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韞
父親說他15歲開始做飯,不過那時候是環(huán)境所致: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哥哥姐姐都插隊下鄉(xiāng)去了,只能由他擔起家務重擔。
父親極有耐心。據(jù)母親說,我兩三歲時,父親經(jīng)常做帶魚泥粥,就是把帶魚蒸熟,小心拆骨后剁成魚泥,與粥攪拌后喂我??上菚r我尚未記事,早不記得這粥的滋味,不過現(xiàn)今我偏愛吃魚,估計就是那會兒吃帶魚泥粥留下的印記。
各種上海人家常備的硬菜,比如濃油赤醬的紅燒肉、口感醇厚的醬牛肉、殼脆彈牙的油爆河蝦、湯汁奶白的腌篤鮮,父親做起來都不在話下。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父親也會做一些小吃,其中有兩種滋味常常盤旋在我的心頭,令我十分想念。
一道是炸春卷。父親做的春卷,三絲軟糯多汁,韭黃鮮嫩香脆,再蘸些鎮(zhèn)江老醋,便是我心底最好吃的春卷。
另外一道則是酷暑時節(jié)的綠豆湯。父親不喜歡空調(diào),多以電扇解暑,但高溫難耐,總是要出一身汗的。這時候,他就把綠豆、糯米、薄荷水拿出來,挖兩勺綠豆、一勺糯米飯、兩勺細砂糖,最后添入薄荷水,將綠豆和糯米飯化開。這樣的綠豆湯極為解暑,比空調(diào)管用。
可惜的是,這幾年父親臥病在床,我已好久沒有吃他做的菜了。父親做菜的滋味愈發(fā)縈繞在心頭散不去,尤其是自己下廚之后,總是想還原父親做菜的滋味,可怎么也做不出父親經(jīng)典的味道來。
前段時間回家燒排骨蘿卜湯給父親吃,父親雖然胃口不好,但一連喝了好幾碗,我自己也覺得這碗湯似乎接近父親當年的手藝了。
這時候我才恍然大悟,做菜最主要的就是用心,平時因為只是隨意應付一下下班后的晚飯,不花時間,怎么能把飯做得美味呢?那一道道被我念念不忘的“私房菜”,父親到底花費了多少時間和心意在其中呢?仔細想來,我不由得鼻根發(fā)酸……
耐心、用心,簡單的食材加上對家人的一份愛心,就這樣變成不平凡的滋味,這就是父親的味道。
(摘自《現(xiàn)代家庭·生活版》 2016年第5期 圖/z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