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楓 馬會娟
一、引言
談到中國近兩年的文學“走出去”,不得不提的一部作品就是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僅就其英文版而言,該三部曲已出版的前兩部得到了英語世界、尤其是美國的廣大讀者、主流媒體和專業(yè)人士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目前,在北美上市的《三體》三部曲第一部《三體問題》英文版已斬獲世界頂級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這一成績在海內(nèi)外迅速掀起了“三體熱”,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走出去”現(xiàn)象級事件。
《三體》三部曲英文版包括《三體問題》(The Three-Body Problem)、《黑暗森林》(The Dark Forest)、《死神永生》(Deaths End)三部。其中,《三體問題》于2014年11月11日在美國出版發(fā)行,2015年6月又分別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出版上市;8月,《黑暗森林》英文版在美國出版上市。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6年6月底,《三體問題》全球累計發(fā)行量超過16萬冊(含精裝紙本書、平裝紙本書、電子書、有聲書)①。這在銷量往往只有數(shù)千冊的“走出去”中國翻譯文學作品中,《三體》的業(yè)績無疑可用“驚艷”來形容?!度w》三部曲的譯介遵循了怎樣的模式?它在海外廣受歡迎的原因何在?對中國文學走出去又有何啟示?本文將通過對《三體》運作方的研究,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
二、《三體》的譯介模式
《三體》三部曲英文版的運作方為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教圖”)。該公司為突破“走出去”發(fā)展瓶頸,在遵循版權輸出基本流程的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最終在《三體》三部曲上實現(xiàn)了突破。版權貿(mào)易的一般流程,是國內(nèi)出版機構從作家或其經(jīng)紀人處購買或代理作品版權,通過(或不通過)文學代理,與海外出版機構簽訂版權協(xié)議,最終由海外出版機構負責翻譯和出版發(fā)行,乃至營銷。這期間,有些國內(nèi)出版機構會事先尋找譯者翻譯出作品的梗概或樣章,便于文學代理和海外出版機構的評估。中國教圖在譯介《三體》三部曲的過程中也基本遵循了這一業(yè)界通行模式,但同時也根據(jù)海外出版市場的規(guī)則以及作品本身特點等客觀因素,探索出了《三體》的譯介模式。該模式主要分為選題策劃、翻譯安排、國際營銷和出版發(fā)行四個環(huán)節(jié)。
1.選題策劃
就其版權貿(mào)易業(yè)務的性質(zhì)而言,中國教圖公司扮演著文學代理的角色?!度w》三部曲具體由中國教圖的出口綜合部負責運作。在確定外譯作品選題之前,中國教圖從作品的文學價值、市場價值和文化傳播力特性三個方面來考察和評估。決定一部文學作品是否具有資格“走出去”,首先要審視該作品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的文學價值。與此同時,若希望將作品進行商業(yè)化運作,市場價值也是至關重要的。而文化傳播力則是一部作品文本之外的延伸價值,事關傳播的社會效益和商業(yè)效益,也是讓運作方做出決策的重要因素。從以上三點出發(fā),中國教圖以嚴格的標準對國內(nèi)相關作品進行篩選,最終選擇并簽約了包括《三體》三部曲在內(nèi)的國內(nèi)優(yōu)秀科幻作家的作品。
2.翻譯安排
除了選擇最好的作品,中國教圖對翻譯質(zhì)量的把關極為嚴格。概括起來,該模式的翻譯環(huán)節(jié)具有三個鮮明特征。
首先,選擇最高水平的譯者。中國教圖甄選譯者的標準要遠高于多數(shù)國內(nèi)出版機構和代理。一般首選漢學家級別的譯者,其次是精通中文、以譯入語為母語的外籍人士,并盡量做到專業(yè)相關。成年后到歐美高校深造的“海龜”,或是國內(nèi)英語水平較高的人士,一般難以入選。
