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問”東北亞安全
朝鮮半島的每一次危機,基本都會催生韓國的危機意識,韓國軍方會要求同美國和日本進行更加緊密的安全合作,而美國也會借此機會向韓國施壓,去促使三邊進行更加緊密的安全合作。
早在1月13日,朝鮮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安明勛就美國政府拒絕朝方有條件暫停核試驗提議回應說,如果美方需要了解該提議更多情況,朝方可以直接向美方進行解釋。
朝鮮近日宣布成功實施了首次氫彈試驗震驚了全世界。由于身處東北亞地緣安全格局的敏感點,周邊大國環(huán)繞,加上冷戰(zhàn)時期所形成且保留至今的特殊安全局勢,致使朝鮮半島安全事態(tài)上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牽動世界的敏感神經,那么這次核試驗會在多大程度上撼動東北亞的安全基本盤?
軍事時事評論員宋曉軍表示,韓美軍方在2015年6月簽署了《作戰(zhàn)計劃5015》,今后在朝鮮半島出現緊急情況時,韓美聯軍將依據該計劃對朝鮮展開攻擊,包括在發(fā)現朝鮮要使用核武器之前進行先發(fā)制人的打擊。這個作戰(zhàn)計劃就是基于外科手術式打擊的作戰(zhàn)模式。
發(fā)動對朝鮮的打擊,首先要求美國和韓國之間有十足的默契,但目前沒人知道雙方究竟磨合到了什么程度。其次,如何判斷朝鮮首先使用核武器。朝鮮在核試驗的聲明中說,在別國不入侵的情況下,是不會使用核武器的。因此,這一點也很難判斷。
從1994年美國擬定第一個外科手術式打擊的計劃之后,美國一直在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地對其進行修訂更新,從美國的戰(zhàn)略順序而言,這個計劃是其最后手段。比如有跡象顯示朝鮮要動用核武器了,美國可能就要先發(fā)制人打擊其核武器。目前情況遠未到這個階段,所以美國還不會動用外科手術式打擊。
在韓國問題專家詹德斌看來,外科手術式打擊很難實現。首先,朝鮮的隱藏能力比較強,它的核物質和核材料究竟在哪里,美國并不一定知道;第二,打擊核設施跟打擊其他軍事目標不同,可能會造成后期嚴重的核污染;第三,打完以后,韓國能否承受朝鮮可能的報復?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一個小小的沖突都有可能使韓國的經濟崩潰。這對于韓國來說,是難以承受的;第四,如果美國對朝動武恰恰會驗證朝鮮發(fā)展核武器的主張。
詹德斌表示,從技術層面來看,韓國和日本發(fā)展核武器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發(fā)展核武器是由政治決定的,從目前來看,可能性不大。美國不會為了阻止一個核國家的出現,而允許另一個甚至兩個核國家的出現。
美國默許以色列擁核,是在特殊年代和特殊環(huán)境下出現的特殊事例。美國為確保其在中東的地位以及地區(qū)的戰(zhàn)略平衡,需要那樣做。但朝鮮擁核并沒有從戰(zhàn)略上改變地區(qū)的秩序和平衡。美國在亞太有多個盟國,且有多處軍事基地,對朝鮮仍具有強大的威懾力,而朝鮮目前的核能力還沒有達到打擊美國本土的能力。此外,美國也清楚中國是反對朝鮮擁核的,因此美國沒有必要允許日本或韓國發(fā)展核武器。
美國還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即統(tǒng)一后的朝鮮半島擁核問題如何解決。美國不會完全相信日韓對其言聽計從,尤其是冷戰(zhàn)結束初期,日本一度表現出對美國“離心”的傾向,讓美國很不放心;再加上今天的韓國與中國關系緊密,統(tǒng)一后的朝鮮半島萬一倒向中國,這樣會對美國不利。因此,美國不會為了短期的利益而改變其長期的戰(zhàn)略,輕易地允許日韓擁有核武器。
即使日韓不會發(fā)展核武器,但是可能會導致一些新的情況出現,比如韓國可能會要求美國向韓國提供戰(zhàn)術核武器,或更可靠的核保護傘,至少美國核動力航母、核動力潛艇、戰(zhàn)略轟炸機等會增加到訪韓國的次數,起到威懾的效果。
復旦大學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研究中心主任石源華稱,朝鮮核試對美國來說,是它推行亞太再平衡、在亞太增強軍事存在的一個很好的理由。美國也會利用這樣的契機來推動美日韓的聯合。
