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影響居民參與鄰避抗議的認知因素分析

        2016-05-21 06:23:50吳詩瀅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居民

        劉 超 吳詩瀅

        (湘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

        影響居民參與鄰避抗議的認知因素分析

        劉超吳詩瀅

        (湘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湘潭411105)

        【摘要】以湘潭市九華垃圾焚燒廠事件為例,結(jié)合現(xiàn)代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運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影響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周邊居民參與鄰避抗議活動的認知因素,實證結(jié)果表明:居民的認知因素,包括居民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對鄰避風險的感知、對政府運作的認知以及居民認知獨立性對周邊居民是否參與鄰避抗議活動有顯著影響。對鄰避抗議事件的治理,應加強鄰避宣傳與溝通,引導居民的鄰避認知;探索新的利益補償機制,合理補償居民利益損失;優(yōu)化政府權力運行,提升政府信任。

        【關鍵詞】鄰避抗議;認知因素;居民

        一、理論綜述與問題提出

        1、理論綜述

        隨著城市化、工業(yè)化進程的推進,大型工業(yè)項目、大型城市基礎設施工程越來越司空見慣,這些項目和設施是城市發(fā)展和人們正常生產(chǎn)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不可避免地對其周圍公眾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鄰避的概念于20世紀70年代末首次提出,描述人們對那些能夠帶來整體性社會利益、但對周圍居民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設施的態(tài)度。1980年,英國記者Emilie Travel Livezey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發(fā)表關于當時美國人對居住區(qū)周圍堆積的化工垃圾的警覺和反感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Not In My Back Yard”(簡稱“NIMBY”)的說法,中文意思為“不要在我家后院”,我國臺灣學者兼顧“音”與“意”將其譯為“鄰避”[1]。此后,“鄰避”、“鄰避沖突”、“鄰避情結(jié)”等詞被媒體和學界廣泛使用。大多數(shù)學者將由“一種產(chǎn)生效益為全體社會成員所共享,但負外部效果卻由附近的民眾來承擔”的公共設施所引發(fā)的“利益沖突”稱之為鄰避沖突,并認為鄰避沖突本質(zhì)上是一種“公民影響公共政策的政治參與行為”。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以2007年廈門PX事件為起點,我國境內(nèi)鄰避沖突層出不窮,對于這類事件產(chǎn)生原因的研究也日益成為國內(nèi)學界關注的熱點。其中,越來越多學者已經(jīng)將研究視角轉(zhuǎn)向社會心理領域,從心理認知角度對群體性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進行較為宏觀的分析。

        根據(jù)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學者在討論群體行為或群體性事件時,一般認為由于社會傳染、去個性化與從眾等群體心理因素,個人在群體性事件中易于變成“群氓”。王慶功(2012)[2]、魏玖長(2011)[3]、徐光有(2011)[4]等從公平心理的角度對鄰避沖突等群體性事件的起因做了研究,提出群體利益受損并由此引發(fā)的不公平感和相對剝奪感是引發(fā)群體行為的根本原因。賈留戰(zhàn)(2012)[5]等從心理學期望理論的角度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他們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研究了人們參與群體性事件的心理機制,發(fā)現(xiàn)群體性事件源于不公正;在遭遇不公正的對待后,人們通常會采取各種可能的方式進行抗爭;而是否參與群體行動,則取決于人們對其參與的期望值與效價的權衡;如果人們認為通過群體抗爭的方式能夠取得成功,也就是期望值較高,而且所得能夠較好地彌補自身投入的話,也就是效價較高,那么其參與群體性事件的意愿和動機就會較強。相關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為筆者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這些研究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一是相關研究在方法上多采用定性研究的案例研究、調(diào)查訪談等方法,科學的定量研究相對不足;二是現(xiàn)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對群體行為或群體性事件的認知、情緒等心理因素進行探討,而對影響鄰避沖突的認知因素缺乏專門研究。因此,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對居民參加鄰避抗議活動的認知因素進行研究就具有了特殊的意義。鑒于此,筆者以2014年發(fā)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的九華垃圾焚燒廠事件為例,對周邊居民進行調(diào)查,采用SPSS19.0軟件,通過對問卷采集數(shù)據(jù)的回歸分析并結(jié)合定性資料對影響居民參與此次鄰避抗議活動的認知因素進行分析,以圖為鄰避沖突的相關研究做出自己的貢獻。

