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江
如果問到同學們都會做些什么,大家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會畫畫、會游泳、會滑冰……回憶一下,這些本領是怎么學會的,在學習本領的過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體會。選一樣寫下來。寫的時候,要把由不會到學會的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年級快讀完了,你肯定長高了不少,也學會了不少本領吧!也許你是媽媽的好幫手,會掃地,會洗菜,會包餃子,會收拾房間,會洗襪子……也許你是爺爺的好孫子,會種花,會養(yǎng)魚,會喂鳥……也許你是體育健將,會跳高,會打乒乓球,會踢小足球……也許你是娛樂高手,會跳舞,會唱歌,會彈琴,會下棋……也許你是動手小能人,會做實驗,會剪紙,會編織,會折紙……也許你是“社會活動家”,會去圖書館借書,會組織同學去敬老院演戲,購物時還會砍價……也許你是個小車迷、小電腦迷,會組裝賽車,會上網查閱資料,會打字……這些讓人羨慕的本領,都是本次習作的材料。老師建議你選一個自己最拿手的本領來寫,用自己學習時付出的艱辛,學成時被人稱贊的快樂,去打動人。
要想打動讀者,動筆前,你還要好好回憶自己是怎樣學會這項本領的。比如說包餃子,你若不好好回憶,就會覺得沒什么好寫的,因為一只餃子幾秒鐘就包好了,看起來十分簡單。但你仔細想想,就有話可寫了。就說你為啥要學包餃子吧,是喜歡吃,是不服氣,是想幫媽媽做家務,還是想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問題的答案就是學包餃子這一事情的起因,也是文章的開頭。開頭有了,再在腦海里回放一下學包餃子的過程,寫的話就更多了。誰生下來就會包餃子呢?又有誰是一學就會呢?幾秒鐘就能包好的餃子,學習時也許你放的餡多了,包不住了;也許你用力太大,皮子破了;也許你用力小了,皮的邊兒沒粘?。灰苍S餡包住了,可樣子一點兒也不像餃子……幾分鐘過去了,你可能一只餃子也沒有包好。如果你邊回憶,邊體會,你還會發(fā)現一波三折的學習過程中,自己的做法和感受也是不同的。不會時,你是羨慕別人,虛心請教,專心看示范。學習時,你是嘗試著做,動作可能是小心翼翼的,也可能是笨手笨腳的,還會受到挫折;也有可能準備充分,悟性又高,而且一帆風順。學會時,內心的喜悅和自豪也會油然而生。
這樣的回憶像放電影一樣——回放了你的學習過程,教你的話兒、學時的動作、心里的感受再次重現在眼前,你還會沒話可寫嗎?老師要提醒的是,你要按學習的先后順序,一步一步地寫出自己的做法和情形的變化,要把自己在學習本領中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以及自己采取的具體方法(動作)寫出來。重點是將自己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仔細描述出來。如困難是什么樣的困難,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是如何解決的(如請教、練習、總結、改進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打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