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陽慧
面對材料作文,同學(xué)們大多會寫議論文,2015年高考作文卷依然以“議論性文體”為主。其實文質(zhì)兼美的記敘文更容易脫穎而出,那么如何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記敘文呢?
一、獨享一方天地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一方天地,就像周樹人筆下的魯鎮(zhèn)、蕭紅筆下的呼蘭河、莫言筆下的高密、劉亮程的小村莊。在這方天地里有我們最熟悉的景致,不經(jīng)意間它就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我們要剪下那最美的一段。日出日落,也許你從未留意,可是有的同學(xué)就特別靈巧,能夠剪下片段裁成美文:
我迎著夕陽走進(jìn)后院,靜靜地站立在柔和的風(fēng)中。仰起頭凝望著天空,夕陽周圍自淺淺的云層中透出千絲萬縷的柔光,融融的照在我的身上。仿佛是一場洗禮,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安然。
它艷麗而不張揚,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熱烈。整個天空鋪著幾片橘紅色的云朵,緩緩飄動。
然而,隨著天色漸晚,暮色四合,夕陽也漸漸收斂起光芒,仿佛有一雙隱形的手,悄悄拭去天穹的紅妝。于是,天空變得一片昏黃,有一種深沉的寧靜。
已經(jīng)是黃昏了,我準(zhǔn)備離開,心中略有一絲不舍,就在轉(zhuǎn)身的一剎那,我卻看到了小院與以往不同的景象。小院里的萬物都好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金紗,看上去神秘又古典。
于是,我便駐足細(xì)細(xì)推敲每一塊青石板上的印痕,慢慢琢磨每一道花墻上飄蕩的蛛網(wǎng),還有那雖已淡黃仍有生機的幽竹。暮色,夕陽,花墻,幽竹……這一切的美妙,讓我驚喜萬分。
自然有佳景,妙手偶得之。如果我們于生活中時時觀察,處處留心,在考場就會如魚得水,揮灑自如。在2015年廣東省優(yōu)秀記敘文《帶您去看花?!分校∽髡呔兔鑼懥擞讜r鄉(xiāng)下的雨中荷塘。這一方荷塘見證了一段祖孫情誼,溝通了昔與今,融合了感性與理性,觀照了自然之美與科學(xué)之道。在大片的議論文答卷中,這篇記敘文如出水芙蓉般清新可愛,獲得了閱卷者的青睞。
二、描畫一個人物
我們忘不了天真爛漫的少年閏土,忘不了看到金子眼睛就發(fā)光的葛朗臺,忘不了真?zhèn)坞y辨的周樸園,忘不了外表丑陋心靈美好的敲鐘人……
為什么這些人物形象如此深入人心呢?因為作者都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不吝惜筆墨重點描摹。描寫是寫人記敘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下面這位同學(xué)就巧妙地運用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以及誤會法來刻畫一位意圖用美麗外表掩飾內(nèi)心傷痛的堅強女子:
對玉蘭的印象不好,來自于張愛玲的形容:邋里邋遢地一年開到頭,像用過的白手帕,又臟又沒用。
我想,玉蘭聽到這些話時,心里該是痛的吧。
街邊的廣玉蘭樹下常年擺著一個水果攤。攤主是一位中年女子。頭發(fā)染成黃色,許是好長時間沒有護(hù)理,蓬松雜亂,盡管被悉心地扎在后面,也掩蓋不了絲絲白發(fā)。嘴唇涂著濃艷的大紅口紅,臉上撲著厚厚的粉,眼角的皺紋依舊清晰可見。還有一個小女孩,也被她打扮得像一朵俗艷的花。
