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華
一朵美麗的鮮花被人摘下并用腳踐踏,它卻將芬芳留在那只腳上,這就是包容。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凡事如意,每個生命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每種生活都免不了苦難,但有人仍能夠含葩斂翅安然而處,這就是包容。
每個人都會遭受苦難,也都會受到傷害、折磨,如果我們擁有一顆包容之心,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命中苦難固然有,但更多的是鳥語花香;荊棘固然在,但更多的是滄海明月。在磨礪中成長,在風(fēng)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自己的盛夏,這就是對包容的最好詮釋。
在動蕩不安的歲月里,沈從文請黃永玉“到這邊來看荷花”;楊絳在斗室中精心布置,等待與錢鐘書的重逢;汪曾祺在自然中品茶飲酒、尋找樂趣……這些看似優(yōu)雅從容的舞步,有誰知道是踏在難以愈合的心靈傷口上的?他們承受了瘋癲的歷史對清醒者在人格與人性上的踐踏,他們包容了苦難,包容了絕望的生存境遇。正因?yàn)槿绱?,他們才等到了后來的天海澄清、千秋光明?/p>
擁有了一顆包容之心,你就擁有了生命的無限精彩。能夠包容的生命,即使倒下也會面對著太陽,即便死傷都會迸濺出火花。伏爾泰蹲過巴士底監(jiān)獄,曾被流放到英倫三島,挨過政敵的毒打,所有的一切,都未能摧毀這顆“歐洲的良心”,他依然以《哲學(xué)通言》召喚同道,以《百科全書》啟迪民眾。他包容的已經(jīng)不僅僅是個人的苦難,他呼喚所有的人正視生命,從沉淪中崛起,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伏爾泰將包容鐫刻在了歷史的里程碑上。
包容是一縷陽光,是一顆明珠。生活之中常有苦難,由于奮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斷地仰望和攀登,生命才不會全然黯淡,不僅自己能如滄海巫山,任歲月靜流,甚至還能喚醒他人麻木的心智,承擔(dān)起全人類的精神引導(dǎo)責(zé)任——這一切,皆源自包容。
(指導(dǎo)老師:牛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