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鈺萱
幼時曾離開過父母一段時間,父母遠在異鄉(xiāng)為我的未來而奮斗,我則被置于爺爺家撫養(yǎng)。初到時極為頑劣不知事,年齡漸長后多少懂得些許人事,比如,爺爺結過兩次婚。我喊了幾年的奶奶嚴格來說與我并無關系,至少血緣上是這樣。
彼時年少,卻偏偏又多讀了許多雜書,尤為懼怕書中“后母”一類的形象。在小小的我心里,血緣關系是不可超越的。因此,對于奶奶日漸疏離。奶奶覺察問我,我卻什么也不說,生生將這個曾擁我入眠的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拒之千里。
爺爺愛好打牌,雖不是賭,沉迷其中終歸不是好事,奶奶勸過卻從未起效。一日夜間爺爺帶著尚小的我去赴了牌局并沒有通知奶奶。小小的房間里煙霧嗆得我睜不開眼,滿耳的聒噪令人心煩,我便溜了出去,不知走到何處。待我困了想拉爺爺回去時,卻驚恐地發(fā)現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亂竄過后,我害怕得哭了出來,從雜書中看來的妖怪仿佛正張開血盆大口藏在四周的黑暗中。
冬夜街上的行人極少,小小的我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漫無目的地走。一盞又一盞的路燈把我的影子斜斜地拉得很長,幾欲與不遠處的昏暗融為一體。
有車子停在了我的身旁詢問,我如實相告。車上的人便下車抱起我說:“我是警察,我?guī)慊丶液貌缓??”我趴在窗上看著外面的景物,點頭說好。一直到深夜,我才興奮地拍窗說:“到了,到了!就是這里!”看到熟悉的景物,我跳下車剛想跑回家便撞見了門口的爺爺。爺爺似乎有些惱怒,問清原委后便同我身后的人去客套了。奶奶此時也已聞訊趕回來,一把抱住我就哭出了聲。她的手冰冷得像冬天里自來水管里的水,身上只著單衣,腳下還套著拖鞋。我看著她被微雪染濕的白發(fā),顫抖的雙肩,忽然之間鼻子一酸。
后來才知道,那夜爺爺許久后才發(fā)現我不見了,遍尋無果后告訴了奶奶,奶奶斥責爺爺只顧牌局,爭吵過后也顧不得添上衣物便出來尋我。我不知道那天夜里,這個笨拙的婦人是怎樣焦急地在寒風肆虐下喚著我的名字。但我卻明白了,對于親情而言,血緣已不那么重要了。
陶留碗照顧鄰居的兒子十四年,洪戰(zhàn)輝撫養(yǎng)撿來的妹妹長大……血緣是可以被親情所超越的。
“留下來吃飯吧?”面前的老人有些窘迫。
我看著她的銀發(fā),想起多年前冬夜的雪,“好!”我答。
她笑了,皺紋爬滿臉頰。
【評點】
這是一篇真情流露的記敘文佳作。作者扣住對并無血緣關系的奶奶的情感變化,具體地描述了“年幼的我”夜間迷路后的恐懼與茫然,也較好地襯托了奶奶見到“我”后自然流露的喜悅,并通過插敘等方式將奶奶的“親情”展現在讀者面前。行文靈動,語言流暢且有文采,文末的議論與描寫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唐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