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
很久以前,人們就想知道大氣的厚度。最初有人利用太陽剛升起時的曙光現(xiàn)象,來測定大氣的厚度,測出的結(jié)果是50千米。過了些時候,人們探測到160千米高空處有流星光跡,表明那里空氣雖然很稀薄,但足以使流星因摩擦而燃燒,所以大氣的厚度應(yīng)是160千米。后來,有人根據(jù)北極光測出大氣的高度為800-1000千米。直到近代,有了火箭,發(fā)射了人造衛(wèi)星后,人類才計算出大氣的厚度約為3000千米。其實,在大氣層的頂部沒有明顯的界限,越往上空氣越稀薄。
3000千米厚的大氣層中,極大部分空氣集中在靠近地面的空間。根據(jù)大氣層的這些性質(zhì),人們把大氣層分為五層。
最貼近地面的一層叫對流層。它的特征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下降,冷熱空氣形成強烈的對流,大氣中的水汽大部分集中在這一層。不管什么時候,在對流層中,總是有些地方在下雨,有些地方在下雪,有些地方狂風肆虐。
對流層上面是平流層,那里空氣稀薄,比較平穩(wěn),不再有天氣現(xiàn)象發(fā)生。穿過平流層就到了中層,中層內(nèi)空氣溫度自下而上迅速降低。到了熱層溫度回升。熱層外是大氣的外層,那里的空氣十分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