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女兒一歲半了,我發(fā)現(xiàn)她不大懂得玩玩具,反而喜歡天天圍著大人的尾巴轉,相反,一同事的兒子與女兒年齡相仿,對玩具甚感興趣,“信手拈來”,專注投入,不管對自家還是別人家的玩具都能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
觀察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育方式很是不同:同事家極少限制其兒子的天性,無論是玩具,還是油鹽醬醋,亦或是生活用品,只要是他兒子感興趣的,都滿足他,所以在精細運動方面,他兒子都表現(xiàn)出獨特的天賦,反觀我女兒,約束就多多,這里不能去,那個不能碰,去衣柜找件衣服都會挨批,每次看見她羨慕地看著伙伴們玩玩具的時候,我心里不是滋味。不是攀比,畢竟男女個性有差異,以前我會覺得同事把他兒子寵壞了,像我女兒這樣聽話有多好,其實,真的如此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我們憑什么去干涉他們的生活?她感興趣的東西被我們一次否定,二次拒絕,三次批評,也許大人的角度就是少給我們添堵:把手弄臟了,又要去洗手,把地弄臟了又要去拖,久而久之,她沒興趣了,因為被過多的負強化壓制下去,一直遭到許多失敗的體驗,產(chǎn)生自我懷疑與差距感。當然,也不能說,同事家的做法就是萬無一失,但在尊重天性這一點上,我是很欣賞他們的。也許有人會說,小孩會被慣壞的,但對于兩歲不到的小孩來說,自由奔放是他們這個年齡段該享有的權利,當然,限制、約束還是要有的,比如一些危險、損人的事情,我們不能干。
另外,陪伴也是我們所欠缺的,如今大街小巷,等紅綠燈時、吃飯時、等人時,就連陪小孩玩時,我們大人都是低頭族,這樣出來的家庭小孩,難道不會也是低頭族嗎?我的女兒現(xiàn)在也時不時一副正派地在刷屏。慚愧!我們都是已為人父母了,如果連手機這玩意都約束不了,談何教育小孩?以身作則絕非紙上談兵!新聞不久前報道,一女子因顧著玩手機,與身旁女兒過馬路時,女兒不甚被撞身亡,這是何等的讓人心碎,相信那母親也是后悔不已,一輩子生活在責備和自責聲當中。就算工作再忙再累,我們也要分清場合,把一些時間留給自己的家人,如果對那些手機控的人來說,就更應三思,除非希望以后等自己年老時,子女用當年你對他們的方式對待你們。
其實人生很短,與子女相處的時間就更短,除去上學、交友、工作等時間外,屈指可數(shù),為何不爭取在自己閑暇時多陪伴他們呢?成長路上一去不復返,但電視節(jié)目單是可以循環(huán)回放的,不要讓我們在晚年的人生回想時過多地后悔、自責與抱怨,人生無常,把握當下,珍惜眼前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