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明
山西太原小城古交,是個盛產(chǎn)民謠的地方。
“咸豐坐了十一年,口里口外種洋煙。十畝地,二畝田,留下八畝種洋煙”,《改造二流子》“山藥絲絲豆芽菜,二流子大煙鬼吃不開,痛下決心把前非改,快回頭走到正路上來”等民謠真實表現(xiàn)了清朝時鴉片對民眾的傷害。
“趙錢孫李起頭頭,大娘養(yǎng)下毛猴猴。我給大娘做滿月,踩著大娘的大板足?!薄叭酥?,性本善,莜面栲栳山藥蛋。先生吃,徒弟看,一摑打的他啃門扇。”“拉鋸、扯鋸,舅舅門口唱大戲。請親戚,喚女婿,不說理的外甥兒也要去。荷甚嘞,黃兒饃饃一籃子;穿甚嘞,花花襖兒綠褲子;戴甚嘞,獅子老虎帽帽綴上響鈴子?!薄扒逶缙饋磉砾o鵲喳,親家公騎馬到咱家。馬馬拴在槽沿上,鞭鞭掛在門樓上。親家公,你上炕,有幾句話兒對你講,你家女兒過門來,件件事兒不像樣,洗碗不洗勺子把,掃地不掃甕旮旯。叫她做拌湯,奶頭擔(dān)在鍋沿上;叫她喝拌湯,鼻涕流在碗沿上;叫她上炕奶孩兒,她是躡上貓奶兒;叫她挽蔥兒,她是滿地拍蜂兒;叫她地里摘南瓜,她爬上山頭瞭娘家。說的磨破嘴,就是不聽話,真是氣破肚,你說這該咋?”民謠幽默詼諧,口口相傳,仿佛一幅民俗畫卷。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送郎參軍》“雞叫天要明,送郎去參軍。胸前戴紅花,全家都光榮。家務(wù)有我管,不用你操心。但愿你學(xué)下真本領(lǐng),一槍一個日本兵?!薄肮媚锵眿D臉抹黑,隨身帶著小包袱,米面鍋碗全系好,黑夜住在山圪嶗。”“閻錫山,六十三,派上工兵上西山。修炮樓,占地盤,汾河南北胡拾翻。又搶糧,又抓丁,豬豬羊羊吃個凈?!?/p>
古交民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也在變化,如“早見星星晚見燈,晌午吃飯不回村。白天一把鎖,晚上一盞燈。上地一條龍,干活一窩蜂。種的露骨地,年年吃救濟(jì),夏天歇涼涼,冬天曬陽陽。賣力受苦的三四分,指東畫西的七八分,搖搖擺擺的十分工。”“洋槐樹開花亂紛紛,為朋友要選個知心人。西葫蘆開花頭對頭,別為朋友結(jié)下仇。鍋里頭開花下不上米,爛羊皮襖也不嫌你。牡丹開花黃心心,越看小妹越親親。黃瓜開花上了架,至死也別說拉倒的話。梨樹開花圪枝枝多,你的心眼兒比我多。石竹子開花紅千層,你是哥哥的稱心人。石榴子開花顏色深,為下個小妹癡情人。馬蓮草開花根連根,死活不離我心上人?!弊x古交民謠,就像是在品茶。抿嘴體味,好像把我?guī)У酵隁q月。
不論舊民謠還是新民謠都體現(xiàn)了古交人的民風(fēng)淳厚、詼諧機(jī)智、堅忍不拔等性格特點(diǎn),而這些特點(diǎn)也正是古交鄉(xiāng)土文化的特點(diǎn)。古交民謠是大眾百姓的心聲,大家都是創(chuàng)作者,他們時常是在自我娛樂、自我消遣的輕松前提下隨口道來,隨手作來。率性而作,隨心而歌。
民謠,在古交這片熱土上是一個豐富的精神寶藏,其意義不只是當(dāng)下的,更是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