶新村居民。調查問卷將每個指標分為滿意(80~100分)、較滿意(60~80分)、一般滿意(40~60分)、較不滿意(20~40分)、不滿意(20分以下)5個等級,對59份問卷進行統(tǒng)計,得出各項指標最終加權分數。
4.1 評價結果
總目標層得分:黨家村遺產保護村民滿意度得分為65.135分,屬于較滿意階段。分目標層及主題層結果見表5、6。
4.2 評價結果分析
黨家村遺產保護村民滿意度評價總目標層綜合得分為65.135分,屬較滿意段。分目標層得分較高的是居住條件和情感認知,較低的是基礎設施和就業(yè)情況。對主題層進行分類,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見表7。
表2 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村民滿意度評價
表3 因子相對重要性標定系列
表4 各評價指標權重結果
5.1 評價研究總結
此次實地調研、評價研究反映出的黨家村遺產保護與開發(fā)現狀同村民生活的矛盾可以概括為:管理銜接斷層、動態(tài)保護缺失、忽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5.1.1 管理銜接斷層
黨家村遺產保護管理權與旅游開發(fā)經營權從2007年發(fā)生轉變,由村委會管理轉變?yōu)轫n城市旅游局管理,各類基礎設施得以大力修建,但也一定程度上使得監(jiān)督管理、修繕審批等不及時,且由于撤消了村民保護費發(fā)放,增加了居民的經濟負擔,民居保護修繕工作舉步維艱。
5.1.2 動態(tài)保護缺失
黨家村遺產保護現階段更多是對村落建筑的靜態(tài)保護,使得村落遺產保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包括:治安管理較差,文物丟失嚴重;分級保護未嚴格持續(xù)執(zhí)行,大量居民選擇搬離古村,四合院損毀加速;黨家村附近新建大型化工廠,造成耕地污染和空氣污染;旅游業(yè)的興盛使旅游垃圾變多,造成古民居巷道污染和河道污染。
表5 分目標層得分
表6 主題層得分
表7 主題層得分分析
5.1.3 忽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傳統(tǒng)村落的價值不僅僅是街巷、建筑本身,村民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當前遺產保護過程中,黨家村文化習俗延續(xù)較少。具體體現在:在賈家祠堂參與秦腔、戲鼓等演奏是黨家村重要文化活動,正在消失;規(guī)定村民不能參與導游講解工作,游客無法真正了解黨家村文化生活內涵;民居修繕工作也由施工隊伍代替了當地磚瓦匠,不利于村民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等。
5.2 村落遺產保護實現有序發(fā)展的工作重點和方向
5.2.1 完善多級保護管理制度
遺產保護需發(fā)揮傳統(tǒng)集體優(yōu)勢,建議恢復黨家村村委會管理權,恢復福利發(fā)放,調動村民保護積極性,切實做到保護放在首位,逐漸展開旅游開發(fā),完善從村民—村委會—旅游局三級保護管理制度。
5.2.2 跟進遺產保護的動態(tài)過程
一方面,可開發(fā)遺產保護動態(tài)監(jiān)測系統(tǒng),及時反饋保護進程。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如定期進行泌水河河道清淤,鞏固泌陽堡寨子護坡等,有效治理環(huán)境衛(wèi)生。
另一方面,重視村民住居對遺產保護的價值。黨家村村民普遍對于黨家村具有極高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居住在村落也能有效減少古民居的損毀,應及時完善保護范圍全域基礎設施,如興建小型廣場作糧食晾曬平臺、增加環(huán)衛(wèi)設施等,合理改善居住環(huán)境。
5.2.3 重視傳統(tǒng)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注重村民參與,村民對村落歷史更加了解,可安排未來相關旅游服務工作,同時能解決村民就業(yè)問題。鼓勵村民在重大節(jié)日延續(xù)傳統(tǒng)民俗項目表演等,延續(xù)黨家村文化。
對于古村落的保護,關鍵在于人,在于還繼續(xù)生活在古村落里的村民,他們的祖先生活于此依賴著好水好山,“敬天愛人”地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文化[12]。展望傳統(tǒng)村落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fā),政府部門和規(guī)劃部門不僅要實行各類保護措施,更應對村民生活的真實滿意度進行評價,及時發(fā)現保護與開發(fā)中的問題,不斷改進,減少矛盾沖突,促進傳統(tǒng)村落的保護、傳承和利用。
[1]建村[2012]184號,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關于加強傳統(tǒng)村落保護發(fā)展工作的指導意見[S].
[2]王云才,郭煥成,楊麗.北京市郊區(qū)傳統(tǒng)村落價值評價及可持續(xù)利用模式探討——以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傳統(tǒng)村落的調查研究為例[J].地理科學,2006(06):735-742.
[3]程乾,付俊.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資源評價研究[J].經濟地理,2010(02):329-333.
[4]莊晨薇,李霄鶴,蘭思仁,張逸君.閩北地區(qū)傳統(tǒng)村落人文景觀的分析與評價[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2):25-29+36.
[5]韓城市人民政府令第五號,黨家村古建筑群保護范圍[S].
[6]黨家村古民居保護規(guī)劃[J].中國文化遺產,2004(03):140.
[7]章俊華.規(guī)劃設計學中的調查分析法(12):AHP法[J].中國園林,2003(4):38-40.
[8]張秋紅,劉賽.基于AHP對旅游地游客滿意度的評價[J].中國商貿,2011年(29).
[9]翁殊斐.柯峰,黎彩敏.用AHP法和SBE法研究廣州公園植物景觀單元[J].中國園林,2009年(04).
[10]王永桂,吳文浩.基于AHP分析法的徽州文化旅游資源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2).
[11]王帆,趙振斌.基于游客體驗的古村落旅游景觀展示研究——以陜西黨家村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11):71-78.
[12]阮儀三.楠溪江古村落詠嘆——《楠溪江宗族村落》序[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38-39.
Study on the Villagers' Satisfaction of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at Dangjia Villag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hierarchical model of villagers' satisfaction on heritage protection at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generated from AHP and Delphi methods. Taking Dangjia village in Shanxi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ses its heritage protection process and the evaluation of villagers' satisfaction on heritage protection at villages by on-the-spot visit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ccording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multi-level prot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act of following up the dynamic process of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he focus on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t traditional villages.
AHP method, Dangjia village, traditional villages, heritage protection, satisfaction
2016-06-30)
彭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景觀學系,風景園林學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