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民
相傳,古時畫家張僧繇在南京的安樂寺畫了四條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饼垷o眼睛便是死龍,畫龍點睛,龍即破壁而去,足見眼睛的重要。
南北朝時的元帝是一只眼,他的一位姓徐的妃子就很看不上他。徐妃一聽到元帝要到她的宮中來,便只畫個半面妝來迎接,理由是你只有一只眼睛,我畫個整面妝又有何用?弄得元帝很是無趣,皇上的心理就有些扭曲。他便整日埋頭于書卷中,與古人神交,這便誤了朝政。當(dāng)西魏軍隊攻破江陵時,可憐的元帝就燒掉了自己的14萬卷藏書,并長嘆道:“讀書萬卷猶有今日,不焚何待?”國破家亡,豈是讀書之誤,誤的是他的眼力不行,沒有把書讀透。
眼睛的好與壞、明與暗,雖然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但一個人究竟過得怎樣,眼睛并不是起決定作用的?!读凝S志異》上有一則故事,說的是當(dāng)時文人學(xué)子的文章寫得如何,要找一位盲人來評判。盲人看不見,卻將學(xué)子的書稿焚燒,他是依據(jù)書稿燃燒時散發(fā)出的氣味來判斷的,別人自然是嗅不明白的。當(dāng)他聞到氣味芳香時,便斷定作者寫出的是一篇妙文;當(dāng)臭不可聞時,那文章也就十分糟糕了。他的判斷十拿九穩(wěn),屢試不爽。故事雖荒誕,卻也提醒人們,面對紛繁世事,光靠一雙肉眼是不夠的,許多時候,靠的恰是我們的“心眼”。只有心明才能眼亮。只要心里不瞎,遇事便有主張。
對于開天目的人,我沒有見過。但我卻知道孫悟空的那雙火眼金睛也并非天生,而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煉出來的??梢姡藗円霌碛幸浑p慧眼,那也是需要煉的。但這煉不是煉丹,不是坐禪,而是要深入世道和人心,去細細體會,反復(fù)揣摩。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閱歷漸深心自明。見得多了,想得深了,做得實了,你就會看得更全,瞧得更深,望得更遠。待到胸有成竹,目無全牛,一葉知秋,拈花一笑之時,恭喜,你已經(jīng)擁有了“第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