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熟悉下面一則寓言: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孫丑上》
高中時代本該是充滿青春活力、想象和大量閱讀名著的開闊眼界的時代,但是現(xiàn)在的高中生既沒有自己支配時間的自由,更沒有心靈徜徉于名著經(jīng)典的空閑,面對如此現(xiàn)狀,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現(xiàn)在的高中語文教學真的合適嗎?符合孩子的現(xiàn)實需要嗎?我們的教育策略符合孩子的長遠發(fā)展嗎?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經(jīng)常會有些迷惑。
一、現(xiàn)狀分析
(一)蘇教版語文選修教材分析
第一次去新華書店買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服務人員問筆者要買哪些書,我說買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他說蘇教版共有幾十本書。筆者一下傻眼了,不知道如何是好!也許是筆者的少見多怪吧,仔細翻看才發(fā)現(xiàn),目前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編寫組,編寫了大量的教材,除了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必修教材及相應讀本外,還有《論語、孟子選讀》、《史記選讀》、《唐詩宋詞》、《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紅樓夢選讀》、《現(xiàn)代散文選讀》、《魯迅作品選讀》、《傳記選讀》、《語言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選修、《短篇小說選讀》、《中外戲劇名著選讀》、《寫作》選修、《實用閱讀》選修、《當代語言生活選讀》等等諸多選修教材。
其內容無礙乎是中國古典文學、現(xiàn)當代文學、外國文學、還有漢語。
(二)學生現(xiàn)狀分析
捫心自問,我們一直是讀人教版教材長大的,從來沒有讀過高中那么多的教材,但是我們的語文卻從來沒有像今天學生這么的狹隘,回憶我們的高中語文,簡單而有意味,而現(xiàn)如今的孩子卻被教材壓制著,永遠看不到盡頭。繁忙、勞碌,卻沒有時間讀一部真正的名著。
(三)“己所欲強施人”的編著意圖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是否就一定要施于人呢?看眼下的蘇教版選修教材編著狀況,就是己所欲強施于人的味道。
從編書者的出發(fā)點而言,可能是想要學生多讀,把他們認為好的東西都編進教材,讓學生一次讀個夠。希望把所有的精華都展示給學生,也希望通過對大量經(jīng)典編寫,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力。甚至把大學里中文系本科生的很多教材編來給我們的高中生,但是效果如何呢?中國的教育走進了一個怪圈,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教材都教授相似的內容,而且具有重復性,累贅性,浪費了大量的紙張不說,更嚴重的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讀過大學的人回頭再看我們的教育經(jīng)歷,編寫的教材并不能讓我們的眼界更寬廣,而且更多的時候教材會成為我們潛意識中厭惡的東西。只要是教材里選的我們都不讀,都沒有興趣看,甚至自己明明知道是好文章,我們也不讀。
編書者可謂用心良苦,但是是否好心就一定能做好事呢?就像古代寓言中的那位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拔苗助長,反而適得其反。
二、弊端探析
新課改的目標之一就是改變以前應試時代的機械而代之以自主和探究,但是在茫茫的書海之中,如何能夠幫助學生抓住救命稻草,擠過高考的洪流脫穎而出?于是各家出版社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頗費心思,想著既要和以前不同,又要與各家區(qū)別,那就干脆剝奪寬泛的閱讀為有限的選修,于是選修版本悉數(shù)登場。但是教育和閱讀本就是一種自發(fā)的行為,它主要來自于自己對未來的渴望和判斷,以前的必讀書目,現(xiàn)在久已不見,取而代之的就只是那些所謂的選修,而這種現(xiàn)象卻帶來了諸多弊端:
(一)擠占學生大量閱讀時間
本該閱讀的世界名著,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但是卻要在課外完成,因為眼下學生的時間非常緊迫,既要上五本必修還要學近十本選修,盡管有很多是不上的,但是在主觀上卻給學生以暗示:這就是你們要讀的書,學完了就沒有問題了。于是眾多的學生既不讀名著更不讀選修,因為既然編著者連一流的名著都沒有放心上,只是幾本薄薄的節(jié)選,那么選修就更沒有必要讀了。
(二)擠占教師大量選擇的自由
對于語文學科有想法的老師而言,如何用教材教,會有自己的獨特想法,但是對那些還沒有形成自己體系和成熟思考教師而言,教什么和怎么教,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問題,于是大量的選修教材的發(fā)行,在無形中壓制著教師的自由選擇權。而且很多選修的篇目并不是很妥當,很多時候只是徒留于虛名和形式,而沒有真正從孩子的現(xiàn)狀和長遠的發(fā)展考慮。如《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中更多關注文體,卻未能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實際,很多問題對他們而言既陌生難懂又絲毫沒有興趣,除了浪費紙張而外,我不知道還有多少真正的價值;還有如《現(xiàn)代散文》選讀中,很多文章并不具備代表性,而且一些文章也并不太適合高中生;甚至在選修版本的選擇方面也存在著不足,如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選“檣櫓灰飛煙滅”,偏選“強虜灰飛煙滅”。
(三)擠掉了人文關懷
在擠掉學生閱讀時間,扼殺教師選擇自由的同時,更為可悲的是擠掉了在課外自由閱讀的時候應該培養(yǎng)的人文關懷,所以在看似為素質而棄功利的表象背后,卻隱藏著臨時抱佛腳的更加功利的行為。
綜上,過多的設立選修課程,一方面是給我們教師豐富了教學的材料,但是另一方面,過多的課程也加重和限制了語文教師的能動性,束縛了語文教師的手腳,剝奪了我們語文教師的自主性。語文究竟教什么?是教編書者編的一系列教材嗎?以前人教版沒有那么多的選修,不是也照樣培養(yǎng)出了眾多的才子嘛?而且,諸多的選修對學生也有不利的影響,束縛了學生讀書的范圍,擠占了學生大量的時間,這些時間本來是給學生大量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卻很少有時間來讀課外書,很多孩子甚至高中三年連一本名著都沒有讀過,這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我們教師的悲哀,抑或是我們教育的悲哀。而且現(xiàn)在蘇教版高中語文所設立了諸多選修課程,比如《唐詩宋詞》、《史記選讀》、《現(xiàn)代散文選讀》、《唐宋八大家散文》等等,和大學中文系開設的中國文學專題研讀課程基本一致,我想編書者是希望我們的高中生能早點接觸更專業(yè)的知識,但是是否把大學的課程搬到高中課堂,我們的學生就能達到大學生的水準呢?這種行為,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拔苗助長而已,真的希望我們的教育管理者在制定教育方針政策的時候,能多一點實際而少一點形式。
(許明宏 江蘇淮安清浦中學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