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苑靈
【摘 要】音樂教育是美的教育,除了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外,還應該強調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從三方面來淺析如何有效地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關鍵詞】音樂欣賞課;藝術修養(yǎng);音樂氛圍
音樂欣賞是學校音樂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音樂欣賞,能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陶冶性情、激發(fā)藝術情感,同時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審美觀念。它是促進學校音樂教育達到美育之功能的有效手段。學校音樂教學應加強欣賞教學。的確,在當前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素質教育已得到不斷深入開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充實,素質得到更加全面培養(yǎng)和提高的新形式下,如何使音樂教學發(fā)揮其應有的美育功能,是每個音樂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對音樂欣賞的教學,其教學意義和作用決不能忽視和低估。
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呢?現(xiàn)從三方面來淺析。
一、要提高音樂教師的文化藝術修養(yǎng)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是活水”。的確,要上好音樂欣賞課,教師首先得具備有關的素質和修養(yǎng),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地指導學生學習。
第一,音樂教師要加強音樂理論學習,掌握有關識譜、音階、調式、旋律、節(jié)奏、和聲、曲式甚至是美學等方面的知識,以提高自身的欣賞水平。
第二,要廣泛地涉獵不同時期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不斷擴展音樂欣賞的范圍,了解作品所產生的歷史時代、流派、風格、作曲家的生活經驗和創(chuàng)作意圖,豐富自己的音樂視野,日積月累,會對教學實踐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教師要多學習掌握演奏、演唱方面的技能,爭取機會和條件參加音樂實踐活動,鍛煉自身能力。
第四,多培養(yǎng)自己對音樂之外的其他各種藝術形式的興趣和欣賞力,他們對音樂欣賞能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要做好課前充分的準備工作
音樂欣賞的課前準備工作是大量的,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首先,要了解熟悉作品的產生背景、風格、特征、曲式結構、表現(xiàn)手法等,做到能熟練講解,避免照本宣科,對主要音樂要能夠范奏,歌曲要能準確范唱。
第二,要編寫好教案,主要是圍繞教學目標科學的組織教學步驟、教學程序和方法。欣賞課特別要注意各環(huán)節(jié)時間的合理分配,避免欣賞教學時間不夠而草率收場的局面,防止教學中的隨意性現(xiàn)象發(fā)生。
第三,盡可能多地準備一些輔助教學的直觀形象的教具,如掛圖、道具、樂器等,音樂欣賞不能沒有音響設備,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等設備要保證聲音和圖像的質量,教師要能熟練調試這些教具。
三、上課時的要求
1.注重學生“聆聽”音樂習慣的培養(yǎng)
音樂欣賞是由聽覺而實現(xiàn)的審美活動。音樂作品通過旋律、節(jié)奏、音色、和聲、調式、配器、曲式等基本形式并通過音響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因此,培養(yǎng)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是完成欣賞教學任務的首要前提。學校、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欣賞場所和氛圍:具有藝術氣質的專用的音樂教室,教師親切的言談等,它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去聽,使其懂得要排除一切干擾安靜地聽音樂,才能增強聆聽的效果,從而捕捉到音樂形象的道理,只要堅持不懈,學生的良好習慣一定能夠形成。
2.注重引導,激發(fā)興趣和情感
音樂是非語義性的情感藝術,如果希望學生被動地聽幾遍就想達到目的是很不理智的,如果只有教師不斷地講解而沒有學生的參與,學生就覺得枯燥無味,沒有興趣,我們說,興趣是一切成就的來源。對學生來說,它是學習的主要動力,與好奇性緊密相連。所以,音樂教師要本著從實際出發(fā),突出本學科的特點,抓住學生的心理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借用生動具體的直觀形象,如掛圖展示、教具觸摸、播放影片、幻燈、講述故事等都不失為較好的引導方法,激發(fā)從事物帶來繼而轉發(fā)為對音樂作品的興趣磁場,或把學生帶入特定的音樂情緒,促使他們產生共鳴。
3.注重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隨著審美實踐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欣賞活動中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是音樂審美實踐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在欣賞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犯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錯誤,用“教師講+學生聽”代替一切,嚴重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從某種意義上講,欣賞音樂也是對音樂的“二度創(chuàng)作”。因此,教師必須加強教法鉆研和改進,對不同的作品、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欣賞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如用比較法引導學生說出兩部作品的不同與相同之處,用討論或提問法道出各自的感受,用表演法把作品的風格特征表現(xiàn)出來,用繪畫法讓學生表達出作品的意境等,通過各種方法的教學,最終達到既理解作品又得到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之目的。
總之,上好音樂欣賞課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做到的,需要老師付出艱辛的努力?!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相信辛勤的汗水終能換來豐收的喜悅。音樂教育中,音樂不止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讓我們努力為發(fā)揮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而不斷求索!
參考文獻:
[1]陶濤.《鋼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2]車爾尼.《音樂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3]巴赫.《巴赫作品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