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龍
治保會全稱治安保衛(wèi)委員會,是公安機關聯系群眾的紐帶,是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重要橋梁。在當前“人民內部矛盾凸顯期、刑事犯罪高發(fā)期”的新形勢下,云南易門縣公安局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突破口,讓治保會在宣傳組織群眾、落實安防措施、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以及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等方面發(fā)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將治保會打造成城鄉(xiāng)社區(qū)安全防范的中堅力量。
一、抓班子建設,建立健全組織 機構
治保會的工作成效,作用發(fā)揮得好壞,關鍵看是否推選了一個負責任的治保主任,是否組建了一支能干事的治保隊伍,是否制訂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制度。為此,易門縣公安局充分發(fā)揮派出所所長進鄉(xiāng)鎮(zhèn)、街道班子的有利條件,將“懂政策法律知識、工作責任心強、熱心治安工作、群眾基礎好的本地群眾”納入治保主任推選時要考慮的必要條件,將治保會建設作為社區(qū)、村居委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步推進、同步解決。在治保主任的選任上,先由社區(qū)、村居委會“三委”提出人選,經轄區(qū)派出所審核同意后,推選出的治保主任才能正式上崗;在治保委員、隊員的選用上,明確必須由各村民小組既熟悉本村情況又有一定號召力和組織力的村民小組長兼任;在治保會制度的建立健全上,各派出所根據轄區(qū)實際情況,積極協助治保會建立健全了治保會工作制度、治安巡邏制度、安全檢查制度等10項工作制度,進一步對治保主任、副主任、治保專干、治保隊員的工作任務、職責以及獎懲措施等進行細化,保證治保會各項工作的穩(wěn)步推進和順利進行。
據統(tǒng)計,易門縣共有治安保衛(wèi)委員會58個,共有治保主任、副主任、治保委員、治保成員1015人。
二、抓隊伍素質,提高隊伍整體能力
加強和提高治保隊伍整體素質和戰(zhàn)斗力是加強基層治保組織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易門縣公安局關注的關鍵問題。
一是建立崗前必訓和季度培訓長效機制,提高治保隊伍的法律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一方面,治保會成員上崗前,派出所都要結合轄區(qū)實際情況和治保會成員的文化、民族等特點,組織一次崗前培訓,采取集中講課與分組消化討論相結合、民警講課與典型經驗介紹相結合的方式,從最基本的公安工作法律法規(guī)入手,對治保會的主要工作任務、方法、程序等法律及業(yè)務方面的知識進行全面細致的講解和學習,讓治保會成員熟悉國家政策、方針和法律法規(guī),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職責,盡快進入角色,提高對新形勢下搞好治保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克服“怕得罪人”“怕報復”及“出力不討好”等錯誤思想,有效提升治保會服務群眾和治安保衛(wèi)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將定期召開治保形勢會常態(tài)化,每一個季度定期對治保會成員進行以提高政治、法律、業(yè)務知識等綜合素質和業(yè)務能力為主的專題業(yè)務學習,培訓的內容涵蓋政策法規(guī)、業(yè)務知識和實戰(zhàn)技能等內容。不但如此,易門縣公安局還組織有多年豐富實踐經驗的老治保骨干對治保會成員言傳身教,以“傳、幫、帶”的方式,讓新參加治保隊伍的成員盡快進入角色,適應工作崗位,了解崗位職責,熟悉業(yè)務范圍,切實發(fā)揮職能作用。
二是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推進治保會正規(guī)化和專業(yè)化建設。易門縣公安局把制度建設作為治保會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以制度促規(guī)范、以制度促建設、以制度促工作。一方面,建立健全治保工作指導制度。易門縣積極推行警務室民警與治保會主任聯絡制度,以召開會議和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通報轄區(qū)治安狀況,各派出所社區(qū)民警每月必須深入基層治保組織,對《治保工作登記簿》《法制宣傳登記簿》《幫教登記簿》《糾紛調解登記簿》《信息線索上報登記簿》《安全檢查登記簿》等臺賬進行業(yè)務指導;各警務室民警每周都必須與村、居治保會主任碰頭交流,了解基層矛盾糾紛情況。另一方面,根據工作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對治保會成員開展防范宣傳、巡邏守護等工作進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切實提高隊伍的戰(zhàn)斗力。
三、抓崗位待遇,激發(fā)工作積極性
一是積極落實工資待遇和工作經費。根據相關規(guī)定,社區(qū)干部基本報酬及辦公經費補助由縣級財政承擔。為將有限的治保會工作經費落到實處,各轄區(qū)派出所加強與各級相關部門的協調力度,督促相關單位及時落實社區(qū)干部基本報酬及辦公經費,解決治保會及成員的后顧之憂。2014年,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在公安局等部門的協調努力下,易門縣各治保會治保主任和成員都按照每月250元的新標準,按時地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報酬。