        2、問題提出

        湘潭市位于我國中部地區(qū),是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隨著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目前湘潭市日均生活垃圾產(chǎn)生量約為745噸,且增速較大。然而市區(qū)生活垃圾僅有唯一且即將飽和的處置場所——雙馬垃圾綜合處理場,垃圾處理能力有限,且污染嚴重。因而建設新的垃圾處置場已經(jīng)成為湘潭市政府刻不容緩的民生工程。

        為解決湘潭城市垃圾處理問題,2014年年初,湘潭市政府與桑德環(huán)境公司簽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特許經(jīng)營協(xié)議》。該垃圾焚燒廠項目位于湘潭市九華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西北部。在其規(guī)劃選址半徑10公里范圍內(nèi),集聚了一個國家級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兩所大學、10余個居民社區(qū),影響范圍涉及近10萬名城市居民和高校師生。該協(xié)議內(nèi)容首先通過微博、微信和QQ群等方式在居民之間傳播,引發(fā)了高度關注,相當一部分市民明確表示反對在九華興建垃圾焚燒項目,并且質(zhì)疑官方并未就此次重大事宜進行公示,項目手續(xù)也未齊全就已動工。4月30日,湘潭市規(guī)劃局在其官網(wǎng)公示《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修建詳細規(guī)劃》。公示一出,立即引來民眾更為激烈的反對聲,陸續(xù)有市民到湘潭市政府反映意見。5月20日,湘潭市城管執(zhí)法局責令該項目立即停止施工。其后兩個月間,市民舉行了各種形式的抗議活動,市政府承受的輿論壓力越來越大[16]。8月12日,湘潭市規(guī)劃局組織舉辦了關于該項目選址規(guī)劃的市民聽證會,聽證會進行的同時,上千名九華區(qū)居民冒雨聚集在聽證會舉辦地點,并拉起了強烈反對建立垃圾焚燒廠的橫幅,進行抗議活動。最終,參加聽證會的25名代表中有19名代表反對項目實施,此次垃圾廠選址工作宣告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湘潭市垃圾焚燒廠事件并非特例。近年來,廣州番禹、杭州余杭、惠州博羅等地均因反對建設垃圾焚燒發(fā)電廠而陸續(xù)爆發(fā)了抗議活動。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看,這些圍繞垃圾焚燒發(fā)電廠的沖突只是當代中國類似沖突的冰山一角。從PX項目到垃圾焚燒廠再到大型變電站甚至是中小型的移動通信基站等,在當代中國,類似具有鄰避效應的設施引發(fā)的居民鄰避抗議活動層出不窮,對國家政治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安全等構(gòu)成了重大挑戰(zhàn)。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是哪些原因?qū)е戮用駞⑴c鄰避抗議活動就更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二、研究假設與模型構(gòu)建

        認知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范疇,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lián)系,并揭露事物對人的意義與作用的心理活動。通常認知可分為對自然世界的認知和對社會世界的認知,而社會認知主要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對于社會性事物所進行某種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類與歸納的認知過程,是人的社會動機系統(tǒng)和社會情感系統(tǒng)形成變化的基礎[7],進而對個體的行為選擇造成重要的影響。正因如此,關于認知與人類行為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相關研究大致上有兩種思路:一是從人類認知對象出發(fā),研究這些認知對象的認識是如何影響人的行為;二是從個體或群體認知偏差入手,研究認知偏差與個體或群體行為之間的關系。從筆者研究的問題和任務出發(fā),選取第一種研究思路較為適合。筆者認為,影響居民參與鄰避抗議的認知因素主要有居民對自身利益損益的認知、居民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居民對鄰避風險的認知、居民對政府權力運行的認知以及居民認知獨立性等(如圖1所示),并提出相應的5個假設。然后利用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對5個假設予以檢驗,以圖用科學的方法揭示居民對哪些問題的認知影響了其對鄰避抗議活動參與傾向和參與程度。

