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岱和王原祁的師徒關系在多處古代文獻里都能找到,但卻無法推斷唐岱跟隨王原祁學習的時間,藏于廣東省博物館的《芝仙書屋圖》給我們提供了線索,這是目前為止能找到關于二人繪畫活動的一張圖像文獻。
關鍵詞:師承;《芝仙書屋圖》
《清史稿·唐岱傳》記載唐岱從王原祁學畫,丘壑似原祁。供奉內(nèi)廷,圣祖品題當時以為第一手,稱“畫狀元”。張庚《國朝畫征錄》亦有載:“王原祁弟子華鯤金明吉唐岱王敬銘黃鼎趙曉溫儀曹培源甥李為憲族弟昱……”。王原祁所代表的婁東畫派,弟子眾多,而入室弟子中比較有成就的就包括了唐岱。這里就必須首先介紹一下唐岱的老師,王原祁和他所在的婁東畫派。
“王原祁,字茂京,號麓臺。幼作山水,張齋壁,時敏見之,訝曰:“吾何時為此耶?”問知,乃大奇曰:“此子業(yè)且出我右!”……原祁畫為時敏親授,於黃公望淺絳法,獨有心得,晚復好用吳鎮(zhèn)墨法。時敏嘗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讓;若形神俱得,吾孫其庶幾乎?”王翚名傾一時,原祁高曠之致突過之。每畫必以宣德紙,重毫筆,頂煙墨,曰:“三者一不備,不足以發(fā)古雋渾逸之趣?!被騿柾趿?,曰“太熟”;復問查士標,曰“太生”。蓋以不生不熟自居。中年后,供奉內(nèi)廷,乞畫者多出代筆,而自署名。每歲晏,與門下賓客畫,人一幅,為制裘之需,好事者緘金以待。弟子最著者黃鼎、唐岱,并別有傳?!?/p>
王原祁的藝術直接淵源于祖父王時敏,通過祖父借經(jīng)董其昌而學習古人,其作品大多融合黃公望、董其昌為一,在含混蓊郁的氣象中有一種氣勢磅礴的精神躍然欲出。就作品繪畫創(chuàng)作動機而言,王原祁的作品多數(shù)無所命題,亦即不因描寫特定景物而在繪景摹情上命意構(gòu)思,多以古人的風格為母題,或者以古已有之的寬泛意境為母題。
“龍脈”說是王原祁在前人圖式的掌握、提煉和運用的基礎上,注意組合圖式構(gòu)件的過程中動態(tài)地把握符合多種對立統(tǒng)一的位置結(jié)構(gòu)的繪畫觀點,詳細的闡述為:“龍脈為畫中氣勢源頭,有斜有正,有渾有碎,有斷有續(xù),有隱有現(xiàn),謂之體也……”。通過理性分析古人畫中“龍脈”的處理,開合起伏如何表現(xiàn)“龍脈”,各人各有不同,對于王原祁來講,“龍脈”就是山水中的來龍去脈的氣象所在處,正所謂“畫中氣勢”。山水畫作品中的氣勢及整體效果由山水全局的置陳部署來擔當。王原祁認為“氣勢”是一幅山水畫最重要的,構(gòu)成畫面框架的空間關系。而“氣勢”產(chǎn)生則依賴“龍脈、開合、起伏”的運用。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王原祁力圖尋找最佳構(gòu)圖的努力。這種努力,不是像董源那樣從現(xiàn)實景觀中隨形定勢,而是有一整套形式處理的規(guī)范,如“凝神靜氣,看高下,審左右,幅內(nèi)幅外,來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濡毫吮墨。先定氣勢,次分間架,次布疏密,次別濃淡,轉(zhuǎn)換敲擊,東呼西應”。雖然王原祁也曾置身真山水之中,感受客觀自然的鮮活景象,然而他的真意所指卻是要在真山水中找到古人的筆墨:“有真山水可以見真筆墨,有真筆墨可以發(fā)真文章?!鼻疔譃楣P墨服務,充當筆墨載體的傳統(tǒng),通過一種“左挪右移”的搬運功夫,借用先賢的經(jīng)典筆墨的再次組合,以“龍脈”達到“氣勢輪廓”,經(jīng)營出充滿秩序感的大景山水畫作。張庚在《國朝畫徵錄》中記錄了一段王原祁作畫的過程:“……乃展紙審顧良久以淡墨略分輪廓。既而稍辨林壑之概。次立峰石層折樹木株干。每舉一筆必審頗反復而日己夕矣。次日復招過第。取前卷少加皴擦即用淡赭入藤黃少許渲染山石以一小熨斗貯微火熨之干再以墨筆干擦石骨疏點木葉而山林屋宇橋渡溪沙了然矣。然后以墨綠水疏疏緩緩渲出陰陽向背,復如前熨之干再勾、再勒、再染、再點,自淡及濃自疏而密,半閱月而成。發(fā)端混侖,逐漸破碎,取拾破碎,復迅混侖。流灝氣粉虛空無一筆茍下,故消磨多日耳。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洵非夸也……?!币庠诠P先,經(jīng)營畫面,以淡墨大概確定下山水輪廓,之后多日反復疊加,皴擦點染由淡及濃,丘壑只一開一闔而宏闊無際神味是王原祁的作畫大致過程。執(zhí)于法度,囿于粉本,或滯于外物,歸于己意,皆能“氣合書卷,道通心性”。將筆、墨、色統(tǒng)攝于圓融的筆法之中講究筆墨辯證關系的,這種辯證的思想成就了王原祁“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的微妙作品風格。
