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娟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結晶,其豐富的意象、凝練的語言和整齊的節(jié)奏凝聚著作者無盡的情思。意象是領略古詩詞無言之美的鑰匙,是作者內(nèi)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有機統(tǒng)一。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對作品的意象有所感悟是教師責無旁貸的責任。那么,如何利用古詩詞中的意象讓學生體驗詩詞的美妙境界呢?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意象
高中古詩詞教學的目的,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悟詩詞描寫的意象、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的主旨。教師只有耐心引導學生感悟意象,才能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思想境界;而合理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能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聲像俱佳,能成功營造濃郁的師生互動氛圍,因此,適度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是不錯的選擇。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李煜的《虞美人》一課時,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影視片段《虞美人》,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感悟作者對故國的無限懷念。接著,要求學生反復誦讀“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佳句,初步體驗作者作為階下囚,深深懷念昔日花天酒地的生活以及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所產(chǎn)生的無限愁思。
再如,在學生鑒賞《春江花月夜》時,我先播放了《春江花月夜》的FLASH,那一幅幅美妙的江南春夜的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使他們在聲情并茂的的意境中,自然地感受到游子思婦的相思離別之苦。
鑒于中學生比較喜歡音樂的特點,我們還可以用美妙的音樂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情境,助力學生在悅耳的音樂聲中進入詩詞的意境,把握其中的意象。如我在執(zhí)教唐代詩人陳子昂的《春夜別友人》一課時,就開門見山地播放費玉清演唱的《春夜別友人》,讓學生感悟摯友分手時刻的惜別心態(tài),體會詩人目送友人赴古道時心中忐忑不安的情懷。
二、注意積累,體驗意象
《高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惫湃嗽疲骸安环e小流,無以成江河?!碧岣邔W生賞析古詩詞的素質(zhì),必須讓學生注重知識積累,尤其要積累古詩詞的表達技巧和方法,具體為抓住兩個“把握”。
第一,把握作品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基本單位,是作者表情達意所依托的客觀物象。學生學會鑒賞古詩詞,必須擁有一顆敏感的心和一雙敏銳的眼睛,真正懂得“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古詩詞里所敘之事和描摹的物態(tài)都是用來表情達意的,都是為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服務的。眾所周知,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內(nèi)涵豐富,讓學生了解其中的一些意象至關重要,因為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感悟作者思想情感的關鍵。學生假如不了解作品中相應意象蘊含的意義,就不能真正把握作者的感情。
諸如“紅豆”比喻朋友情誼或男女愛情,“柳絮”表達人與人之間送別離愁之情,“采薇”主要指隱居生活,“折桂”比喻科舉及第,“鴻雁”和“雙鯉”指代書信,翠竹象征向上、正直、有氣節(jié)……學生掌握這些意象的內(nèi)涵非日積月累不可。2010年全國高考卷考查了“折柳”,2011年全國高考卷考查了“雁”的文化常識??梢?,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意象、風格等文學常識非常重要。
第二,把握作品的藝術手法。那些名篇佳作能流芳百世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一個重要因素,諸如《琵琶行》( 白居易 )中的生動比喻,《雨霖鈴》( 柳永 )中的虛實相間,《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中的大膽夸張和奇麗的想象,《聲聲慢》( 李清照 )中的精巧疊字,《山居秋暝》( 王維 )中畫面的勾勒等。這些表現(xiàn)手法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利于學生在體驗意象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旨。
三、捕捉信息,認識意象
意象是構成詩詞意境的重要條件,更是領悟詩詞思想情感、揣摩詩詞意境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只有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捕捉意象,才能讓他們?nèi)轿桓形蛟娫~的意境,達到游刃有余的境地。學生在賞析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的作品時,可以將作者描寫的物象作為突破口,借助意象的動靜、虛實和色彩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是王昌齡《采蓮曲》中的佳句,我在引導學生欣賞這句時,激勵他們根據(jù)“荷葉”“羅裙”和“芙蓉”等意象的色彩、形狀進行大膽的想象:楚楚動人的采蓮女裙似荷葉、臉如荷花,蕩舟于荷叢,放歌于水上,豐富多彩的意象組合成色彩斑斕的采蓮圖。許多學生從中感受到了王昌齡欣喜若狂的神態(tài),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教無定法,貴在有效。鑒賞古詩詞的途徑可謂不勝枚舉,靈活、適度地采用意象教學法,有利于學生逐步養(yǎng)成鑒賞古典文學的良好習慣,陶冶情操。在情境中體會意象,在物象中感知意象,在積累中感悟意象,在捕捉信息中認識意象,通過意象理解古詩詞的內(nèi)涵和外延,感知作者的情感,并在感悟中得到情感的升華,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