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照日格圖 白玉榮 常艷
摘 要 阿里河林業(yè)局在種子育苗試驗成功的基礎上,2003年進入造林試驗階段,選地范圍包括了海拔500~1 000 m的不同垂直地段,并針對阿里河林業(yè)局的氣候特點及西伯利亞紅松的生態(tài)、生物學特性,選定造林試驗地3處,參試種源4個(分別為山地阿爾泰、蒙古、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進行造林試驗,以期能夠為西伯利亞紅松在該地區(qū)進行大面積造林推廣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西伯利亞紅松;引種;造林;內蒙古阿里河
中圖分類號:S79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6)09--04
引種在林業(yè)上即指引進外來樹種。林木是植物界中個體最大,光效率最高、生物產量最大、生態(tài)效益最強的成員,從國內外引進速生、優(yōu)質、適應性強的用材和經濟樹種,對增加林產品、豐富造林綠化樹種等經濟、生態(tài)、社會意義重大。我們在充分掌握了引進樹種的生態(tài)、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并綜合考慮當?shù)丨h(huán)境條件,進行“適地適樹”引進,科學栽植,勢必會引種成功。我國的許多地區(qū)都有引種造林成功的例子,引種必須經過較長期的觀察,才能推廣[1]。一個樹種引進新的地區(qū)后,不僅要受到當年限制因子的制約,還要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災害的檢驗,才能確定在新的環(huán)境條件下能否成功[2]。
大興安嶺林區(qū),尤其是西坡嶺北樹種單一,林相簡單,穩(wěn)定性差,引進適生樹種豐富當?shù)氐纳鷳B(tài)系統(tǒng)勢在必行;但由于阿里河、阿龍山林業(yè)局的氣候較寒冷、樹木的生長期短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引種工作難度大。西伯利亞紅松是少數(shù)進入北極圈樹種之一,可忍耐-67 ℃低溫,具有極強的抗寒性,十余年來的初期引種性試驗證明,可在我國的高寒林區(qū)推廣。西伯利亞紅松材、果、兼優(yōu),有樹高45 m,胸徑2.0 m的記錄。大量研究證實,該樹種是歐亞泰加林首屈一指的主要經濟樹種,被稱為“泰加之王”,是著名的大徑級建筑良材,也是細木工和各種裝修的好材料[3]。我國高寒林區(qū)是國營森工企業(yè)單一木材生產最集中之所在,是目前“兩?!毙蝿葑顕谰牡貐^(qū),迫切需要解困,需要替代產業(yè),而這里的高寒條件很難有適宜的替代產業(yè)可尋。我國高寒林區(qū)面積巨大,除分布最北的大興安嶺林區(qū),還包括西南高山林區(qū)、西北、華北、東北各山地上部的高寒林區(qū),這些高寒林區(qū)均存在樹種單純的問題。西伯利亞紅松的引進,對豐富我國寒溫性森林樹種組成,改善森林品質,提高綜合效益,卻有戰(zhàn)略意義[4]。本研究中的西伯利亞紅松是由東北林業(yè)大學趙光儀教授引進我局的山地西伯利亞紅松種源。
1 研究區(qū)自然概況
本試驗的實施地點設在內蒙古阿里河林業(yè)局。阿里河林業(yè)局地處大興安嶺東麓的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全局南北長約147 km,東西寬約64 km,施業(yè)區(qū)總面積45.2萬hm2。地理坐標為東經123°10′10″~124°04′27″,北緯49°58′14″~50°17′28″。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 ℃,無霜期94.6天,年降水量482.8 mm,≥10 ℃年積溫為1 741.9 ℃。東部、東南部與黑龍江松嶺林業(yè)局、加格達奇區(qū)及內蒙古大楊樹林業(yè)局接壤;南隔敏諾河與畢拉河林業(yè)局相望;西部與吉文林業(yè)局、甘河林業(yè)公司毗鄰;北部以海拔1 270 m的伊勒呼里山山脊與黑龍江省呼中林業(yè)局分界[5]。
