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生
往事全“忘了”
天津市106歲老紅軍彭煥生住在一所老式的二層小樓里。樓梯有些陡,轉(zhuǎn)彎處更陡,老爺子卻能每天扶著扶手上上下下,從來不讓別人攙扶。
彭煥生1910年出生于江西吉安長塘鄉(xiāng)磨灣村,從小便失去了父母,靠給地主打長工維持生活。1930年8月,紅軍從長沙打回井岡山的時候,彭煥生加入了赤衛(wèi)隊。說起紅軍故事,他就打開了話匣子,篇幅所限,略記幾個“最”吧。
最難忘:押解張輝瓚公審。毛澤東在《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寫道:“霧滿龍崗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碑敃r,彭煥生在紅四軍警衛(wèi)連任副班長,他押解著張輝瓚到公審大會現(xiàn)場,這成為他抹不掉的記憶。
最艱苦:嚼草根、煮皮帶。過草地,沒有糧食吃就嚼草根,一位戰(zhàn)友搶先嘗草根,中毒犧牲。用刺刀把皮帶切成小塊,在飯盒里煮。牛皮怎么能煮得爛呢?就是憑著一定要活著走出草地的信念,生生吞下去的。
最危險:過雪山險些被凍僵。從江西出發(fā)長征,每人只有一身單衣、一頂草帽、一件蓑衣、兩雙草鞋。爬雪山,沒有御寒衣物,吃辣椒也抵不住風雪嚴寒。大家互相鼓勵,千萬不能停下,因為一旦停步倒下,就再也起不來了。他說,沒有鋼鐵意志,就過不了雪山??!
和院子里的很多老軍人不一樣,彭老并不關(guān)注歷史題材的電視節(jié)目,《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等一概不看。鄰居們熱火朝天地討論這些電視劇的情節(jié),他總是笑瞇瞇站在旁邊,決不搭茬兒。大家知道他走過長征,有時會向他求證一些問題,他總會用孩童般的語氣拋出兩個字:“忘了。”
長壽沒有道
彭煥生身體依然很健康,血壓70/120毫米汞柱,心跳每分鐘76~80次,心跳有力,全身血液流通很好。醫(yī)生給他做造影,測試血液由心臟經(jīng)動脈流到腳趾再回到靜脈的情況,結(jié)果比四五十歲的人還好。
時常有人前來討教長壽之道,他笑著攤開雙手,說沒有沒有。大兒子彭京生說:“我父親長壽,最根本的是他的心大,心胸比天還寬廣,從不計較私利。”
20世紀50年代授軍銜,他的許多老部下都被授予了中校、大校甚至少將銜,他只得了個少校銜。一些人覺得不公,他卻覺得已經(jīng)給得很高了。提職加薪的事,他不僅從來不計較,而且能讓就讓。他對子女的要求也極其嚴格,三個兒子、兩個女兒,該下鄉(xiāng)的下鄉(xiāng),該當兵的當兵,該當工人的當工人,全是普通勞動者,沒有一個當官發(fā)財?shù)摹{著老關(guān)系,打個電話就能解決的事,他就是不管。他認為,衣食無憂就是幸福的生活,還有什么可爭的?
彭煥生心地善良,頗有口碑。他在裝甲一師當通訊排長時,常把戰(zhàn)士請到自己家來改善生活。戰(zhàn)士們把他家當成自己的家。大兒子彭京生說:“我們兄妹幾個,幾乎是被戰(zhàn)士們抱著長大的?!睉?zhàn)士復(fù)員回到農(nóng)村,有的生病了,有的蓋房子缺錢,彭煥生都慷慨解囊,傾力相助。不論哪里遭受了地震、洪水,他都積極捐款。
鍛煉出一個好胃口
彭煥生胃口挺好,燉牛肉能吃五六塊,涮羊肉能吃半斤,海螃蟹能吃三只,大蝦能吃四五個。你絕對想不到,艱苦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使他患上嚴重胃潰瘍,1972年,胃切除三分之二。他堅信醫(yī)生說的“胃口可以慢慢長大”,從流食、軟食開始,循序漸進,竟鍛煉養(yǎng)成了一個好胃口,令醫(yī)生也感到驚訝。
彭家院子里有一塊空地,離休之后,彭煥生回歸以前的農(nóng)夫生活,不種糧食,種菜,把菜園子打理得生機勃勃,季季豐收,自家吃不了,就送給鄰居。他一直勞作到96歲,才在兒女的勸說下,不情愿地放下了鋤頭。
現(xiàn)在,看電視成了彭煥生最主要的消遣方式,他最愛看軍事節(jié)目。軍事科技和部隊訓(xùn)練生活的新聞,滿足了他關(guān)心部隊新發(fā)展的愿望??吹饺缃駪?zhàn)士們坐在通訊戰(zhàn)車上用電腦指揮作戰(zhàn),預(yù)警機在藍天上翱翔,他興奮地大叫:“神了,真是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