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嫡
國土資源部日前出臺《國土資源“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強調,在住房供求關系緊張地去適度增加用地規(guī)模;對房地產庫存較高的城市,則減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應;允許尚未開工房地產項目用地按照有關規(guī)定改變用途,用于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同時,未來五年將全面實施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
近年來,只要是涉及停止住房用地供應的相關新聞,都會受到輿論高度關注。這次也不例外。全國各地媒體均對本次《綱要》中提及的土地年限問題保持了相當程度的關注,原創(chuàng)文章較多。同時,通過對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百度貼吧、凱迪社區(qū)以及門戶網站的新聞后跟帖分析發(fā)現(xiàn),網民參與非常踴躍。
有輿論認為,從全國房地產市場看,房地產庫存走勢分化,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庫存已經明顯減少,但三四線城市庫存仍在增加。
有關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增建設用地總量首次下降的原因,在于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各城市間分化嚴重,有些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供過于求,所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總量也是供給側改革的一個主要內容。目前就住宅而言,已經基本滿足需求,各地房地產市場的變化,還要根據(jù)各城市人口的變化、各類房地產供求關系的變化來確定。
國土部監(jiān)管政策的出臺,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目前樓市走勢分化的現(xiàn)狀。有研究機構表示,“分化的市場格局下,房地產依然面臨巨大的風險,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地王對房價上漲的要求非常高,未來一年,二線城市將成為市場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綱要》中也明確提出,要結合房地產去庫存,實施有效用地調節(jié)政策,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wěn)運行。在住房供求關系緊張地區(qū)適度增加用地規(guī)模;對房地產庫存較高的城市,減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應。
對此,有媒體認為,在土地供應緊張的地區(qū)增加土地供應,主要應該針對居住需求增加。如果投機投資成分太大,還是應該在稅收上想辦法。在庫存較高的地方,減少土地供應是應該的,但此舉未必一定能減少現(xiàn)有的房屋庫存,所以不會實質性影響房價。
也有相關專家從幾個層面剖析了《綱要》的政策背景和決策效果。首先該政策符合中央分類調控因地施策的方針;其次,樓市庫存高的根源在于土地供給不合理,只有調節(jié)源頭才能長遠收效。第三,調控尺度如何控制是關鍵,如果由地方政府管理,那么減少供地與土地財政相悖,政策能否落實到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