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辛子
在日本學?;蚣彝?,關于食物的主題活動非常多(即所謂“食育”培養(yǎng))。這不僅僅指單純的餐桌禮儀和食品的營養(yǎng)搭配,還包括了品格培養(yǎng)等其他一些方面的內容。
為了讓家長們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午餐內容,日本幼兒園或學校的“給食中心”會提早一兩個星期將下個月孩子們的午餐菜單發(fā)放到家長手中。孩子們的媽媽在拿到學校的午餐菜單后便可以作為參考來決定孩子在家中的早餐和晚餐菜單了。按照學校的“給食中心”營養(yǎng)師的建議,要保持飲食的營養(yǎng)平衡,要求一天之中按照熱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的營養(yǎng)需求,每天至少要攝取30個品種以上的食物。
吃得好,也要吃得開心。日本媽媽們經(jīng)常會變著法兒搗鼓菜單花樣,甚至盛菜用的器皿、進餐的方式和地點、進餐時間播放的背景音樂,也會根據(jù)菜單的不同而變化,目的就是制造愉悅的用餐環(huán)境。
吃得開心,也要吃得珍惜。日本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不可多得,而人與食物之間的緣分同樣不可多得。想想那一粒米,它得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辛苦成長,才最終進入你的飯碗,這該是件多么值得珍惜和感恩的事!
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開心”和“珍惜”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親自體驗這個過程。孩子們在實踐中學到了許多課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對自然中其他生物或植物的認識與熱愛、對食物的感恩、團隊協(xié)作精神等。這一切,都是培養(yǎng)孩子豐富內心世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