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廣娟
摘 要:當代大學生成長于前所未有的社會轉型環(huán)境中,面對各種社會思潮與多元化的價值觀,容易產生種種片面的思想認識,容易用簡單化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認識問題,其生理和心理很不穩(wěn)定,尤其是面對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帶來的各種誘惑,會使他們困惑茫然不知。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但其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有不成熟的方面,缺乏相對的獨立性,辨別能力抵御不良影響的侵蝕能力非常低,缺乏防微杜漸的意識,容易沾染上不良習氣,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關鍵詞:心理;青少年;因素;教育
一、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違法犯罪都是由不良心理和行為開始的。其主要原因有家庭的問題、家長的教育不當、學校教育方法的不當、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以及自身的因素。
(1)自身的因素:有些青少年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不高,不愛學習,法律意識和觀念淡漠,對突發(fā)事件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情緒容易激動,往往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這些往往會成為誘發(fā)其違法犯罪的因素;盲目的好奇心,沒有分辨的消極模仿,逞強好勝的心理,從眾結伙的心理,盲目攀比的心理,嫉妒心理和報復心理等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大學生分辨事非能力較差,其處世的無知性、盲目性就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后果等,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這也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在偶發(fā)事件中,他們往往意氣用事,不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容易想不通而走極端。
(2)家庭因素的影響:家長教育方法和觀念的不當,父母管教方式和意見不一致,父母離異導致家庭結構失調,父母品行不端或有違法犯罪現(xiàn)象等問題,會使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形成感情冷漠;煩躁、自卑、消沉、孤獨和怪癖等性格,如果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學生,容易使他們形成自卑和怨恨的心理,發(fā)展到自暴自棄,甚至會變成情感淡漠冷酷的人,有心理障礙或認知行為偏激的人,有的則會流落社會,沾染上社會中的不良習氣,被社會中的不良者拉攏引誘,從而走上違法犯罪。根本原因是這些家庭的畸形教育,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父母將對子女的言行產生極其消極的影響。家庭對不良人格,甚至犯罪人格形成所產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特別是父母的言行、道德。母親是子女的第一位導師,母親的賢惠、善良、正直的品行會為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礎;父愛是一種權威性的愛,能給家庭帶來一種安全感,可以幫助子女形成對守法與違法的敏感性。所以不道德家庭涉及的問題主要在于家長的教養(yǎng)問題;父母灌輸給子女的價值觀,人生觀,行為方式偏離法律和道德要求,并不重視對不道德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反社會評價,對自己的子女的錯誤行為采取默認態(tài)度,這類家庭的子女通常以模仿型犯罪比較多。有些家庭的父母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而且注重物質利益追求,使子女從小染上利己主義欲望,因此容易引起盜竊型犯罪,青少年年齡小,善于模仿,認知能力差,問題家庭對于他們有嚴重的危害,父母犯罪或有不道德行為,使青少年產生自卑,無所謂的心理;在這種家庭中,父母沒有威信,家庭結構松散,對青少年的正常管教無法進行。
(3)社會的因素:當前社會中出現(xiàn)的不良現(xiàn)象、社會中的一些黃、賭、毒等不良的誘惑,網絡游戲虛擬夢幻世界對學生的誘惑,使學生沉溺于其中以逃避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失敗與壓力,因而產生了不能正視、面對現(xiàn)實,不求進取、不思上進,缺乏責任心、責任感等問題。中學時期被人們稱為心理斷乳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他們有許多夢想,卻面臨著夢想總是不能成真,他們渴望獨立卻又難以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而且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是一個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索取,不懂奉獻,常常苛求責備別人,對于這些青少年而言,他們的分辨能力低下,自我控制能力差,社會的負面影響及內心希望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落差較大,就容易造成他們心理的陰影,形成心理問題。
(4)學校的因素:學校教育是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學校教育對學生人生的影響不容忽視。有些學校教育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主要體現(xiàn)分類教育刺激了部分學習的自尊心。有的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實行分類教育,有尖子班、提高班,由于缺乏積極的引導和思想教育工作,使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認為自己是差生,產生自卑心理,喪失了繼續(xù)學習的信心,在課堂上擾亂課堂教學秩序,這是一種不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