《三體問題》和《死神永生》的譯者劉宇昆是美籍華裔科幻作家。他1976年出生于中國,11歲時移居美國,先后在哈佛大學主修英國文學和法學專業(yè),目前在波士頓從事程序設計員與律師工作,在業(yè)余時間進行科幻創(chuàng)作。他以小說《手中紙,心中愛》獲得2012年雨果獎、星云獎②最佳短篇故事獎,小說《物哀》獲得2013雨果獎最佳短篇故事獎。除科幻創(chuàng)作外,劉宇昆還是中西科幻文學的“搭橋人”,將國內(nèi)多部科幻作品翻譯成英文。他曾憑借譯作《麗江的魚兒們》榮獲2012年度世界“科幻奇幻翻譯獎(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Translation Awards)”。劉宇昆知名科幻作家的身份無疑使《三體》英文版吸引了更多來自海外市場的目光。作為一名獲得過“雙獎”的科幻作家,無論從語言質(zhì)量還是專業(yè)素養(yǎng)來說,劉宇昆都是翻譯《三體》的不二之選。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亞馬遜英文網(wǎng)站《三體問題》的購買頁面中,讀者對該作品的評價約有一半提及劉宇昆的翻譯,不少讀者認為其譯文自然、流暢,看不出是翻譯作品。連美國科幻巨匠、《冰與火之歌》作者喬治·馬丁也在其博客中稱贊道:“文字很干凈、緊湊,翻譯作品往往不是這樣,有的時候會比較滯澀。在這方面,劉宇昆做得很好,文筆很流暢?!雹鄱逗诎瞪帧返淖g者Joel Martinsen,雖說既非華裔也非科幻作家,但有著扎實的中英文功底,閱讀過大量的科幻作品。據(jù)說他閱讀過2000年以來的所有中國科幻作品,他提及的許多作品連劉慈欣也沒有閱讀過。正是這樣高水平的譯者,確保了《三體》三部曲譯文的高品質(zhì)。
其二,進行最嚴格的質(zhì)量控制。中國教圖會組織外籍專家對收回的試譯稿進行盲評,譯者資歷、國籍均被隱去,一切靠譯文質(zhì)量說話。而譯者翻譯完成之后,該公司還會給譯者一段時間進行譯文潤色,以保證其具備出版品質(zhì)。針對作品中涉及的中國特色表述、概念等對于外籍譯者來說較難把握的細節(jié),公司的編輯人員還會直接與譯者溝通,確保其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進行翻譯。
第三,進行全文翻譯。對于中國圖書的海外出版,業(yè)內(nèi)傳統(tǒng)模式是先由國內(nèi)出版機構翻譯樣章或故事梗概,然后發(fā)給代理或外國出版商尋求出版機會。但這并非海外業(yè)界喜歡的做法,若采用這種操作,成功率極低④。海外出版社對一部作品的評估一般需要得到全文,至少也需要譯出50%的原文,老牌出版社尤其如此。這對翻譯作品來說也許投入較大,但卻有必要盡量適應這一要求,否則就很難有被最好出版社垂青的機會。中方在聯(lián)系美國公司托爾的時候,三本書的譯文均已完成,這為該作品的成功出版和營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國際營銷
中國教圖譯介模式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國際營銷環(huán)節(jié)。公司積極開展諸多創(chuàng)新嘗試,通過各種國際平臺推廣作品。
歐美圖書市場中,名人和主流媒體的書評對一本書至關重要。鑒于目標市場為歐美國家,中國本土人士書評的宣傳效果可能不夠理想,因此中國教圖通過多種渠道向國際知名科幻作家、科幻小說編輯征集作品書評,而《三體問題》和《黑暗森林》英文版中的書評幾乎都是中國教圖向出版社提供的。根據(jù)國際新媒體發(fā)展的潮流,該公司還為作品設立了專屬英文網(wǎng)站,并在美國的社交網(wǎng)站臉譜(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上定期發(fā)布作品及作者的最新動態(tài),并積極與各國讀者互動⑤。公司還與美國大學生合作,制作了宣傳短片和主題曲《不害怕》(Not Afraid),多角度地展示作品魅力。
同時,中國教圖還利用各種國際行業(yè)平臺進行作品版權推介及國際營銷。如2015年5月,公司邀請劉慈欣赴美參加美國圖書博覽會中國主賓國活動,并出席星云獎頒獎典禮。在美期間,劉慈欣先后出席了作家對話、圖書簽送、讀者見面等四場活動,活動氣氛熱烈。2015年8月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中國教圖舉辦了劉慈欣讀者見面會暨《黑暗森林》(英文版)大中華區(qū)首發(fā)活動⑥。10月,公司版權貿(mào)易團隊連續(xù)出訪法蘭克福書展和克拉科夫國際書展,面向西歐、東歐及中歐的出版商推介《三體》三部曲。此類活動不僅推廣了《三體》三部曲的英文版,還為該作品其他語種的版權合作開辟了道路。