二是多渠道籌集治保經費。按照“誰出資、誰受益”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在爭取上級經費支持的同時,易門縣公安局通過協調各社區(qū)、村委會,從自有資金中撥出專門資金投入治保工作,落實治保會、巡邏隊人員的工作經費,解決治保會辦公場所、辦公設施和治保人員防護裝備配備不足等問題,提高治保會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對工作成績突出的、見義勇為的、積極舉報線索的、治保作用發(fā)揮明顯的,以鎮(zhèn)綜治辦、縣綜治辦名義予以表彰,并給予物質獎勵。
三是著力完善考核制度。易門縣公安局各派出所根據轄區(qū)實際情況和相關規(guī)定,分別制定出臺了《治保會工作考核辦法》,將治保會工作納入各級綜合治理考核目標管理范疇,建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由派出所牽頭,會同鄉(xiāng)鎮(zhèn)分管政法工作的負責人共同實施。重點考核人口管理、糾紛調解、安全防范、陣地控制、服務群眾等五個方面,根據工作實績,將治保主任評為優(yōu)秀、稱職、基本稱職和不稱職 4個檔次,并與待遇掛鉤。對考核為優(yōu)秀的治保主任,由派出所提請當地黨政部門予以表彰獎勵,并頒發(fā)榮譽證書或授予榮譽稱號;對考核為不稱職的治保主任,提請免去其職務。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大大激發(fā)了治保會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有效提升了治保工作成效。
僅在一年內,易門縣各治保會共開展四防檢查189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666起,幫教違法青年89人次,提供破案線索74起,協助查處治安案件88起,化解農村矛盾560起,抓獲違法人員37名,有力地促進了社區(qū)的治安穩(wěn)定。
四、抓思想交流,提高成員歸屬感
為有效調動基層治保會成員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對農村治保組織的管理、指導,提高新形勢下基層治保組織的戰(zhàn)斗力,易門縣公安局將治保會成員的思想工作作為一項重點來抓,針對少數治保會成員認為維護社會治安是公安部門的事、與己無關的負面想法,治保會成員工作參與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的實際情況和群眾對治保組織認可度有所降低的現狀,易門縣公安局各派出所利用社區(qū)集中開會、民警到轄區(qū)走訪辦案、治保主任來所辦事等一切有利時機,主動與治保會成員進行思想交流,交心談心,認真聽取他們對治保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共同研究解決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增進派出所民警與治保隊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他們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向心力,從而充分調動了治保會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治保會的凝聚力。在潛移默化中,治保會成員工作時一問三不知的現象少了,排查和調處矛盾糾紛的數量多了,矛盾上交的少了。
2014年12月,龍泉派出所通過發(fā)動民警捐款4100余元,購買了衣物、手電筒等物品,對長期以來支持公安工作的12名老治保主任、治安積極分子開展“關愛民生、寒冬送暖”走訪慰問活動,傳遞了龍泉派出所民警對他們的關心和關愛,同時了解到他們對當前公安工作、社會治安防范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五、抓典型樹立,發(fā)揮模范示范效應
在日常工作中,易門縣公安局利用報刊、電視、網站、微博、微信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和弘揚治保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事跡和先進經驗做法,弘揚正氣,鼓舞斗志,積極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帶動以治保會為主體的群眾性治安保衛(wèi)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整體進步。為表彰先進,鼓舞士氣,有效提高治保會的業(yè)務建設工作,易門縣將樹立典型、宣傳典型,充分發(fā)揮典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作為提升治保隊員工作積極性的關鍵舉措,每年都要對治保會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深入挖掘治保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經驗措施,大力弘揚治保隊員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對于敢管敢抓、經常反映治安動態(tài)、勇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積極幫助教育違法犯罪青少年的治保積極分子進行表彰獎勵,樹立正確的工作導向,不斷提高治保會成員的工作積極性。
在易門縣公安局組織的“易門警方新聞媒體采風行”活動中,《人民公安報》《云南法制報》《民族時報》等12家國家級和省級的新聞媒體,對易門縣銅廠鄉(xiāng)西山箐村委會治保會的成功做法和易門縣浦貝鄉(xiāng)苗茂村委會治保主任李正祥的先進事跡進行了集中深度的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對全縣治保會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作者系云南省易門縣公安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