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華
發(fā)現(xiàn)夏天不知不覺間蒞臨,并不是因為炎熱的天氣。于我而言,那林蔭中的數(shù)聲蟬鳴,由遠而近,漸漸匯成一支充滿激情的樂章,在耳畔長鳴交響。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我才感受到夏天是真的來了。
少年時的記憶是最清晰的。蟬鳴之時正好暑假來臨,沒有學業(yè)荷擔,身心自然輕松。在自己安排的暑假“作業(yè)”里,粘蟬玩蟬是重要一項。粘蟬的方法有好多種,我用的是最簡單最節(jié)約的—用蜘蛛網(wǎng)粘。準備工作是要事先做好的。一根細長竹竿,用鉛絲、竹篾、柳條、甜露粟皮彎成小圓圈,縛扎在竹竿尖端。日出前就悄然起床,提著竹竿,到屋檐下、竹林里尋覓蜘蛛網(wǎng),把蜘蛛網(wǎng)絲卷繞在竹竿小圓圈上。這準備一定要日出前完成,帶有露水的蜘蛛絲黏度是最強的。等到日出蟬鳴時就循聲而去。聽到蟬蟲粘網(wǎng)時的吱叫聲,那個高興勁,18個畫師是畫不出的。雌蟬不鳴,俗稱啞斑,一般都是放了的。雄蟬善鳴,捕到后摘去雙翼,使其不能飛,捏在手里、放在衣袋里當玩物。當走近人群,故意捏響蟬蟲,引起別人對你的注意,表示出羨慕。那時我就感到,衣袋里的蟬叫沒有樹上鳴的好聽。
青年時不再粘捕了。隨著年齡增長和學識積累,對蟬的觀察仔細起來。蟬卵在地下要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孵化才能成蟲,到每年夏至黃梅季節(jié),松泥出土、上樹脫殼、羽化展翅、占枝開鳴。蟬喜攀柳樹,故在柳樹下的泥土里,產(chǎn)的卵最多。
老年退休賦閑在家里,為聽蟬鳴數(shù)指等黃梅。現(xiàn)小區(qū)樹林里蟬鳴聲聲,那鳴聲似清越的龍吟,如婉約的鳳啼,給人靜謐,給人安詳。那蟲只餐風飲露,與世無爭,不食人間煙火,不侵犯其他蟲類,博得人們的喜愛。蟬忘情地唱,我也忘情地聽,舍不得驚動它們,打斷它們的唱和。我與蟬就這樣近距離地對望著,不知誰主誰客,只知有一眾“歌手”在為幾個不速之客聯(lián)袂合唱或演奏夏日交響樂。曾記得央視二臺《鑒寶欄目》主持人說過,蟬的形象在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寓意是高潔、清廉。晉代文人陸云將蟬性歸納為五德:“夫頭上有縷,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節(jié),則其信也?!毕s有這等美譽,故深得不少文人雅士的青睞及追捧。這幾年來,我還從市場上購得青玉蟬、黃玉蟬、黃楊木蟬幾種,蟬在我心目中是一個很吵鬧的小寵,放在茶盆上玩蟬,當取自禪茶一味的蟬的諧音,茶盆上的蟬寵發(fā)出聲響也很小,時時把玩、揣摩,著實得到不少情趣,也學到了不少斯文。
有人說蟬聲并不好聽,沒有百靈的婉轉(zhuǎn)啁啾,也沒有布谷的形象生動,顯得單調(diào)枯燥,而且雜亂無章,甚至可以歸納為噪音一類。但我喜歡聽蟬奏出的曲子,仔細聆聽,那音節(jié)由低到高,自然、高亢,長鳴不衰,是夏季最原始的宣泄,沒有一絲半點的矯情。
身居都市,間或也在屋前園后聽到蟬鳴,四圍的蟬叫此起彼落,仿如叢林協(xié)奏曲—時而高亢激越,時而低吟淺唱,時而喧鬧噪動,時而幽遠空靈,雖然不算震撼、激蕩,亦不失和諧、悠揚,真是另有一種感受,別有一番情趣。這立體的天籟之聲,讓你冥想,令你幽思,送你遁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或?qū)櫲杞酝?、天人合一的禪境。眾蟬聯(lián)叫一片,成為夏令一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