韓日之間實際上已經在調整關系,包括慰安婦問題,雙方都作出讓步。韓日關系調整背后的推動人或者說主導者是美國,美國不希望韓國和日本處在一種對抗或互不聯合的狀態(tài),它希望并且也在做工作來使雙方進一步合作。面對朝鮮的威脅,美日韓特別是韓國和日本的確存在更進一步接近的可能。
但是也要看到,日韓之間的問題是長期的歷史問題和現實的領土問題,以及互不信任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可能僅僅因為朝核問題就能解決,令它們完全整合成一個整體,而且朝核問題并不是現在才發(fā)生,這次核試驗也不是第一次。這次的朝核問題可能會成為美日韓加強軍事同盟的一個契機,但是美日韓要真正走到一起不會這么簡單,需要克服很多的障礙和阻力。
詹德斌則表示,半島的每一次危機,對日本來說基本上都是一個喜訊,這會催生韓國的危機意識,韓國軍方會要求同美國和日本進行更加緊密的安全合作,而美國也會借此機會向韓國施壓。事實上,歷史問題只是延緩美日韓合作進程而已,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三方安全合作的方向。朝核問題出現以后,慰安婦問題立刻就被淹沒了,可以明顯地看出,歷史問題不是影響美日韓三邊合作的根本性問題。同時,美國也會施加更大的壓力,去促使三邊進行更加緊密的安全合作。
事實上,早在2005年發(fā)表的六方會談“9·19共同聲明”中,就已經談到了東北亞地區(qū)安全合作機制的問題。這次核試之后,產生這種機制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目前中國依然堅持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基礎上,通過外交努力來恢復六方會談,把矛盾都擺到桌面上談判,緩解緊張局勢的同時也能解決問題。但朝鮮目前依然主張朝美和平談判,美國肯定不接受,同時會繼續(xù)對朝鮮施壓。
現在有很多質疑六方會談失敗了,但石源華覺得這還是解決朝核問題唯一的出路。六方會談“9· 19共同聲明”中的幾個要點,現在仍然是處理朝鮮半島問題的基本原則。比如說要雙方對等地處理問題,既要解決朝核問題,又要解決美日韓對朝鮮的敵對問題。這是兩面的,不是朝鮮一方做,而是雙方同步對等來做。如果說能夠進入這樣的狀態(tài)的話,東北亞的和平機制的產生還是有可能的,但是目前看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美國現在鼓吹軍事壓迫,試圖搞垮朝鮮政權,這只會令對抗程度更加劇。
東北亞安全機制形成的根本,是美國必須改變態(tài)度,即結束朝鮮半島的冷戰(zhàn)狀態(tài),結束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心理。朝鮮半島尚未結束戰(zhàn)爭狀態(tài),只有徹底停戰(zhàn),大家才有可能坐下來談判,催生新的安全機制。再加上東北亞各國之間存在一個主導權競爭問題,因此目前很難出現一種新的安全機制,最緊迫的還是把現在的六方會談機制化。
朝鮮核試以后,中斷了南北關系緩和的進程。自從南北雙方在2015年達成了“8·25協議”以后,南北關系開始有了緩和的跡象,雙方舉行了離散家屬團聚活動,開城工業(yè)園區(qū)的合作也有了一些發(fā)展,并且雙方正在進行進一步的積極接觸。但由于朝鮮進行核試驗,把南北關系較好的發(fā)展進程完全阻止了。從現在的狀況來看,南方已經重啟了陣線喊話,對北進行廣播,北方也有一系列強硬回應,雙邊關系發(fā)生了非常嚴重的倒退,完全阻止了朝鮮半島統(tǒng)一的進程。
多年來,朝核問題就像是南北關系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癌癥”,反反復復,不能完全清除,不知何時會爆發(fā)。這些年來,由于韓國內外政策的變化以及朝鮮的變化,雙方的關系也一直是時好時壞。此次朝鮮核試,導致南北緊張關系升級,對南北統(tǒng)一進程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
這并不是朝鮮第一次核試驗,而是一個常態(tài)性問題,因此如何解決此次朝核問題是關鍵。如果雙方克制且采取的措施得當,這件事情在一定程度得到緩和,那么就不會給半島的統(tǒng)一帶來太大的影響。
朝鮮半島問題向來都是一個物極必反的過程。核問題爆發(fā)以后,造成雙方嚴重對峙,反而會促使大家去尋找辦法解決問題,畢竟半島問題的最佳解決途徑仍然是和平對話。
(《國際先驅導報》201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