如此夸張的造型出來賣水果,盡管是在繁華的街道,光顧的人還是甚少。
路經(jīng)的人總要多看她兩眼,待走遠(yuǎn)了,才捂著嘴和身邊的伙伴說上什么。而她聽到那些人議論時傳來的笑聲,不惱不怒,只輕輕地笑著,或彎下身來,擺弄地上的水果。青桃?guī)е~子,掛著露珠;蘋果粉嫩,一只一只地聚在一起;白里透青的香瓜,散發(fā)著清新的香氣……
就像一朵開得碗大的廣玉蘭,開放時,不香不美,凋謝時,一派凄涼。
有一次偶然和媽媽聊天,說到那女人,我不屑地撇了撇嘴。媽媽卻說,那女人啊,很不容易的。丈夫跑運輸癱在床上,家里還有老人小孩要養(yǎng),她原來也是大學(xué)畢業(yè),后來……唉,挺可憐的一個人,經(jīng)歷了這么多痛都不說。
我的心一陣觸動,原來她每天表面上的濃妝艷抹,只是為了掩蓋心里的痛。而她盡管生活上是不幸的,也或許還要忍受別人的白眼與嘲笑,她都忍著,用一顆寬容的心,堅強地接下所有生活的痛。
經(jīng)歷生活的巨變卻依然精心打扮自己,用微笑去面對一切磨難,這正是對主題“痛而不言”的最佳詮釋。鮮活的人物形象能為文章增色添彩,2015年高考江蘇卷滿分作文《王大爺?shù)脑绮偷辍泛汀峨u婆》都是成功刻畫人物的典范之作。在那老舊的小區(qū)里,有一小店,環(huán)境簡陋,面積狹小,日日顧客滿盈,但老板既不擴(kuò)大經(jīng)營又從不加價,好像有點“傻”。老百姓就愛這種“傻”,物美價廉,貨真價實,所以大家都樂意光顧王大爺?shù)脑绮偷?。但大爺真的傻嗎?大智若愚,大爺誠信經(jīng)營,贏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贊,贏得了生活的充實,贏得了人生的快樂。做法似愚,但實則蘊含了人生的大智慧,小作者不動聲色先抑后揚,于生活瑣事中娓娓道來,讓人倍感親切。
三、書寫一段經(jīng)歷
往事如風(fēng),歲月留痕。春日挖薺菜包餃子,夏日捉泥鰍戲耍,秋日看香山紅葉,冬日圍爐看父親煮白水豆腐,這一樁樁、一幕幕就像電影畫面一樣從腦海劃過,我們要剪下那最精彩的一段。在表達(dá)創(chuàng)新與變通這一主題時,有位同學(xué)就成功地剪輯了生活中包粽子的情節(jié):
墨綠的葉子層層疊疊地浸在水中,像是水墨畫中的遠(yuǎn)山,抑或是溪流中的水草。
雪白的大米,鮮紅的紅棗,淺黃的蓮子,真是視覺的享受。
奶奶從清水中揀出四張葉子,細(xì)心地疊在一起,靈巧地彎成一個“圓錐”,加入兩勺大米,放上紅棗蓮子,再加兩勺大米,用勺子在米上按一按,然后手指翻飛,綠葉折疊,一顆飽滿誘人的粽子就裹好了。
一旁的我用羨慕的眼神盯著奶奶裹的如藝術(shù)品的粽子,卻無奈自己總學(xué)不會。
我不甘心放棄,只要堅持,一定能學(xué)會。我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從水中選出四片葉子,找準(zhǔn)脈絡(luò),卻怎么也翻不出個“圓錐”,嘴里念著“教了這么多遍都學(xué)不會”,然后又讓奶奶手把手教了一遍。接下來的加米、加餡也不順利,不是底部漏米,就是葉子散了,最后手忙腳亂,“啪嗒”一聲以米灑落了一地而結(jié)束,我望著滿手的米和留下的兩片葉子,只好苦笑,看來我真學(xué)不會包粽子啊!
奶奶邊收拾我的“成果”,邊說:“細(xì)丫頭,你就別包了,這種粽子你是不會包的!”
“這種粽子你不會包”,奶奶的話陡然提醒了我,既然這種粽子不會包,何不換一種把包法呢?
我又重新坐了下來,選了兩片葉子,卷成一個圓柱,再用另一片葉子托住底部。然后,加米,加餡,雖然過程也是極其曲折,但最后總算包成了一個完整的粽子。我拿給奶奶看,奶奶笑著說:“真虧你想得出來!”
