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
海水已經(jīng)退去,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人們蹲在沙灘上,翻動著腳下的石塊,尋找隱藏起來的小螃蟹。自古以來,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就習(xí)慣在退潮時尋找海螺、蛤、蟶子等海鮮,稱之為趕海。今天我們一起從博物學(xué)的角度來趕次海吧。
潮間帶有許多小水洼,水洼里的海水水質(zhì)特別好,清澈無雜質(zhì),低下頭時還能聞到淡淡的咸味。看,這個水洼比較大,這就是我們今天的露天實驗室啦。
靠近水洼,能看到水面上有一道道箭頭狀的波紋,這是小魚快速游動時留下的痕跡。透過海水向下看,能夠看到許多細長的蝦虎魚,它們有的通體黑色,有的有條紋。如果不仔細觀察,你很難發(fā)現(xiàn)蝦虎魚的存在,因為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水底環(huán)境很好地融為了一體。由于蝦虎魚生性機警,有東西靠近時會像魚雷一樣快速向前沖出去,其實這反倒暴露了自己的行蹤。別看蝦虎魚行動敏捷,但想要抓住它們并不困難,只要張開手將它們趕到水洼的角落,然后堵住逃跑路線就可以了。蝦虎魚是水洼中唯一的魚類,其他魚類在退潮時都會待在大海里,蝦虎魚卻自愿留下來,它們會在水洼中覓食并且等待下一次漲潮。
與快速游動的蝦虎魚不同,小螃蟹們會躲到石頭下面,或努力將自己的身體擠在石縫中。螃蟹的外殼上有復(fù)雜的花紋,這同樣可以起到融入周圍環(huán)境的作用。輕輕地搬開一塊石頭,藏在下面的螃蟹有的四散逃跑,有的待在原地不動。想要抓起小螃蟹需要一點技巧,畢竟它們長著一對鉗子般的螯肢,如果被夾到還是很疼的。抓小螃蟹的正確方法是用食指按住它的背部,然后大拇指順勢向下放到小螃蟹肚子下面,兩指輕輕一捏將它們捏住。捏著小螃蟹,你能看到它們一邊瞪著眼睛一邊揮舞著螯肢,似乎很不開心。
藍色的大海覆蓋著地球約71%的表面,海水與陸地的交匯處形成了兩個世界的天然邊界。漲起的潮水逐漸退去,露出了剛剛還在海水之下的灘涂,這就是潮間帶,一個充滿生機的天地。今天我將帶著你到山東煙臺的海邊,探尋一片別具特色的潮間帶。
在水洼周圍的大石頭上,能夠看到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的牡蠣、貽貝以及海螺等,其中海螺最多。海螺是美味的小吃,將它們放入清水中煮,不用放任何的調(diào)味料。當水開后,用針或者牙簽將螺肉挑出來就可以吃啦,那味道是鮮美中還有一些清香,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在水洼中也有許多海螺,其中還有一些冒牌貨。偶爾會看到有的海螺走得很快,硬殼下竟然長著腳,其實那是寄居蟹。寄居蟹與螃蟹有幾分相似,但因為腹部柔軟,它們不得不借住在海螺的外殼中。為了得到適合自己的“房子”,寄居蟹會殺死并吃掉海螺。因為會長大,寄居蟹居住的海螺殼也會越來越大,它們只能每天帶著房子四處覓食,并時常換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