        圖1 居民參與鄰避免抗議的認知因素

        1、研究假設

        (1)對自身利益損益的認知與鄰避抗議

        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的經(jīng)濟人假設認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其行為的根本動機在于實現(xiàn)自身經(jīng)濟利益最大化。這種經(jīng)濟人假設對于人(人群)行為的研究有著很強的解釋力,因而,相當多研究者認為:在鄰避設施建設中,周邊居民也是理性和自私的經(jīng)濟人,其對鄰避抗議活動的參與是對自身利益理性計算的結(jié)果,其參與抗議活動的傾向性程度與其利益受損情況特別是與其對獲得補償?shù)臐M意度有關。正因如此,相當多的學者認為合理的經(jīng)濟補償是化解鄰避沖突的重要手段,如趙小燕(2013)認為,在居民獲得滿意的經(jīng)濟性補償?shù)那闆r下,鄰避效應的發(fā)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通常都是可控的[8]。但是,當前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人們對自身健康、幸福感方面更為關注??紤]到這些方面的影響,單純的物質(zhì)補償可能并不會減少抗議的參與度,從而該假設的預期符號有待檢驗。

        假設一:居民參與鄰避抗議與個體對自身利益損益情況的認知有關。

        (2)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與鄰避抗議

        近十幾年來,隨著城市規(guī)模擴容,各類工業(yè)、生活垃圾產(chǎn)生量激增,我國幾乎所有城市都面臨著嚴峻的垃圾處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明確鼓勵“在經(jīng)濟發(fā)達、土地資源稀缺地區(qū)建設垃圾焚燒發(fā)電廠”。中央政府的積極倡導更使地方政府在垃圾處理問題上傾向于建設垃圾焚燒廠[9]。另外,嚴謹?shù)目茖W分析表明,垃圾焚燒產(chǎn)生的二噁英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垃圾焚燒發(fā)電技術成熟可靠?,F(xiàn)實的垃圾處理困境、可靠的技術保證和各級政府的政策導向都表明,通過垃圾焚燒發(fā)電的方式處理城市垃圾,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主體對客體的認知狀況是影響態(tài)度和行為的重要因素。正確、全面、理性的認知,促使人們對客體形成良好的態(tài)度,從而產(chǎn)生正面的、積極的行為;相反,錯誤的、片面的、非理性的認知,則使人們對客體的態(tài)度趨于惡劣,從而導致消極甚至敵對行為的出現(xiàn)。因而,居民對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建設必要性的認知是影響其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

        假設二:居民參與鄰避抗議與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有關;居民對鄰避設施建設的必要性認知越清楚、越全面,鄰避抗議活動的參與程度越低。

        (3)對政府運作的認知與鄰避抗議

        王奎明、鐘楊(2014)[10]、趙玉芳(2011)[11]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國當前的鄰避沖突同居民對政府諸如“官商勾結(jié)”、“營私舞弊”、“貪污腐敗”、“執(zhí)行不力”等刻板印象有關。這些刻板印象并非短期結(jié)果,而是一些地方政府長期以來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貪污腐敗、玩忽職守導致政府公信力嚴重不足的結(jié)果。同時,信念固著偏見使已經(jīng)形成的刻板印象更為牢固,民眾往往有選擇的吸收政府的負面信息,無視正面信息,形成一種“本該認可卻懷疑”的心態(tài),這更加劇了官民的矛盾激化,使政府走進一種“好的政策與壞的政策都會同樣得罪人民”的塔西佗陷阱,從而民眾對使用理性合法的行為模式解決問題喪失信心或者無從托付,轉(zhuǎn)而采取群體抗爭性的行為模式[12]。

        假設三:居民參與鄰避抗議與對政府運作的認知因素有關。

        (4)風險感知與鄰避抗議

        烏爾里?!へ惪苏J為:“當代中國社會因巨大的變遷正步入風險社會,甚至將可能進入高風險社會”[13]。我國絕大多數(shù)學者通過定性研究方法,結(jié)合以往的鄰避事件,指出居民認為鄰避設施可能對人體健康及生命財產(chǎn)造成嚴重的威脅,這樣的判斷直接導致了他們對鄰避設施的抗議。王瑩(2013)以什邡事件為例,指出“風險和不確定性構(gòu)成了鄰避沖突的核心”[14]。人們對鄰避風險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帶有主觀色彩,使得鄰避設施的潛在風險被無限放大,容易導致其對鄰避設施的態(tài)度、看法有失偏頗,并產(chǎn)生情緒上的強烈抵制。劉中梅、王續(xù)琨(2014)[15]等在近三年化工爆炸事件頻發(fā)的沿海經(jīng)濟帶城市進行調(diào)查,利用因子分析法識別出公眾對風險感知因素是影響公眾對鄰避設施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張樂、童星(2014)[16]等學者也通過定量研究法,證明居民對鄰避設施及其影響的風險認知是鄰避沖突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

