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
作為一名語言教師,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師生間的交流能夠如行云流水并時常碰出智慧的火花,是教學的最高境界。而這一切與教師優(yōu)美的課堂話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學藝術息息相關。
一、論教師話語
1. 教師話語的功能
教師話語(teacher talk)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語言,是教師用來傳授語言知識、組織課堂活動、進行師生交流不可缺少的介質。英語既是學生學習的目的語,又是教師教學的媒介。教師話語在發(fā)揮目的語使用的示范作用的同時,也是學生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教師課堂話語太難,會超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聽不懂;教師話語太多,意味著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學生操練的時間自然減少。其實教師的“說”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會“說”才是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用少而精的教師話語輸入換取學生高而準的話語輸出,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是英語教師話語的最高境界。
2. 教師話語的內涵
教師話語首先表現(xiàn)在語音、語調方面。語音能力是語言表達的基礎和前提,語音知識的掌握對于聽力理解的高低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發(fā)音方式具有很大的慣性,如果學生從教師那兒最初學到、使用的是正確的方式,而且得到強化,將受用終生。反之,由于教師的發(fā)音方式不對,或不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發(fā)音方式,學生聽到的語言無法在大腦中建立相應的聯(lián)系,必將造成理解、溝通的障礙。高中學生常見的發(fā)音錯誤如:將[?覸]誤讀成[ai];[ei]誤讀為[e];[ ∫]、[?廾]的發(fā)音不到位等。
語調知識則是準確理解與成功交流不可缺少的因素。語調通過在連貫聲音里的音高、調型變化來表達說話人的意圖,可以直接傳達出說話人的意愿、情感、態(tài)度,而聽話人也往往根據(jù)說話人的語調去揣摩真實含義。我認為老師的語音、語調是學生最直接的學習對象,也是最容易被作為參照的標準。只有保證語音、語調輸入的準確,才能確保輸出的質量。目前,多數(shù)教師對語調教學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但對其功能認識不全面,出現(xiàn)“重讀音輕語調”,或“完全忽略語調教學”的現(xiàn)象。僅有的語調教學只局限在教單詞的過程,或者只按照語法功能教語調。這種傳統(tǒng)單一的語調教學模式,忽略了語調在口語中傳達話語之外交際信息的意義,使學生難以真正靈活掌握英語語調的基本模式,無法自如地表達說話人的感情色彩和意圖,導致學生不知道英語語調與信息傳遞之間的密切關系,因此,在真實的語境中容易造成交際障礙或被人曲解,甚至產生不愉快的誤會。
在語調教學中,教師可實施意群停頓教學,幫助學生在說話和朗讀時,學會停頓換氣,示范如何使用正確的語調;實施句子重音教學,明確語調的變化總是發(fā)生在重音節(jié)上或句子重音上;重視語調教學與語義、語境和語流相結合,在真實的情景中強化學生的語境分析能力??傊?,英語教師必須懂得規(guī)范、得體的語調可以增強信息傳遞的可靠性及語言本身的感染力。有些時候,恰當?shù)恼Z調甚至比準確的發(fā)音更重要。
口齒清晰,口語流利,語音語調標準,用詞、用句準確,并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課堂話語是英語教師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但是,要從根本上提高課堂話語質量,教師還需要提高自身的綜合專業(yè)素質,其不僅涵蓋英語學科知識,還包括教育學知識、信息技術知識和評價知識等。英語教師要重視外語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還要重視對教學實踐的反思、總結和積累。
3. 話語能力與實際運用
教師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獨立運用知識、思考分析和提出見解的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思辨能力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對于有感染力的語言,學生才想聽,才不可能犯困。但是在平日的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語言平淡,該強調的時候沒有重音,平鋪直敘如同和尚念經(jīng);有些教師語言雖然很流暢,可學生聽不出高和低,不知道哪里是高潮,哪里是重點,注意力就很難集中。我認為課堂語言的錘煉對課堂效果有著直接的反映。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積極參加各種英語活動,尤其是英語演講,對提升自己語言的流暢性、生動性、情感性、豐富性、充實性、愉悅性十分有必要,也是大有幫助的。
工作的頭十五年里,我經(jīng)常參加學校及市級的中、英文演講比賽以及其他大型英語公益活動,獲了不少獎,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體悟到,成功的演講、精彩的話語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是精髓,口頭表達是載體,情感訴諸是手段??谡Z表達關系到兩個方面:語音、語調;語言的準確性與流利程度。后來,在指導學生參加英語活動的準備過程中,我組織學生觀賞、模仿、背誦激情洋溢的經(jīng)典演講,如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奧巴馬的“Yes, I can”等,學習、感受激情澎湃的演講藝術,同時針對容易發(fā)錯的語音進行有意識的糾音與反復訓練,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語音、語調。更為重要的是演講能幫助增強個人自信,激發(fā)學習動機。在演講中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助于引導學習者綜合地看待問題,批判性地分析問題,同時發(fā)展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較好的心理及淡定自信的心態(tài),有助于學生從容面對學習以及生活中的種種壓力,減少他們步入大學時的迷茫與彷徨,這對他們將來的事業(yè)、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降低他們走入社會時的忐忑和躊躇都有積極的意義。
4. 話語能力與教學風格
