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通
馬齒莧在民間有很多別稱,如長命菜、長壽菜、荷蘭菜、馬勺菜、五行菜等等,多因形狀、功效、原產(chǎn)地而得名。但這個“五行菜”的叫法卻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這名字因何而來?馬齒莧究竟有什么營養(yǎng)價值和食療功效呢?
渾身都是寶
我國古代極重視中醫(yī)五行,能用五行命名的那都是很了不得的東西。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描述馬齒莧:“其葉比并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故名?!倍拔逍胁荨币幻挠蓙?,是因為馬齒莧具有五種顏色: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
五行為五色,從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的角度來看,色彩豐富的蔬菜營養(yǎng)價值通常不低。新鮮馬齒莧的蛋白質(zhì)含量豐富,富含維生素C,每百克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新鮮的西紅柿還要高。在它那肥厚的葉子中,還有大量的維生素B族,即使是在蔬菜中很難見到的維生素E也能在其中找到,并且是菠菜的6倍。
馬齒莧食療方
中醫(yī)認(rèn)為,馬齒莧偏寒,具有性涼解表的作用,可清熱、解毒、消腫、涼血、降壓、利尿。西方醫(yī)學(xué)認(rèn)為,馬齒莧在平穩(wěn)血壓、控制血糖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下面介紹幾個常見的馬齒莧食療方,供大家參考使用。
涼拌 馬齒莧入口有一種苦澀感,這來源于葉子中含的草酸。而草酸會導(dǎo)致鈣的流失,并且增加草酸鹽類腎結(jié)石的發(fā)病風(fēng)險,建議大家做涼拌馬齒莧之前要先焯水,盡量去除掉草酸為好。值得注意的是,馬齒莧上附著的塵土和黏液較多,所以要洗干凈后再焯水。有人會覺得用刀切的涼拌菜中有一股刀銹味兒,建議用手把整枝的馬齒莧撕成小片放入盤中,再將切碎的蒜瓣、麻醬、鹽、油等調(diào)味料一一放入。用油可以根據(jù)個人口味選擇麻油或花椒油,但是不宜多放,因為芝麻醬就是高脂肪食物,涼拌馬齒莧追求的是清熱解表,能量一高就違背了我們的初衷。
馬齒莧粉蒸牛肉 將馬齒莧焯水后,放入蒸盤,將預(yù)先磨好的米粉倒入盤中,均勻攪拌,讓馬齒莧和粉液混合均勻,在上面放切好的薄牛肉片、少許的油鹽,上汽后蒸制7分鐘即可。這道菜的特點在于:肉有菜香,菜有肉味,而鋪在最下面的米粉被蒸成膏狀,吃在嘴里感覺膏體已將肉和菜的精華都凝結(jié)在一起,香糯無比。整道菜的營養(yǎng)素比例搭配適當(dāng),而蒸的做法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營養(yǎng),適合挑食的小朋友食用。
馬齒莧蒸魚 這道菜所用的馬齒莧除了焯水外,多了一個油炒的工序。將炒過的馬齒莧放在魚上蒸,和普通蒸魚相比,魚腥味會大大減少,滑嫩的魚肉入口即化,后味中還能嘗出淡淡的野菜香。
除了以上這些,曬干的馬齒莧能保存很長時間,做餡、做湯也都是不錯的選擇。馬齒莧雖好,但它屬于野菜類食材,不建議大家多食,尤其是上了歲數(shù)的老年人、脾胃虛弱的朋友、女性要注意少吃,孕婦禁食。
(摘自《食品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