        假設四:居民參與鄰避抗議與風險感知因素有關。

        (5)居民認知獨立性與鄰避抗議

        20世紀40年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特金及其同事提出“場依存——獨立性認知方式”概念,用以描述個體在心理活動中主要是依靠外在參照還是依靠身體內(nèi)參照的傾向[17]。他們按照這兩個維度將人的心理活動傾向劃分為“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場獨立性者較為相信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傾向于以內(nèi)在參照作為決策等心理活動的依據(jù),在人際關系和群體行動中表現(xiàn)得更有自主性,較少沖動,一般不會受他人意見左右;而場依存性者則傾向于在決策時更多地考慮他人的意見,對別人的想法和情感相對較為敏感,體現(xiàn)出明顯的外在參照的特點。在鄰避沖突的危機情境下,場依存性者往往受到來自其他人或者類似群體行為的影響,表現(xiàn)出較強的從眾和模仿心理,因而參與鄰避抗議的可能性較高。相反,場獨立性者則傾向于從自身已有標準出發(fā)考慮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判斷,而不太容易受他人影響參與抗議活動。可見居民對鄰避參與程度還同其認知方式的獨立性密切相關。

        假設五:居民參與鄰避抗議與其認知的獨立性有關。

        2、模型構(gòu)建

        由于因變量(是否參與)是一個二分類變量,因此借助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自變量的影響程度。假設居民參與的概率為 P,則未參與的概率為1-P,通過Logistic回歸模型對影響當?shù)鼐用駞⑴c此次鄰避抗議活動的認知因素進行分析。Logistic模型可以表述為:

        logit(p)=β0+β1X1+β2X2+…+βiXi

        其中,i表示自變量的個數(shù),X1,X2,…,Xi是自變量,β0為常數(shù)項,β1,β2,…,βi為回歸系數(shù)。

        三、實證分析

        1、數(shù)據(jù)收集與處理

        (1)問卷設計

        根據(jù)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目的,調(diào)查問卷設計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居民的性別、年齡、家庭狀況、學歷程度等基本情況調(diào)查;第二部分是對居民參與鄰避抗議活動的五類認知因素的影響程度調(diào)查,包括風險感知、對自身利益損益的認知、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對政府運作的認知、居民認知的獨立性等方面影響的調(diào)查。其中,風險感知主要指居民對于垃圾焚燒廠具有健康損害性、世代危害性、經(jīng)濟損失性等風險的感知狀況;對鄰避設施(本案例中特指湘潭市九華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必要性的認知主要包括居民對湘潭市的垃圾現(xiàn)狀、垃圾焚燒產(chǎn)生的有害物質(zhì),以及當前湘潭市主要的垃圾處理手段——垃圾填埋法的流程和影響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對政府運作的認知主要包括對政府信息公開、政府污染治理能力以及政府危機溝通等方面的滿意度(信任度);對自身利益損益的認知即居民對物質(zhì)補償和其他補償方式是否滿足自身需要的判斷;居民認知的獨立性則包括居民受到身邊親友行為與國內(nèi)類似事件的影響程度。變量的含義與賦值如表1所示。

        表1 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含義與賦值

        (2)樣本特征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選取了居住在湘潭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及附近的居民作為調(diào)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7份,有效回收率為95.67%。在性別構(gòu)成方面,樣本的性別比例相對均衡,男性樣本所占比例(52.6%)略高于女性;在年齡上以中青年為主,20-40歲的占被訪者全數(shù)的67.9%;在學歷程度方面,大專及本科學歷者最多,占總數(shù)的55.7%;在經(jīng)濟狀況方面(以個體年收入水平進行測量),被調(diào)查的樣本中,年收入水平以3-6萬居多,占32.4%,其次為3萬以下的,占28.9%;另外,近1/3的被調(diào)查者距離原定垃圾焚燒廠2000-4000米之間,還有近1/3的被調(diào)查者并不清楚與原定垃圾焚燒廠之間的距離。

