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yè)映 吳建瑞 曾憲故
3.廣東省陽春市春城農業(yè)農機技術推廣站,529600)
摘 要 水稻種植過程中,為預防各類病蟲害的發(fā)生,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加強病蟲害防治是不可忽視的工作?;诖?,結合水稻種植的基本情況,介紹水稻紋枯病、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稻飛虱、水稻螟蟲的測報方法。同時提出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對策,并分析生物農藥的應用方法,可為實際工作有效開展提供啟示與借鑒。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適期防治;生物農藥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18
在不同的生長時期,水稻可能會受到不同病蟲害的影響。為避免病蟲害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必須掌握有效的方法,及時做好病蟲害監(jiān)測工作,然后有針對性地防治病蟲害,為水稻種植和產量提高創(chuàng)造條件。本文結合水稻種植的基本情況,就病蟲害適期防治和生物農藥應用提出相應對策,希望為病蟲害防治水平的提高提供參考。
1 水稻病蟲害的測報方法
隨著經(jīng)驗總結和水稻種植水平提高,人們總結出了多種不同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主要測報方法如下。
1.1 水稻紋枯病的測報方法
主要測報時間在水稻的生長初期,針對試驗田的水稻秧苗,每5 d檢測一次,總結紋枯病的特征,確定總病叢數(shù)和病變量級。
1.2 稻瘟病的測報方法
選取2塊試驗田,每5 d檢測一次,而后對涼快試驗田中的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總結檢測結果,計算出稻瘟病的發(fā)生概率,確定病情指數(shù)[1]。通常檢測到水稻齊穗為止,并匯總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水稻稻瘟病的測報要從水稻生長初期到水稻齊穗才能測報結束。
1.3 條紋葉枯病的測報方法
選取2塊試驗田,水稻長到3葉后并在移栽前檢測。每5 d檢測1次,選100叢分為4部分檢測。主要記錄內容包括灰飛虱、總蟲量、水稻的發(fā)病率。此外,水稻秧苗期、拔節(jié)期、出穗期都要檢測一次,并總結。
1.4 稻飛虱的測報方法
選取2塊試驗田,從每年6月20號左右開始檢測,采用定田但不定點的方式,每個點檢測2叢,每個試驗田檢測54叢。檢測中若發(fā)現(xiàn)的稻飛虱,要記錄其翅型、年齡和性別,并計算出每100叢所含的蟲量[2]。然后根據(jù)上述方法進行大田普查,認真記錄數(shù)據(jù)。
1.5 水稻螟蟲的測報方法
首先要選擇2塊剛剛耕翻過的試驗田,從4月份開始測報,選取試驗田并劃分區(qū)域,每天搜索各區(qū)域,發(fā)現(xiàn)水稻螟蟲時要做好記錄工作,把握螟蟲數(shù)量和危害率。水稻收割前15 d最后一次搜查和記錄,做好總結分析工作,掌握測報結果,并列出螟蟲成蟲出現(xiàn)的高峰期和死亡率。
2 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對策
要根據(jù)水稻種植的基本情況,結合工作經(jīng)驗和病蟲害防治要求,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2.1 水稻病害的適期防治對策
適期防治時期也是病害防治的最佳時期,必要提高思想重視程度,確保病害防治效果。水稻紋枯病防治應在分蘗期和灌漿期之間,檢測結果超過30%時可用生物農藥防治,每10 d用藥1次,并將用藥次數(shù)控制在4次以內,實現(xiàn)最佳的防治效果。對于稻瘟病,在秧苗期就應做好防治工作;葉瘟病則在分蘗期防治,如果葉瘟病發(fā)生一次后還會繼續(xù),應采取緊急用藥方式防治[3]。穗瘟病在水稻抽穗期就要防治,合理用藥,如果用藥1次后防治效果不佳,需要進行2次用藥,從而確保防治效果。在稻瘟病發(fā)病的初始階段,可以噴灑濃度為20%的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為提高效果,可添加40 mg/kg的春雷霉素使防治效果更加明顯。此外,還要采用曬種方式,使用一定量的三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消毒,才能有效防治穗瘟病的發(fā)生。
水稻分蘗前常會出現(xiàn)黑條矮縮病,該病發(fā)生的時期主要集中在水稻的第二個到第六個水稻葉初長的苗期,在拔節(jié)后不會出現(xiàn)該病。如果水稻生產中發(fā)生黑條矮縮病,將會導致水稻絕收,嚴重影響水稻生產。預防黑條矮縮病,可使用寧南霉素水劑,通過每200 mL的2%的比例,添加每100 g配比25%的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提升水稻的抗病毒作用,同時為提升其防飛虱的功效,可以添加醚菊酯懸浮劑,按照50 mL10%的濃度進行添加,而后兌水30~45 kg進行水稻噴霧,從而提升水稻對黑條矮縮病的預防效果。
2.2 水稻蟲害的適期防治對策
根據(jù)蟲害的發(fā)生時期,有效把握最佳防治時期,可提高防治效果,例如,稻飛虱最佳防治時期是若蟲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稻飛虱對水稻的危害不同。白背飛虱主要在7-8月中旬,褐飛虱主要在8月下旬-9月中旬。因此,應根據(jù)水稻種植不同時期稻飛虱的種類,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還要重視水稻螟蟲的防治,一代二化螟、三化螟應在幼孵高峰期3 d內防治,需要努力把握工作時機,確保防治效果。地區(qū)不同、代際不同、螟蟲幼孵高峰期不同,所采用的防治措施也不完全相同。為此,需要綜合考慮幼孵高峰出現(xiàn)的時期和危害程度,有針對性的采取防治對策。
3 水稻病蟲害適期防治中生物農藥的應用對策
隨著生物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和人們防治病蟲害經(jīng)驗的總結,再加上農業(yè)科研的深入,生物農藥種類和數(shù)量不斷增加,其應用也變得越來越普遍。防治稻瘟病常用的生物農藥是浸種靈和咪鮮胺,這兩種生物農藥都能有效防治稻瘟病擴散。季節(jié)不同,水稻生長期不同,防治病蟲害所采用的生物農藥也不同。例如,水稻秧苗期可采用甲維鹽、蘇云金桿菌等防治水稻螟蟲和紋枯病,5月下旬,可采用吡蚜酮防治稻飛虱。
4 結語
整個水稻種植過程中,應適期防治各類病蟲害。根據(jù)水稻種植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及時做好監(jiān)測和預報工作。然后采取有效的防治對策,并科學合理利用生物農藥,為水稻生長和種植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水稻增產增效。
參考文獻
[1]蘇堅任.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與生物農藥的應用[J].北京農業(yè),2015(6):79-80.
[2]孫樹青,李寧波,曾凱.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與生物農藥的應用[J].農業(yè)與技術,2016(21):116-117.
[3]黃歡.水稻病蟲害的適期防治與生物農藥的應用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6(35):39-40.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