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該文從日語基礎知識的教學入手,結合日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著重闡述了打好語言基礎的重要性,特別是基本技能實踐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加強作用。通過介紹學生參與日語基本技能實踐的過程,分析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的辦法,總結學習經(jīng)驗,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關鍵詞:日語 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 實踐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b)-0163-02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也變得日益頻繁。特別是與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多個領域都有合作,并在合作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因此,社會對日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目前,我國的很多高校中都開設了日語專業(yè),培養(yǎng)日語專業(yè)人才,以滿足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需要。
日語作為一門外語,與英語及其他語言的學習有很大的共通性,就是特別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A打的好,對于日后的深入學習可謂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之后的學習也將成為空中樓閣,根本不可能學有所成。該文就以山東交通學院日語專業(yè)的學生為例,分析日語基本技能實踐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加強作用。通過介紹學生參與日語基本技能實踐的過程,分析其中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的辦法,總結學習經(jīng)驗,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
1 日語基礎知識
1.1 內(nèi)容
日語與其他外語一樣,概括來說學習內(nèi)容主要包括聽、說、讀、寫、譯這5個方面,而基礎知識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聽、說、讀三大項。
具體到日語的學習,最基礎的知識莫過于假名的讀音和寫法。音調(diào)的讀法,單詞發(fā)音中的長音、撥音、促音的發(fā)音要領等。
1.2 課程
為達成基礎知識的學習目標,一般外語專業(yè)都會開設精讀、聽力、會話、語法等課程。以山東交通學院為例,日語專業(yè)的低年級學生主要通過學習綜合日語、日語視聽及日語會話等專業(yè)課,來掌握這門語言的基本知識。
2 日語基本技能實踐
日語基本技能實踐是為了鞏固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開設的一門實踐課程。以山東交通學院為例,這門課程安排在日語專業(yè)的第三學期即大二上學期進行。是在學生完成了第一學年的日語學習,對日語掌握達到一定程度后開設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強語音語調(diào)的訓練,鞏固所學的基本單詞、語法和課文等知識,為以后幾年的繼續(xù)深入學習打好堅實基礎,這對于日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筆者以山東交通學院為例,來詳細分析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2.1 課程設置
該門課程是實踐課,安排在教學周內(nèi)進行,為期一周,30學時。亦即平均每天6學時。日語基本技能實踐課程學習的一周內(nèi),其他課程暫停,以保證訓練的強度。
2.1.1 開課地點
由于該課程主要強調(diào)實踐性,因此,可以選擇在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室及語音室進行授課。充分利用音頻、視頻的資源,既能達到實踐效果,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眾所周知,語言是交流的工具,聽不懂說不出的外語是啞巴外語,是沒有生機的外語,談不上是能力,更不能稱之為工具。因此,通過這種強化訓練,讓學生敢于打開交流的大門,這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意義重大。
2.1.2 課程組織
為提高效率,通常由兩班合堂來組織教學。由1~2名任課教師下達實踐的任務,根據(jù)計劃安排學生訓練,并進行指導,給出成績。
2.2 課程內(nèi)容
第一天主要糾正日語發(fā)音,對個別容易出錯的濁音、拗音、撥音在一些單詞中的讀法進行糾正,督導學生對第一學年精讀課上所學習的綜合日語第一冊的單詞和課文進行復習背誦和記憶。
第二天進行會話練習,目標是能夠做到用基本語法句型完成熟練地會話交流。以往由于學生平時缺乏會話訓練,語言學習氛圍不濃厚,導致機械背誦過多,很難自由熟練地進行口頭表達。通過基本技能實踐這門課程,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這一短板,督促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利用一切時間和地點來進行情景對話練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日語口語水平,也可以鍛煉敢于在人前說話的勇氣。另外也要求學生朗讀課文,通過個人單獨練習和3人分組練習,不僅提高了語感,也幫助單詞和句型的記憶。
第三天講解課外閱讀,內(nèi)容包括會話和課外讀物。主要解說文章的生詞及語法,以及一些關于日本文學的知識。結合所閱讀的文章,還介紹了2位諾貝爾獎的日籍獲得者,提高學生對日本文化的興趣。
第四天進行語音及聽力練習。安排學生分組練習,進行小組內(nèi)部成員的錄音,通過各自錄音,使學生找出個人讀音與標準讀音之間的差距,并進行不斷地改正,直到可以提交出學生自己認為比滿意的音頻。在錄制音頻的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正是開設基本技能實踐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之一。
第五天由指導老師組織基礎日本語能力考試,并要求學生分組總結提交實踐報告。
2.3 效果分析
經(jīng)過一周的集中學習和強化訓練,所有學生的基本技能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啟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思路。
比如在最初的語音聽力練習過程中,學生們就深深體會到,即使聽力和口語水平有所欠缺,也不能因為困難望而卻步,而是要迎難而上。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堅持多聽、多看日劇和新聞,不斷地總結別人學習語言的經(jīng)驗及方法,還要時常溫習以前學過的詞匯和語法,才能不斷地進步。
再比如通過閱讀講解,讓學生了解一些有關日本的文化,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見識,提高了對日語學習的興趣。
總之,通過一周的日語基本技能實踐,使得學生深刻認識到對基礎知識掌握和了解的不足之處。對以往長時間不使用而遺忘的單詞和語法進行了鞏固復習。也督促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復習之前所學知識,從而達到熟練自如的程度。在初級日語的學習中從基礎做好,在日常的學習中積累學習語言的方法及技巧,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掌握基礎知識。
3 結語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局R的掌握是語言學習的開始,對于整個語言的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日語基本技能實踐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在以往一年的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利用一周時間查漏補缺,夯實基礎。另外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學習沒有捷徑,學習就要一絲不茍。日語的學習更要多下功夫,要擴展視野,不能僅僅滿足于課堂上的學習。同時也提示學生平時應該多培養(yǎng)自己在日語學習方面的興趣,比如閱讀有趣的日語讀物,多看日劇,聽日語歌曲。為自己創(chuàng)造有利的日語語言環(huán)境,增強自信,語感自然而然也會培養(yǎng)出來,從而越來越喜歡學習日語,能力提高指日可待。日語的學習如同高樓大廈建設的過程,基礎知識就像是地基,要想高樓建的好,就必須要把地基打的又穩(wěn)又牢固。只有把基礎知識掌握好,才能在考試中不緊張、不害怕,從容面對,也敢于開口與人交流,切實發(fā)揮日語作為的語言工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奇楠,押尾和美.綜合日語(第一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 謝為集.日語的發(fā)音與聲調(diào)[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 申秀逸.日語報刊選讀[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