根據(jù)清史稿所載,我們僅僅知道唐岱跟隨王原祁學習繪畫,沒有史料確切地記載唐岱具體在什么時間和環(huán)境下跟隨王原祁學習繪畫,因而也無從得知唐岱拜師王原祁的確切時間,唐岱出生時,王原祁三十二歲。有關他們之間的交集最早的記錄目前所能發(fā)現(xiàn)的是在一張合作畫里:康熙三十六年(1697)三月初一,在王石谷和王原祁的帶領下,禹之鼎、黃鼎、楊晉、唐岱等二十多人,為被當時譽為四大布衣詩人之一的徐蘭合作《芝仙書屋圖》(廣東省博物館)。徐蘭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瑪爾渾)幕僚,活動于清康熙、雍正年間,字芬若,號芝仙,少從王士禎學詩,詩體近李賀,其詩在虞山詩人中足當魁杰。王翚和王原祁為徐蘭合作《芝仙書屋圖》時,分別已是六十六、五十六歲,唐岱還是一位年僅二十五歲的青年畫家,這里我們感受到王原祁對唐岱的提攜,借為徐蘭作畫的機會讓唐岱與師友們有交流畫藝的機會?!吨ハ蓵輬D》是史料文獻里最早能清楚了解王原祁、唐岱師生間的藝術活動的交集,也就可以肯定在康熙三十六年唐岱二十六時,唐岱已經(jīng)跟隨王原祁學習繪畫。清末學者陳康祺在他的《郎潛紀聞》中記錄了《芝仙書屋圖》繪事雅集的盛況:
“康熙戊寅之夏,翚下諸名人合寫《芝仙書屋圖》,畫者三十人:王原祁、宋駿業(yè)、禹之鼎、……唐岱,而始寫樹石未(未)復補遠山一角者,石谷子王翚也。詩者六十者人,皆余思祖為之書……。題識者孔毓圻,而陳奕禧為之書。是圖不知今落何許,錄之足存國初雅人姓字,并以見皇畿才彥之盛也?!?/p>
需要說明的是《郎潛紀聞》記載的這次雅集時間為康熙戊寅年之夏,也就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應該是作者陳康祺因為沒有見過《芝仙書屋圖》真圖而無法辨讀畫中所署日期:“丁丑(康熙三十六年1697)三月……”所導致的時間誤差。
康熙十二年(1673年),唐岱出生時逢康熙盛世之初。由于祖先戰(zhàn)功顯赫,承襲爵位,成年后,于康熙年間授官至曉騎參領。按照其《繪事發(fā)微》自序:“幼賦性疏野,讀書之暇,有志畫學。既壯,念先世從龍御侮,受恩深重,思及時有所建白。迫兩試不售,身膺武職,從軍塞外,萬里奔馳,而未獲報稱,歸即益潛心此道,今三十余年矣?!蹦暧讜r品行放縱不拘,讀書閑暇,有志于畫學,可見作為滿洲人的唐岱,向往中原文化,尤其是對漢人繪畫十分喜好。成年后,感念祖先隨太祖太宗的恩德,兩次科舉不中,從軍塞外,沒能報答君恩,歸來后的唐岱潛心于畫藝,至此已三十多年,按照《繪事發(fā)微》沈宗敬序的時間康熙丁酉年,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來計算《繪事發(fā)微》成書時,唐岱44歲左右,從軍歸來學畫已三十余年,也就是說他兩次科考不中而從身軍旅生涯大概是在20上下的樣子歲左右,唐岱從軍歸來后,“久司筆硯,因得交于東南之士”,“不久聲名大振、名動京師公卿”,其畫品受到康熙賞識和喜愛,屢屢詔入內(nèi)廷作畫,康熙晚期特御賜“畫狀元”稱號?!独蓾摷o聞初筆》之《畫狀元》亦有記載:“圣祖天縱多能,藝事無一不學,亦無一不精。凡暇作畫賜廷臣,今海內(nèi)舊家,尚有寶守者。時滿洲參領唐岱,號靜巖,工山水,嘗召入內(nèi)廷論畫法,因御賜畫狀元,見胡學士敬《國朝院畫錄》?!边@里的“東南之士夕,大多是中原江南人士,從時間上對照,應該就是與唐岱一起合作《芝仙書屋圖》的江南文士,那么唐岱拜王原祁學習繪畫很有可能是在唐岱二十歲到二十六之間這段時間。另據(jù)《怡悅齋書畫錄》記載的“唐岱畫扇”:“隔窗云霧生衣上,卷慢山泉入鏡中,戊申嘉平月擬趙承旨筆法寫唐人詩意為芝園老長兄清鑒。同學弟唐岱。”這里的“芝園”即,清代畫家談中行,字祉元,號芝園,長洲人(今天的蘇州)。少喜潑墨,寫蘭竹。后隨其父懷莪先生宦游,遂工山水(見《墨香居畫識》)。也可以印證唐岱的同學多為南方人士。