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一個比一個快,一個比一個美觀,當(dāng)我包完最后一片葉子時,它的外形也“進(jìn)化”了許多,甚至可以和奶奶包的相媲美了。
望著籃子里不同形狀的粽子,我感慨萬千,盡管奶奶的粽子大而飽滿,但我的粽子也有自己的特色和美麗。
無須長篇大論,籃子里那些擁有自己特色和魅力的粽子早已訴說了“當(dāng)一種方法不行時,何不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方法,不必拘泥于別人或者以前傳統(tǒng)的舊方法”的生活哲理。2015年高考廣東卷優(yōu)秀記敘文《走進(jìn)香山之中》就是截取的生活中的一次游歷,經(jīng)過精心剪裁,從而成功地俘獲了閱卷者的心,獲得高分。自然那么大,但弱水三千,小作者只取一瓢飲。小作者沒有天南海北四處兼顧,只寫一個香山,只寫秋天的香山,只寫那一日游歷的香山。寫香山小道上的落葉,寫香山的鳥鳴,寫香山的樹,寫香山的天氣,在描寫香山美景的同時不忘暗扣材料從而確保切題。通過記敘香山的一日游歷來表達(dá)“只有身臨其境才能走近自然”的主旨。
同學(xué)們自然明白好讀書,讀好書對寫作的重要性,于是拼命背誦美文,生搬硬套,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實,我們同學(xué)忘了除了要閱讀白紙黑字的書,還要閱讀五彩繽紛的生活大書。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曾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蔽蚁胴S富的生活就是我們寫作的活水源頭。生活里有我們獨享的天地,有我們熟悉的凡人小事,有我們抹不去的經(jīng)歷。聰明如你運用巧手剪裁,還愁寫不出好文?
佳作show
雞婆
幾年前,我們村里掀起一股“葡萄熱”。大多數(shù)人家沿著村里的一條河,種起了葡萄,多則上百畝,少則數(shù)十畝。靠著好水、好地,人人都盼望著能發(fā)筆財。于是,不用招呼,一家老小全忙活開了。東頭的王阿婆家也不例外。
但是,跟別家不同的是:人人都一門心思伺候葡萄,恨不得一人當(dāng)兩人用,王阿婆卻養(yǎng)起了數(shù)十只雞。放假回家的我,曾聽伯伯背地里議論:“等葡萄熟了,誰還在乎那幾只雞?。空媸悄X袋不開化的訥老人!”據(jù)說,王阿婆的家人也十分不解,兒媳婦還為此與她鬧僵:放著大錢不賺,偏偏侍弄那幾只雞!所以,背地里,家家都護(hù)起了自家的園子,生怕雞啄了寶貝疙瘩葡萄秧。沒多久,大伙兒還偷偷送了她一個綽號:訥腦袋的雞婆!
開春了。雖然頭年里葡萄不結(jié)果,但還是抽出了嫩綠的芽兒。亮晶晶的陽光進(jìn)濺到有如翡翠的嫩芽上,照亮了常年只與黃土打交道的莊稼人的眼。他們看在眼里,喜在眉梢。天愈暖,家家愈忙活:修芽兒,綁枝,扎架,全都干得高高興興,熱火朝天。至于那不時傳來的雞鳴,則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笑話雞婆的愚訥。
漫長的等待期過去了,葡萄枝開始回報莊稼人對它的照料:長了密密的葉子,開始結(jié)起一顆顆如同綠瑪瑙的小圓果。這可喜壞了莊稼人,也忙壞了莊稼人,施肥,打藥,除草,一樣也不能少。只是奇怪的是,雞婆那成天嘮叨的兒媳,又重新對婆婆畢恭畢敬起來。不過,大伙兒都沒心思關(guān)注這些事啦。
葡萄成熟了。但人們怎么瞧怎么不對勁。為啥收葡萄的人都往雞婆家跑?蹭過去瞧瞧,還是不對勁,為啥她家的葡萄看上去比自家大,嘗一嘗竟比自家的甜?難道傻人有傻福?
王家人喜得合不攏嘴,為啥?就因為自家并未花什么錢用在農(nóng)藥、肥料上。蟲在哪里?雞肚子里!草呢?雞也啄了!肥料呢?你說雞糞中不中?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同時也改變了對雞婆的看法,并為自己當(dāng)初的暗嘲感到不是滋味。
雞婆依然訥訥的,偶爾自言自語一句:“用心呀,得用心呀……”
望著王家映滿明亮亮陽光的葡萄,一粒一粒,皆如發(fā)黑的紫水晶,爭先恐后地露出厚實肥壯的葉子,鄉(xiāng)親們不禁感慨:原來雞婆腦袋真靈??!
(本文系2015年高考江蘇卷優(yōu)秀記敘文)
新高考·語文學(xué)習(xí)(高一高二)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