學校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是學習情況,很多學生視學習為負擔,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過重使學習方面吃力的學生得不到應有的認可和必要的鼓勵,使得有些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致使有的學生自暴自棄,有的逃學,還有的甚至離家出走,流落到社會上,致使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學校對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的忽視,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缺乏引導,有的學生自私、狹隘,加之法制觀念的淡薄,遇事很容易走極端,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僅有高分是不夠的,培養(yǎng)身心健康并能夠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方法
面對大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及違法犯罪現(xiàn)象,我們老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和正確的引導教育。
首先:教育學生要樹立自信,在遇到挫折時,要給予自己積極地暗示,告誡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好,使自己逐漸有信心并形成積極的心態(tài)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找回自己的自信,用正確的方法疏導心中的郁悶。作為教師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要善待他們,寬容學生的錯誤,特別是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正是在不斷發(fā)生錯誤、糾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從而找到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增進情感的體驗。善待出錯的學生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保護,也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喚醒學生沉睡的自我意識,喚醒學生內在的人格和心靈,讓學生從蒙昧中醒來,揚起自信的風帆,正確的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找回自己的自信。
其次:引導青少年學會進行自我調控不良情緒狀態(tài),學會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多與人交往,保持身心的健康,告誡他們要學會自我反省,如果自己確實有問題,就要及時的糾正過來,不能遷怒于他人。自己有問題不要回避,要努力地改正。
再次,教育學生要友好善良待人,要贏得他人的接納與尊重,獲得被尊重的感覺,心里一定要灑滿陽光,我們要把愛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心田,讓愛去驅散彌漫在心中的晦氣,讓愛照亮他們人生道路上的每一個腳印,讓愛在純潔的土壤上萌發(fā),在雨露的滋潤下成長。教育學生要尊重、理解、關愛父母,加強與父母的交流與溝通,爭取父母能正確對待自己、理解自己、幫助自己擺脫心理的陰影。在讓學生擺脫自身心理偏差的同時,要告誡家長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環(huán)境,細心了解自己孩子的內心世界,家長不僅要在物質生活上照顧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在精神方面多關愛孩子,體諒和撫慰孩子的心理,使孩子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家庭的溫暖,幫助孩子能健康地成長。
三、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我們老師要有一顆愛心,一雙慧眼,站在更高更遠的角度引導教育學生,讓正確的觀念、思想意識占據學生的頭腦,這既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基礎,也是我們進行心理教育的唯一正確而有效的途徑,用細心地詢問、耐心的輔導、合理的分析,使困惑的學生解除心中的煩惱,自卑的學生找回自信,讓叛逆的學生低下倔強的頭,使不善于交際的學生開始學會了與人交往。用愛心、耐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培育出健康和諧的靈魂,用我們的愛心和寬容之心,去引導學生暫時失當?shù)男袨?,使他們內心充滿陽光,成為快樂、健康和諧的人。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光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更肩負著教育學生如何“修身、養(yǎng)德、做人”的德育重任。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最起碼的責任和師德。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其實就是愛的事業(yè),育人的事業(yè),用心去愛學生,這是我們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目的,用我們的真誠和真心去關愛每個學生,對有問題的學生,要給他們再認識、再改正的機會,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shù)慕逃椒?,及時給予引導,使他們改正缺點,對他們必須要有愛心、信心與耐心,要持之以恒,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胡三嫚.論高校實施班級心理輔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當代教育論壇.2014(11)
[2]吳增強.大學生心理輔導中的若干問題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2011(01)
[3]張冬梅.大學班級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與評價[J].教育探索.2012(04)
[4]蘇振生.小游戲使大學生說出心里話——“角色體驗”在班級心理輔導中的作用[J].班主任.2015(01)
[5]沈之菲.角色扮演在高校心理輔導中的應用[J].思想·理論·教育.2014(07)
[6]邴倩.班級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3(35)
(作者單位:武漢商貿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