“自信執(zhí)著,富有親和力、感染力,力求用最簡潔、最生動、最準確的教師話語傳授知識”是我多年歷練形成的教學風格。在課堂上微笑,是老師親和力的一個直接表現(xiàn)。這種無聲語言可輔助有聲語言實現(xiàn)教學目的。教師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運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名好老師。感染力首先與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息息相關,體現(xiàn)于教師課堂上的語言美,即:教師隨感而發(fā)的情感美,興之所至的體態(tài)美,亦莊亦諧的協(xié)調美,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美,信手拈來的知識美。課堂語言的示范功能、實用功能、審美功能都必須以語言的科學嚴謹、簡明精確為前提。只有先“講對”,才能“講好”“講美”。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如果對語言表達沒有把握,就要先去錘煉提升。如果準備不充分,學生就不知所然,這樣你的課堂就不能說是高效的。其實,教師運用簡潔的語言,就是每個時刻都在給學生做示范,這既包含非常深奧的學問,更體現(xiàn)教師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職業(yè)操守。
二、論教學藝術
1.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我覺得教師的舉手投足都是一種美學。這種美,不只是你教書的節(jié)奏好,其實你教書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滲透著你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你是怎么看待這個世界的?你給學生的東西是不是POSITIVE(積極向上的)?你消極抱怨、宣泄對社會的不滿嗎?作為教師,學生一批批不同,但你教書的某一階段,永遠定格在那批學生心中。作為教師,你不是一個一般的生命,你的生命在學生心里是延續(xù)的。你的教學應該能夠不斷地啟發(fā)學生怎樣做人。
2. 教學留白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也要有留白,就是要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通過言語激發(fā)、設置懸念、提出問題、布置任務等方式給學生留下空白,引導學生在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操作實踐、想象思考、自主探究,而非面面俱到、點滴不漏或直接將內容和答案明確告知學生。比如教虛擬語氣,“If you had a million pounds,what would you do with the money?”(如果你有一百萬英鎊,你會用這筆錢做什么?)這個問題一拋出,教師可以巧妙運用“留白”藝術,首先懂得留出兩個關鍵的等待時間(wait time):學生思考老師所提問題的時間,學生回味不同答案的時間。學生開放的、不拘一格的答案,折射出了他們對當下的生活觀念,對物質生活的態(tài)度、金錢觀等等,對此,老師該怎樣回應?教師自己不必急于否認或肯定學生的答案,而是繼續(xù)留白,引領學生積極地去思考“金錢的價值”,過渡到“積極有意義的生活和人生品位”。
3. 備課策略
教師備課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怎樣用簡潔、準確的話語表達出最豐富的意思,盡量使課堂知識變得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的過程。在網(wǎng)絡媒體高度發(fā)達的當下,有些老師習慣采用鼠標的輕松點擊替代自己的教學設計思維,覺得這樣方便實用,最終導致部分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弱化和退化,淪為電子產品的奴隸。教學不可以是簡單的重復,它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究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不應該是原地踏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學會反思,應該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多視角、多層面的思考,在不斷的質疑中挖掘教學行為背后潛藏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從沒有覺得一堂課可以簡單復制,因為每一屆不一樣的學生,只會讓你覺得更需要不斷豐富自己。即使到了今天,我都覺得自己始終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如果準備不充分,我不敢登上講臺。
4. 好課標準
觀摩一堂英語課,首先是觀查學生的成長性,就是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即:知識輸入到輸出是怎樣進行的?教師是怎么樣將鮮活的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這是第一標準,涉及到教師的教。第二標準是教師用什么方法引導學生到達要完成的教學任務。簡潔的導入,明確的提問,適時的啟發(fā),精心的留白,巧妙的過渡,中肯的點評,精當?shù)目偨Y,把深奧的事理形象化,抽象的事物具體化,生動活潑地再現(xiàn)教材言語的思想內容,無不滲透出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智慧。第三標準是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好的教師善于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姿勢使教學內容富有情趣,并借助這種和諧的語言氛圍啟發(fā)學生的思路方向,引導學生去尋找問題的因果關系,啟發(fā)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真理、認識各種現(xiàn)象間的聯(lián)系,不斷地在未知領域里有所發(fā)現(xiàn)。
三、論教師成長
1. 專業(yè)規(guī)劃
當下,很多學校對年輕老師提出的要求是“三年合格,五年成熟”。其實,合格和成熟是一個軟指標,主要在于教師自己怎么看待自身的職業(yè)規(guī)劃。合格是學校的一種管理要求,但是,教師的職業(yè)追求應該是終生的。如果一個年輕老師覺得自己小有成就便懈怠,本身就是不成熟的表現(xiàn)。一個懷有教育理想的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專業(yè)發(fā)展的探究者。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教學實踐,提升專業(yè)能力和理論素養(yǎng),深刻領會新課改精神,使自己從“新手”成長為“專家型”教師。英語教師特別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語言素養(yǎng),盡量用最精煉的語言表達出我們的教學態(tài)度和思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快明白我們所要傳達的信息。同時教師應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會傾聽,能點評,善引導,能夠循循善誘,舉一反三。
2. 藝術魅力
除了鉆研教學,教師還需要關注生活,尤其是當代學生關注的時尚和熱點,不僅有流行音樂、暢銷小說、服飾、大眾追捧的電影等,還應該涉獵中西方文化、藝術,熟悉其他學科知識,從生活中吸取營養(yǎng),服務教學,使學生“親其人,信其道”。年輕老師有精力,有活力,更應該在教學方面潛心鉆研,跳出課件、教參的BOX,獨立思考怎樣讓每一堂課變得鮮活,把每堂課當作不同的作品去做,不說一輩子,哪怕一段時間,也是一件很美好而有意義的事情。當下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廣播等媒體,足不出戶進行自我培訓,提高人文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