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旦
【摘要】本文通過闡述萊思的文本類型理論,并根據(jù)該理論對宋詞《聲聲慢》的三個英譯本進行比較分析,目的在于進一步證實該理論在評估譯本質(zhì)量和指導(dǎo)譯者實踐方面的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同時也算是為《聲聲慢》英譯本的賞析增添一個視角。
【關(guān)鍵詞】文本類型;《聲聲慢》;雷譯,林譯,許譯
一、引言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晚年的杰作《聲聲慢》抒發(fā)了自己飽經(jīng)磨難和家破人亡的悲痛情感,流露出對北宋滅亡和丈夫離世的哀愁。該詩語言獨特,膾炙人口,廣泛流傳,被許多譯者譯成其他文字。本文參照萊思提出的文本類型理論,嘗試對其中較為典型的三個譯本進行比較分析。
二、理論背景
文本類型理論首先由德國功能主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萊思(K.Reiss 1923--)在《翻譯批評:潛力與制約》(1971/2000)一書中提出,根據(jù)語言功能,萊思把文本劃分為三種主要類型,即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和感染型(operative,也被稱作“操作型”或“召喚型”)。她還劃分出另一種類型,即視聽媒體類型(audio-medial texts)。不過,第四種文本類型并非根據(jù)其語言使用的功能,而是根據(jù)其使用形式劃分的,與前三種類型并非同一性質(zhì)。后來,有學(xué)者對文本類型劃分地更細,但是筆者認為萊思的三分劃法更具合理性和操作性。文本類型理論對譯作的評估和譯者的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dǎo)意義。
三、《聲聲慢》英譯評析
根據(jù)文本類型理論,文學(xué)作品屬于表情型文本,在翻譯過程中應(yīng)盡量仿效原文的表現(xiàn)形式,忠實原著的語意和情感,做到音美、形美、意美的和諧統(tǒng)一。下面筆者將從結(jié)構(gòu)形式和情感意境兩個層面對三個英譯作品進行比較分析。
(一)、結(jié)構(gòu)形式比較
《聲聲慢》主要有三種語言特征:舌音,齒齦交相重疊;押韻字多為人聲字;雙聲疊韻。讀起來鏗鏘有力,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要將三種藝術(shù)特色在譯文中得以再現(xiàn),是頗費思量的。
雷譯將開篇七字譯成:“Search. Search. Seek. Seek./ Cold. Cold. Clear.Clear Clear./Sorrow. Sorrow. Plain. Plain.”這是對原文雙聲的模仿,但是在英語中這種疊字只能起到強調(diào)作用,無法表現(xiàn)出漢語疊字“音形義”的三維美。
林譯“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開篇使用了七個形容詞分別與so搭配,七個形容詞都是短音單音節(jié),并且其開頭字母都是d,形成很獨特巧妙地疊音結(jié)構(gòu),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
許譯開篇不使用詞語疊加,而是增加原文形式上沒有但是語意上存在的主語I,譯成“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采用行間押韻代替疊字疊韻,I look,/ I know, /I feel,/ what I miss, /What it is 幾個平行結(jié)構(gòu)讀起來鏗鏘有力,達到了比較自然對等的效果。此外譯文第一行“miss”與原文第一行的“覓”,譯文第四行的“cheer”和原文第三行的“戚”不僅原音相似就連輔音也相同。最后,許譯的整個篇章幾乎每兩行最后一個音都押韻,讀起來詩味十足。
總體來看,在結(jié)構(gòu)形式上,許譯更勝一籌。
(二)、情感意境比較
《聲聲慢》全詞表達了作者對國破家亡的失落心情和悲痛情懷,其中的意境描寫感情細膩,內(nèi)涵豐富,翻譯時需要句句斟酌。
首先來看“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此句著重描寫寒,是作者凄寒內(nèi)心的寫照和烘托。雷譯“Hot flashes. Sudden chills.”背離原詞的含義,是對原文的誤解。林譯“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沒能突出“寒”字,許譯“l(fā)ingering cold!”棄暖重寒,較好的體現(xiàn)了原文的意境。
再看“三杯兩盞淡酒”此句的量詞并非實詞而是虛詞,體現(xiàn)的是作者心情愁苦,借酒消愁,一杯接著一杯。雷譯“I drink two cups, then three bowls”顯然是太過于直譯,林譯“thin wine and bread”把量詞變成形容詞thin,并且增譯了bread,意思與原文有出入,許譯“By cup on cup”避實就虛,充分轉(zhuǎn)達了原文的意思。
來看“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此句表現(xiàn)作者度日如年的心境。雷譯“Motionless at my window, I watch the gathering shadows.”守字譯作Motionless是錯譯,后半句脫離語境,沒能表達作者那種百般聊賴的心情。林譯“By the window shut, Guarding it along, 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so black!”前半句把守字譯出來了,但后半句意境不對。許譯“Sitting alone at the window, how Could I but quicken the pace of darkness which wont thicken?”準確地把作者寂寞冷清,度日如年的心境表現(xiàn)了出來。
最后看末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句有韻有調(diào),所以余音裊裊,不絕于耳。雷譯“How can I drive off this word---Hopelessness?”把愁譯成“hopelessness”語意不準確,整個句子表達也不符合邏輯。林譯“Is this a mood and moment Only to be called sad?”語意把握準確,但是情感表現(xiàn)得還不夠到位。許譯“Oh! What can I do with a grief beyond belief!”表現(xiàn)了作者沒有精神寄托,百般聊賴但又無可奈何的情感,而且grief 和 belief剛好押韻,讀起來富有美感,蕩氣回腸。
總體來看,在情感意境的把握方面,還是許譯占據(jù)上風(fēng)。
四、結(jié)語
本文通過從文本類型角度來賞析《聲聲慢》的英譯本,目的在于進一步證實該理論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當(dāng)然,文本類型理論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同一個文本可能會同時兼?zhèn)鋷追N文本功能,如何確定哪種功能是主導(dǎo)功能沒有明確的標準劃分。但是總體來講,文本類型理論幫助譯者最大限度地,最具針對性地實現(xiàn)了翻譯的等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