        (3)信度分析

        在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之前,有必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信度分析。信度分析又稱為可靠性分析,是一種度量綜合評價體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方法,通常用克倫巴哈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數(shù)法進行評定。一般來說,信度系數(shù)位于0.7-0.9之間,屬于較高的信度值,表明調(diào)查問卷具有較強的可靠性;若信度系數(shù)低于0.5,則屬于低信度,就必須對其拒絕。通過對影響居民參與鄰避抗議活動的認知因素的項目進行信度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其總體克朗巴哈系數(shù)值為0.726,因此,整體來說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比較好,可靠性較高,具有適用性。

        2、結(jié)果分析

        首先對回歸模型的總體性進行檢驗,卡方檢驗結(jié)果為336.918,p=0.000<0.05,說明采用該模型較為合理。對模型進行 Hosmer-Lemeshow檢驗,卡方值為0.125,p = 1.000>0.1,說明模型整體擬合狀況較好。具體回歸結(jié)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歸分析結(jié)果

        (1)對自身利益損益的認知與參與鄰避抗議

        在對自身經(jīng)濟利益損益的認知方面,sig值為0.377>0.05,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在本次案例中,對自身經(jīng)濟利益損益的認知如何并不影響居民參與此次鄰避抗議活動。在調(diào)查過程中,許多居民反映“我不同意建這個東西,給我多少錢都不同意”。當前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漸增長,對自身健康和精神享受方面更為關注。并且,在本案例中,11.5%的反對者年收入在9萬以上,經(jīng)濟條件較好。因此,在這些居民看來,金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人的安康和生存環(huán)境的和諧。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現(xiàn)金補償機制所發(fā)揮的作用十分有限。

        (2)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與參與鄰避抗議

        從分析結(jié)果可以看出,B值的符號為負,sig值=0.038<0.05,說明居民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與居民參與鄰避抗議活動呈負相關性,即居民對垃圾處理流程及影響越清楚,對鄰避設施建設必要性認知越全面,參與鄰避抗議活動的可能性就越小。

        (3)對政府運作的認知與參與鄰避抗議

        在這一方面,B值的符號為正,sig值為0.056<0.1,即在0.1水平上顯著,表明居民對政府運作的認知對是否參與鄰避抗議活動具有一定的影響。居民對政府運作的認知越負面,政府的公信力越弱,則居民參與鄰避抗議活動的意愿越強,反之亦然。

        (4)風險感知與參與鄰避抗議

        風險感知因素的B值=2.548,sig值=0.025<0.05,說明風險感知是顯著影響居民參與鄰避抗議活動的因素之一。居民的風險感知越大,對鄰避設施的恐懼心理也越強,從而參與抗議活動的意愿越高。要想緩解居民進行鄰避抗議活動的參與程度,在鄰避設施建設之前向民眾解釋鄰避設施的風險性,以消除居民疑慮是非常重要的。

        (5)居民認知的獨立性與參與鄰避抗議

        居民認知的獨立性因素的B值=8.234,sig值=0.018<0.05,說明居民認知的獨立性因素與其參與鄰避抗議活動呈正向關系,且影響程度最大。近年來國內(nèi)鄰避沖突事件的增多和規(guī)模的擴大,表明居民參與鄰避抗議的意愿在增加,而這種增加則很大程度上受到國內(nèi)如廈門PX事件等抗議活動的影響。當先例已經(jīng)證明通過參加抗議活動能夠阻止鄰避設施的修建,對先例的模仿就成為很多人的必然選擇。另外,調(diào)查也表明親朋好友的行為也是居民在是否參與抗議活動的選擇上的重要影響變量。當身邊的親朋好友傾向于參加鄰避抗議時,居民也常常因為從眾心理而選擇參與。

        四、結(jié)論與政策建議

        1、結(jié)論

        筆者以湘潭市九華垃圾焚燒廠事件為例,通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所提出的假設二、假設三、假設四、假設五基本得到證實,由此可得出以下結(jié)論:居民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風險感知、居民認知的獨立性及對政府運作的認知是居民參與鄰避抗議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這四類影響因素中,作用最大的是居民認知的獨立性(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Beta值為8.234),其他依次是風險感知(Beta值為2.548)、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知(Beta值為-2.016)、對政府運作的認知(Beta值為1.422)。