“筆墨一道,用意為尚。而意之所至,一點精神在微茫些子間隱躍欲出。大癡一生得力處全在于此。畫家不解其故,必曰:某處是其用意,某處是其著力。而于濡毫吮墨,隨機應變,行乎所不得不行,止乎所不得不止,火候到而呼吸,全幅片段自然活現(xiàn),有不知其然而然者,則茫然未之講也。毓東于六法中揣摩精進,論古亦極淹博。余慮其執(zhí)而未化也。偶來相訪而拙卷適成,遂以此言告之,恍然有得,從此以后,眼光當陵轢諸家,以是言為左券。”[1]
這是王原祁在他繪制的作品《仿大癡水墨長卷》上的一段題跋,其中這段題跋的前半部分講的是筆墨同乎性情的道理,講究隨機生發(fā),水到渠成的自然抒發(fā)情懷,王原祁又云:“畫法莫備于宋。至元人搜抉其意蘊,洗發(fā)其精神,實處轉(zhuǎn)松,奇中有淡,而真趣乃出。四家各有真髓,其中逸致橫生,天機透露,大癡尤精頭陀也?!边@些思致與技法的豐富性在作品的章法結(jié)構(gòu)、物象空間組織、筆墨形態(tài)都更為完美地闡釋了“氣韻生動”這一最高繪畫準則。后半部分題跋則是記敘毓東(唐岱)剛好在王原祁完成《仿大癡水墨長卷》時來拜訪他,王原祁覺得唐岱深揣六法精意,博覽古代經(jīng)典,但憂慮唐岱過于執(zhí)著于筆墨的一招一式、墨守成規(guī),遂將筆墨活現(xiàn)的要點解釋告知于他,當然唐岱同時深有體會其中奧義。這則題跋讓我們了解王原祁作為老師對學生唐岱在專業(yè)上的一次指導,是在具體繪畫作品示范的基礎上,對相關的繪畫理論對唐岱梳理指明方向,明確其個人繪畫思想的獨立思考并確立方向。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
“唐岱專工山水畫,師法王原祁,遠承董源、巨然(五代畫家)、黃公望、王蒙(元代畫家)之遺脈,繪畫風格、構(gòu)圖和用筆、用墨與其師王原祁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由于長期供奉內(nèi)廷,為適應宮廷富麗豪華畫風的需要,用筆更加細致、規(guī)矩,山水和樹木都經(jīng)過精心的安排和組織,其畫風更趨向纖秀、細膩、瑣碎、繁復,使之更具有富麗華美的裝飾性。作品中的某一些細部還留有王原祁的某些風格特征。但從總體上看去,似乎有圖案樣式的感覺。這是唐岱長期從事宮廷繪畫與宮廷生活的環(huán)境影響,略變其師王原祁面貌,成為婁東畫派中的院體畫家的新面貌、新風格所在?!憋@然,因為唐岱是宮廷畫家,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得益于帝王的旨意;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藝術技法和思維的一種表達,如果單純模仿,即使可以亂真也難以在眾多的宮廷畫家中博得帝王的寵愛。因此,必然要在效法古人的基礎上,結(jié)合帝王的需要和裝飾性的要求,進行突破和創(chuàng)新。這既是宮廷畫家的一種進步,也是一種無奈。唐岱不但繼承了其師傅王原祁的風格,而且遠承宋元名家,從中吸收了大量的營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唐岱.繪事發(fā)微[A].黃賓虹,鄧實.美術叢書(第五輯)[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 王原祁.雨窗漫筆[A].黃賓虹,鄧實.美術叢書(第二輯)[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3] 陳康祺.郎潛紀聞:清代史料筆記[M].中華書局.
[4] 勞繼雄.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實錄[M].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
作者簡介:高樹標(1979—),男,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