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志
刻畫人物,方法多樣,其中對動作描寫的偏好,可以說是任何一個作家都不例外的。高爾基認為,寫人物要多行動少說話。老舍曾說,只有描寫行動,人物才能站起來。當代心理學(xué)家們認為,人的內(nèi)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動作才是真實可靠的。動作的確是透視人物心理的多棱鏡。那么,怎樣寫好人物的動作呢?
一、要抓住動作特征描寫。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人物的動作具有相應(yīng)的特征。我們要仔細地觀察,抓住這些特征。我們常說:“行動從思想中來”,就是說人物的行動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動作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更加鮮明。在描寫人物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寫他是怎樣做的,并且要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
《彩色的翅膀》一課寫守島戰(zhàn)士品嘗海島上結(jié)出的第一個西瓜時,是這樣描寫他們的動作的: “戰(zhàn)士們都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fā)出‘噴噴的贊嘆聲?!边@種具有特征的動作描寫,把戰(zhàn)士們喜悅、激動、珍視、自豪的心情充分表達出來。
二、要寫出連貫性的動作,描寫一個人的動作要進行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是由一系列地動作構(gòu)成的。把一個大動作分解成幾個小動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動作,一一進行敘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
《炒菜》
媽媽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凈,又一片片摞起來,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著,把白菜切成一個個的小方塊,剩下的菜葉放在旁邊。開始炒菜了。媽媽先把鍋坐在火上,等鍋燒熱后把油倒進鍋里,不一會兒,鍋里騰起了油煙,發(fā)出“嗞嗞”的聲響。媽媽先把切好的蔥花扔進鍋里,等蔥花變黃,騰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進鍋里,抄起鍋鏟,不停地翻動著。等菜慢慢由白變黃,媽媽再倒入醬油、醋,撒上鹽,接著用鏟子翻動了幾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鍋端下來,翻炒了幾下,就出鍋了。媽媽炒的糖醋白菜,甜絲絲,酸溜溜,香噴噴,吃起來別有風(fēng)味。這是媽媽的拿手菜呢!
媽媽是怎樣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媽媽炒菜的動作進行分解,用了表示連貫動作的詞,然后抓住媽媽炒菜時最有代表性的動作,進行具體描寫。如:先是——洗菜、切菜,開始——坐鍋炒菜,又把——菜放鍋里,再是——倒入調(diào)料,接著——用鏟翻動。在這個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動作先后順序及動作連貫的詞,清楚地寫出了媽媽炒菜時的全過程,并且把媽媽炒菜時那熟練地樣子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三、準確運用動作詞語。我們祖國的語言十分豐富,例如:表示動作的詞有:拿、提、拎、推等等,運用哪些詞語呢?這就要看文章的具體環(huán)境了。因此,在描寫人物動作時,要準確使用詞語,精選動詞,力求把人物的動作寫得準確、具體、鮮明,這樣才能把人物的動作、形象,逼真地寫出來。
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動作的詞,能夠把內(nèi)容寫得充實、具體,把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能夠再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避免內(nèi)容空洞無物。描寫動作是為刻畫人物,刻畫人物是為了表達中心。因此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仔細觀察,精心選擇,具體描寫,就成了寫好人物動作的關(guān)鍵。我們要寫出人物行動的方式和過程,并通過這種描寫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顯現(xiàn)人物的性格,這是人物動作描寫該努力的方向。
本欄責(zé)任編輯 張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