4.出版發(fā)行
中國教圖把著眼點放在了“高大上”的國際品牌出版資源上,力求精品出版和出版精品。精品出版方面,該公司致力于尋求同目標市場的頂尖出版社合作。《三體》三部曲英文版經(jīng)漫長而艱苦的談判,最終將北美區(qū)版權簽給麥克米倫旗下的全球最大科幻文學出版社托爾,其深厚的行業(yè)積累和廣闊的營銷發(fā)行渠道成為《三體》海外成功的重要保障。以同樣的思路,《三體》三部曲德語版、土耳其語版分別花落德國、土耳其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科幻文學專業(yè)出版社,法語版落戶法國第四大虛構文學出版機構,匈牙利語版則將由匈牙利最大的外譯文學出版商出版。
出版精品方面,把中國的文學作品交給國際品牌出版商出版,也意味著中方能夠利用他們所掌握的資源來出版高品質(zhì)的中國文學外譯作品。當然,精品出版和出版精品的實現(xiàn),也需要在選題策劃、翻譯安排、國際營銷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上打好基礎。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須高質(zhì)量地層層推進,最終才可能推動中國文學作品的譯作在國際出版市場上“修成正果”。
三、《三體》成功“走出去”原因剖析
《三體》成功“走出去”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點:
1.國內(nèi)外的有利形勢
國內(nèi)層面,隨著中國在世界政治、經(jīng)濟版圖中的分量不斷提升,增強中國文化實力和影響力成為國家戰(zhàn)略重點。中國對文化“走出去”的重視,主要體現(xiàn)在政策和資金支持上。為推動“走出去”事業(yè),中國設立了“經(jīng)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絲路書香翻譯資助項目”、“中國當代作品對外翻譯工程”等一系列資助、獎勵中國圖書翻譯和海外出版的項目,減輕了出版機構和代理的壓力,激發(fā)工作的積極性。國際層面,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文化的繁榮也激發(fā)了海外文化界的好奇和合作興趣。全球文化輸出的大方向是強勢文化向弱勢文化輸出,目前主要是從英語國家向非英語國家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文化輸出。美國作為一個擁有眾多世界頂級作家的文化強國,其本國讀者對外來作品的需求量是極小的。不要說中國,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的文學作品都難以打入美國。中國的許多出版從業(yè)者常抱怨向美輸出不易;而越南、泰國等國的出版商則常?!白詣诱疑祥T來”,這符合了強弱勢文化間輸出的規(guī)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各國對中國文學的好奇和期待也會不斷上升。這也是《三體》成功打入歐美市場的重要客觀因素。
2.中外合作的出版模式
《三體》的海外成功還在于其創(chuàng)新的中外合作出版模式?!度w》是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創(chuàng)新性“全流程版權貿(mào)易”項目的一個試點,它“把傳統(tǒng)版權貿(mào)易的產(chǎn)業(yè)鏈向上游和下游延伸,控制從翻譯到出版發(fā)行,再到海外營銷整個鏈條,并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⑦。在《三體》的海外輸出過程中,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選擇了中外合作的出版模式。參與《三體》英文版海外發(fā)行的是美國的托爾公司。托爾公司隸屬于麥克米倫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幻和奇幻小說出版社,曾連續(xù)20年獲得盧卡斯最佳科幻出版商獎,出版過多部獲得星云獎、雨果獎的作品。除進行圖書的海外推廣營銷外,托爾公司還與中國教圖公司一道,推動了《三體》英文版參與雨果獎、星云獎等獎項的角逐。
