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剛
與一位同事同屬夜醒族,突醒難眠,便在朋友圈瀏覽、點贊、感慨、分享,偶爾我倆還互批。同事笑談:這真好似敬業(yè)的皇帝,夜里挑燈批閱奏章。話雖調(diào)侃,可夜不能寐的輾轉(zhuǎn)苦悶,我倆感同身受。圍觀的朋友一語道破:“你們這些文人,心思敏感,想得太多,睡得好才怪?!?/p>
我的文字得益于細致的思考和體悟,源于生活,常引人共鳴。可真是成于此,也損于此。為擷取題材、挖掘道理、推敲架構(gòu)、打磨語言,我時常陷入深思,甚至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也常觸發(fā)感慨。霧霾漫天、秋葉飄零、長出贅肉、掉些頭發(fā),我都會耿耿于懷,難以跳出。
妻子與我不同,是個大大咧咧、油瓶倒了不扶、有事也就煩一會兒的人。她自有她的理論,買房借了錢也不著急,說急也沒用;身體發(fā)福也不在意,說健康就好;孩子貪玩也不苦惱,說快樂重要;花錢隨意也不計賬,說該花則花;不修邊幅也不上心,說自在隨性。
我雖苦笑她沒心沒肺,日子過得粗糙,卻也羨慕她的簡單松弛。我雖自恃讀過幾年書,可每遇悶悶不樂,還是她開導(dǎo)我:“像你這樣多累呀!放寬心,笑一笑,該來的來,該去的去,該吃的吃,該喝的喝,遇事不必擱心上,沒有什么大不了,一切都會過去?!彼摹靶撵`雞湯”常人雖難消化,卻有營養(yǎng)。我深懂其理:生活不易,不必太過拘謹,太過精致,學(xué)會放松釋然,適當(dāng)粗糙生活,那心情才不會壓抑,快樂才不會流失。
工作性質(zhì)要求我必須心思縝密、考慮周到,甚至上緊發(fā)條、隨時待命,以求少有差池。數(shù)年下來,我搞得頗有神經(jīng)質(zhì)之疑。為了生計,丟了生活,被困住拴死,身心俱疲,難以名狀。
“元老級同事”老周有一經(jīng)典段子。他眉頭緊鎖道:“這工作別人看著光鮮,可其中滋味誰能懂。有時感覺真不如種地,頂著太陽,脫光膀子,拿起鋤頭,吐口唾沫,‘哼哧哼哧刨二分地,多有成就感;出身汗、沖個澡、喝點酒,睡到自然醒,那日子多痛快。”這類話雖粗糙,但是走心。
改變固然很難,逃離也不現(xiàn)實。但一定要試著在精致、精心之余,把生活過得粗糙點,釋放自己,才會解壓。粗糙生活是種態(tài)度,蘊含智慧。內(nèi)心強大,學(xué)會原諒,懂得包容生活的不完美,化解積存的負能量,那生活并不會走向粗糙,反而變得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