全局總土地面積451 958 hm2,其中有林地面積37.6萬hm2。活立木總蓄積2800萬m3,森林覆被率83.3%。施業(yè)區(qū)內,有較高經濟價值、生態(tài)價值、科研價值的動物、鳥類約150余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35種。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其中藥用植物305種、油料植物25種、野生花卉植物158種,釀造原料植物主要有毛百合、細葉百合、玉竹、越橘和杜斯越橘等。其森林及天然、無污染山野菜、野果和中草藥等綠色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阿里河林業(yè)局具有適合西伯利亞紅松高緯、高寒、高海拔健康生長的生態(tài)學特性,具備項目實施的良種繁育和示范基地的選址條件,阿里河林業(yè)局擁有西伯利亞紅松采穗圃,可以提供優(yōu)良的嫁接穗條,為項目的運營提供物質基礎[6]。1996年東北林業(yè)大學與阿里河林業(yè)局開展相關的技術合作,1999年建立西伯利亞紅松采穗圃,2005年經國家批準建立良種繁育基地,到2011年完成了良種基地的建設任務。十余年間在西伯利亞紅松引種過程中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
2 研究內容與方法
在種子育苗試驗成功的基礎上,2003年進入造林試驗階段,選地范圍包括了海拔500~1 000 m的不同垂直地段,并針對阿里河林業(yè)局的氣候特點,西伯利亞紅松的生態(tài)、生物學特性,重點注意了立地的水分條件及地面植被情況,同時兼顧其他各項立地因子的區(qū)別,以利于很好地進行立地試驗。共選定造林試驗地3處(分別為01、02、03),參試種源4個(分別為山地阿爾泰、蒙古、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7]。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造林地各種源西伯利亞紅松樹高生長情況
分別對2008、2009和2010年度引種西伯利亞紅松不同種源、不同造林地對樹高的影響進行雙因子方差分析。2008年(見表2),不同種源對樹高的影響極其顯著(df=3,F(xiàn)=35.003,P<0.01),且從高到低依次為:蒙古>山地阿爾泰>新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對于各造林試驗地西伯利亞紅松樹高,不同造林地(df=2,F(xiàn)=0.050,P>0.05)對樹高影響不顯著,且從高到低依次為:01>03>02。在2009年(見表3),不同種源對樹高的影響極其顯著(df=3,F(xiàn)=36.434,P<0.01),且從高到低依次為:蒙古>山地阿爾泰>新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對于各造林試驗地西伯利亞紅松樹高,不同造林地(df=2,F(xiàn)=3.243,P>0.05)對樹高影響不顯著,且從高到低依次為:01>02>03。在2010年(見表4),不同種源對樹高的影響極其顯著(df=3,F(xiàn)=52.704,P<0.01),且從高到低依次為::蒙古>新西伯利亞>山地阿爾泰>托木斯克,對于各造林試驗地西伯利亞紅松樹高,不同造林地(df=2,F(xiàn)=14.377,P<0.01)對樹高影響極其顯著,且從高到低依次為:01>03>02。
3.2 不同造林地各種源西伯利亞紅松地徑生長情況
分別對2008、2009和2010年度引種西伯利亞紅松不同種源、不同造林地對地徑的影響進行雙因子方差分析。在2008年度(見表6),不同種源對地徑的影響極其顯著(df=3,F(xiàn)=24.340,P<0.01),且從高到低依次為:蒙古>山地阿爾泰>新西伯利亞>托木斯克,對于各造林試驗地西伯利亞紅松地徑,不同試驗地(df=2,F(xiàn)=0.050,P>0.05)對地徑影響不顯著,且從高到低依次為:01>03>02。在2009年度(見表7),不同種源對地徑的影響極其顯著(df=3,F(xiàn)=11.960,P<0.01),且從高到低依次為:蒙古>新西伯利亞>山地阿爾泰>托木斯克,對于各造林試驗地西伯利亞紅松地徑,不同試驗地(df=2,F(xiàn)=2.128,P>0.05)對地徑影響不顯著,且從高到低依次為:
02>01>03。在2010年度(見表8),不同種源對地徑的影響極其顯著(df=3,F(xiàn)=18.522,P<0.01),且從高到低依次為:蒙古>托木斯克>新西伯利亞>山地阿爾泰,對于各造林試驗地西伯利亞紅松地徑,不同試驗地(df=2,F(xiàn)=4.098,P>0.05)對地徑影響不顯著,且從高到低依次為:01>03>02。
4 結論與討論