3.重要的個人作用
除了大環(huán)境與運作團隊,《三體》的海外成功還離不開一些重要的個人。首先是作者劉慈欣。作品本身的魅力是成就其英文版海外成功的基礎。作為一部科幻小說,《三體》講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從科幻的角度對人性進行了探討,對物理學、哲學、歷史等領域均有涉及,這些共通的部分容易得到西方讀者的理解與接受。同時,《三體》具有自己的異質(zhì)性?!度w》的編輯利茲(Liz Gorinsky)表示,托爾公司對這套書感興趣的原因是“美國的一些杰出人士以及多位美籍華裔科幻作家的強烈推薦”。除了“完全不同于美國科幻小說的特質(zhì)”之外,《三體》也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文化視角⑧。“讀者在享受科幻的同時,還能夠一窺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社會的其他方面,這在美國流行文化中是獨一無二的”⑨。其次是譯者,尤其是劉宇昆。除了翻譯,譯者還利用自身在美國科幻圈的人脈,協(xié)助中國教圖得到了一些業(yè)內(nèi)專家的書評。再次是該書的美方編輯。利茲是《三體》英文版的編輯,擁有十多年的出版工作經(jīng)驗,曾五次被提名雨果獎最佳編輯獎。她對《黑暗森林》的調(diào)整潤色超過1000處,其對譯文的編輯之細,質(zhì)量之高,令中國同行嘆服⑩。
「注釋」
①許曉青、涂一帆:《中國科幻著作<三體>三部曲全套英文版問世》,新華網(wǎng)2016年8月22日,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8/22/c_135622692.htm。
②星云獎、雨果獎被公認為最具權威與影響力的兩項世界性科幻大獎,被譽為科幻界的諾貝爾與奧斯卡。
③Martin, George:Reading for Hugos,2015年2月11日, http://grrm.livejournal. com/426205.html。
④韓梁:《<三體>引發(fā)熱議,小眾文學走向世界步步精心》,新華網(wǎng)2015年8月15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8/15/c_128129833.htm。
⑤李明遠:《<三體>如何成功漂洋過?!罚袊侣劤霭鎻V電網(wǎng)2015年9月, http:// 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5/epaper/d6096/d6b/201509/59959.html。
⑥秦芳, 徐海瑞:《劉慈欣北京圖博會簽售火爆,勸讀者對中國科幻抱以信心》,新浪網(wǎng)2015年08月30日,http://news.sina.com.cn/o/2015-08-30/docifxhkaeq8874200.shtml。
⑦趙:《到中國搶作家》,《中國企業(yè)家》2012年第24期。
⑧Geng, Olivia:Chinalaunches a sci-fi invasion of the U.S. November 11, with a 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in a three-book series, ‘The Three-Body Problem,by Cixin Liu,2016年9月11日,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chinese-sci-fi-novelthe-three-body-problem-touches-down-in-u-s-1415122369.
⑨Gorinsky, Liz:Found in Translation, 2016年9月11日, http://torforgeblog. com/2014/11/03/found-in-translation/。
⑩韓梁:《科幻迷很激動,外國人怎么看<三體>》,新華網(wǎng)2015年8月13日,http:// 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5-08/13/c_128121922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