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玲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的王公貴族已經使用沉香熏衣上朝。西漢年間,為了抑制匈奴擴張,漢武帝派張騫出使大宛(古代中亞同名,大約在今菲爾干納盆地)、大月氏(公元前2世紀以前居住在中國西北部、后遷徙到中亞地區(qū)的游牧部族)、大夏(中亞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古國名)、安息(位于伊朗高原的古代國家)、身毒(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帶)等國,開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據《后漢書》記載,西域、天竺傳來的儲香、胡椒、石蜜,大秦國(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qū)的稱呼)的蘇合香,越南北部的沉香也隨著凱旋之師和商賈馬隊,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原地區(qū);且把當時產香的我國南部的偏僻之地都劃人中華的范同之內。漢武帝一生酷愛用香,其推動了香文化的發(fā)展。
博山爐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從西漢到南北朝的700百年間十分流行,且多為王公貴族所用,多由能工巧匠制做,故也是漢晉時期地位最高、最為特殊的一類熏爐。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所用香爐的尺寸、材質是不同的,皇帝、皇后為金質,妃子、皇子為銀質。特殊地位的親王有使用鎏金、錯金博山爐的,如中山王劉勝即是一例。一般官員多用銅質博山爐,香爐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段骶╇s記》:東漢末期,漢獻帝宮中有“純金香爐一枚”,“貴人公主有純銀香爐四枚,皇太子有純銀香爐四枚,西園貴人銅香爐三十枚?!?/p>
博山爐能在西漢快速流行開來并享有很高的地位,與漢武帝的推重有關。漢武帝奉仙好道,此時期的博山爐追求于仙山、仙島的奇幻夢境,爐蓋高聳如山,模擬仙山景象(傳說東海有“博山”仙境),山間飾有靈獸、仙人,鏤有隱蔽的孔洞以散香煙。足座下還常設有貯水(有貯蘭湯之說)的圓盤,潤氣蒸香,象征東海。焚香時,香煙從鏤空的山形中散出,宛如云霧盤繞的海上仙山。據史料記載漢代還有更加精巧的“五層博山爐”、“九層博山爐”。燃香后各層會有序的自然轉動,致使圖案變換,這些香具以及燃香后出現的奇妙景象,既可促進人們思維靈光的展發(fā),也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審美取向。
東漢年間,戰(zhàn)亂紛紛,社會動蕩。這時香僅為宮中或貴族之家焚熏,平民百姓用不起也無福享用。據史料記載,東晉巨富石崇的廁所旁“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脫衣?!倍度龂萘x》描述的故事背景就發(fā)生在這一時期。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寫道:關羽大意失荊州后敗走麥城,被吳將擒殺。孫權恐劉備與諸葛亮報仇,派人以木匣子盛關公首級送與曹操,意欲嫁禍。曹操知其計謀,又敬關羽忠義,依主薄司馬懿計,沒祭祀,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于洛陽南門外,令大小官員送殯,曹操拜祭,贈為荊王,差官守墓。
《三國演義》雖然是小說,但按歷史記載,曹操對關羽的尊敬與喜愛是毋庸置疑的。傳說當年關羽和劉備失散時,曹操為了留住關羽,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赤兔寶馬,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又饒恕過五關斬六將之罪。關羽亦以華容道義釋曹操來回報曹操的知遇之恩。所以除了政治上的考慮外,曹操確實也是真心以王侯之禮埋葬關羽。羅貫中在小說中寫到曹操見到關羽只有首級而沒有身軀,選擇使用沉香木而不是以玉片包裹軀體,足以體現沉香在古代所代表的貴重程度了。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關羽死后,劉備為報殺關羽之仇,起兵攻打東吳。蜀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孫權為了向劉備求和,將被手下殺掉的張飛的首級盛在沉香木匣內,奉還給劉備。東吳當時情況危急,有亡國之險,為了表示求和的誠意,必然使用最珍貴的盒子裝盛張飛的首級送與劉備。孫權沒有選擇以黃金或其他寶石裝飾制成的盒,而是使用沉香木制成的盒子,小說作者羅貫中如此處理,足以說明沉香在古人心中的珍貴。
從《三國演義》里關羽和張飛與沉香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占人對沉香喜愛之極。沉香屬靈秀之物,是香中上品、香中珍品,在佛教里,被視為能通三界(天、地、人)之靈;在道教里,被視為供神之上品,制煞之寶物;而關羽是神話了的“忠義”之神,是《三國演義》那種時代所需要的,關羽為世人敬仰,流芳百世,似乎映射出沉香的高貴品格;孫權為了救國,為了逃命也使用了沉香,似乎也映射出沉香的神秘與強大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