大興安嶺林區(qū)是我國唯一的寒溫帶針葉林集中分布區(qū),是我國北方生態(tài)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態(tài)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俄羅斯西伯利亞紅松相關科研工作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相關科研工作早已開始,我們引種西伯利亞紅松始于20世紀80年代[8]。經過多年研究,摸索出西伯利亞紅松在大興安嶺西北坡造林及幼林撫育方法。因此,引進栽培該松,對豐富我國寒溫性森林樹種組成、改善森林品質、提高綜合效益,確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
該樹種為大喬木,在其分布中心,樹高可以達到30~40 m,直徑1.5 m,最大樹齡800 a以上,具有很高的林地生產力。該樹種材質優(yōu)良,種子營養(yǎng)豐富可食,同時又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9]。該樹種的顯著生態(tài)學特性是耐受嚴寒、生境適應范圍廣、生長穩(wěn)定,氣溫低于-60 ℃仍然能夠正常生長,同時具有很強的抗風倒特性。所以西伯利亞紅松是一個兼具用材、堅果、觀賞等多種功能的珍貴樹種,可以期望通過人工擴大栽培范圍,將在大興安嶺地區(qū)發(fā)揮重要的生態(tài)與經濟效益[10]。
林區(qū)生態(tài)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樹種過于單一,天然過純與歷史上過密的營造林方針,對于促進森林健康化、保證森林正向演替非常不利。西伯利亞紅松是一個集用材、堅果、糧油和保健為一體的優(yōu)良樹種,極耐寒、喜濕,耐陰喜光又具有復層、異齡特點,在保水固土、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水分方面的作用極強,通過營造林,可以改善大興安嶺林區(qū)樹種單純、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簡單、生態(tài)價值不高等現(xiàn)狀[11]。此外,其具有高殺菌活性,能夠分泌植物殺菌素,凈化空氣、有益神經系統(tǒng)、心臟活動和其他器官的健康;同時,還將帶動種子加工、醫(yī)藥、皮毛等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與繁榮,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最大程度上拉動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12]。
參考文獻
[1]趙光儀.大興安嶺西伯利亞紅松研究[M].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1991.
[2]劉桂豐,楊傳平,趙光儀.珍貴樹種西伯利亞紅松引進的可行性[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2,13(11).
[3]徐福成,韓小冰.高緯寒地西伯利亞紅松異砧嫁接初步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11(23).
[4]朱玉勝.西伯利亞引種實驗報告[J].森林工程,2002,18(5).
[5]賀恩,高澤芬,徐鶴忠.西伯利亞紅松引種試驗中的育苗研究[J].內蒙古林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1).
[6]靳林,陳秀榮,李丕軍,等.西伯利亞紅松嫁接引種及生長研究[J].新疆農業(yè)科學,1999(5).
[7]馬成恩.伊春地區(qū)引種西伯利亞紅松試驗初報[J].林業(yè)科技,1997,22(4).
[8]韓貴杰,潘登,孫延生,等.新林地區(qū)西伯利亞紅松引種造林研究[J].林業(yè)科技通訊,1999(5).
[9]孫波,薛世清,牟強,等.長白山高寒山區(qū)引種西伯利亞紅松造林研究報告[J].吉林林業(yè)科技,1997(4).
[10]潘東海.俄羅斯西伯利亞紅松經濟林研究現(xiàn)狀[J].中國林副特產,1999(2).
[11]賀恩,白茹輝,申健,等.西伯利亞紅松引種試驗中的造林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2).
[12]王宇新,欒維敬,張樹濤.阿里河引進西伯利亞紅松新樹種[J].內蒙古林業(yè),2008(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