        2、政策建議

        縱觀我國近年來鄰避事件的發(fā)展軌跡,可以看到兩個特征日益明顯:一是事件數(shù)量日益增多,涉及范圍日益廣泛,參與人口日益增多。從大型公共基礎設施如發(fā)電廠、垃圾處理場、醫(yī)院到小型公共設施如變電站、移動信號發(fā)射塔等,幾乎所有公共設施的建設都面臨著嚴重的鄰避抗議。二是事件性質(zhì)逐漸從直接受影響者溫和的反對行動,逐漸向激烈的以非直接利益相關者為主體的集體抗爭轉(zhuǎn)變的趨勢。日益嚴重的鄰避危機一方面阻礙了眾多大型工業(yè)項目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影響了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和眾多社會公共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也對國家政治穩(wěn)定、社會和諧產(chǎn)生嚴重影響。因而必須高度重視,認真探討解決的辦法。筆者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認知因素已經(jīng)成為居民參與鄰避抗議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應著重從認知的角度對居民參與鄰避抗議行為進行合理的引導,通過提高居民鄰避認知水平,實現(xiàn)居民鄰避抗議參與行為的理性化、合法化,對改善和治理鄰避抗議事件具有重大意義。

        (1)要注意提升居民對于鄰避設施及其可能產(chǎn)生風險的認知水平

        研究表明,居民對鄰避設施及其運行認知越深入、越細致、越全面,其對鄰避設施建設與運行的風險感知越低,就越能夠接受鄰避設施建設。因此,在各種鄰避設施建設中,建設方和地方政府應采取各種方式,運用各種渠道加強對鄰避設施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運行過程的安全性、運行收益的重大性等居民關心的重大問題的宣傳,提升居民對鄰避設施必要性的認識,降低其對鄰避設施風險性的高度敏感性,從而減少其參加鄰避抗議的心理動力[18]。

        (2)要注意提升政府公信力

        研究表明,政府公信力缺乏是居民即使承認鄰避設施必要,但仍然反對建設,并且常常訴諸集體行動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有效治理鄰避沖突的基礎性工程。為此,應當根據(jù)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總要求,切實轉(zhuǎn)變政府在鄰避沖突治理中的職能,實現(xiàn)由運動員向裁判員的轉(zhuǎn)型[19];應當優(yōu)化地方政府權力運行機制,強化依法行政理念,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集體決策制度、重大決策社會協(xié)商與公民參與制度,推動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與法制化[20]。

        (3)要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利益補償機制

        研究表明,伴隨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單純的現(xiàn)金補償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不能降低其參與鄰避抗議的動機。因而,應靈活采用各種非現(xiàn)金補償?shù)姆绞?,滿足居民多方面需要,從而將“鄰避困境”變成“鄰喜效應”。比較有效的做法包括:以增加政府撥款或者開發(fā)者直接投資的形式,改善社區(qū)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休閑、住房等方面的社會福利;政府要求開發(fā)者或者與開發(fā)者一道建立鄰避風險應急基金,以應對鄰避設施發(fā)生意外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開發(fā)者為設施周圍的不動產(chǎn)提供保險,盡量補償設施修建造成的貶值;建設與運營階段直接雇傭周邊居民,解決就業(yè)問題等。

        (4)要注意現(xiàn)代公民意識的培育

        居民認知獨立性不夠,容易在從眾心理和模仿心理裹挾下參與鄰避抗議;公民對科學缺乏尊重,很多時候想當然臆造諸如輻射、污染等風險,并以此為依據(jù)進行抗議抵制;公民缺乏對公共利益的尊重,為了極少數(shù)人的所謂“利益”(可能是虛幻的),而反對公益性項目的建設,反映的是現(xiàn)代公民意識不足的重大問題。為此,在鄰避沖突治理中,應特別重視現(xiàn)代公民意識培育。應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居民的公民責任意識、法制意識,抵制單純強調(diào)公民個人權利和個人自由的思想和意識,建立并強化科學、理性的思維模式;應加強公民意識培育的法制保障,特別是保障公民各種合法權益,保障公民在重大決策中的參與權利。

        【參考文獻】

        [1]陶鵬,童星. 鄰避型群體性事件及其治理[J].南京社會科學,2010,(8):63-68.

        [2]王慶功,張宗亮,王林松. 社會心理沖突:群體性事件形成的社會心理根源[J].山東社會科學, 2012,(9):54-59.

        [3]魏玖長,韋玉芳,周磊. 群體性突發(fā)事件中群體行為的演化態(tài)勢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6):25-30.

        [4]徐光有,袁年興. 群體性事件中的群體行為探析[J].理論導刊,2011,(11):29-32.

        [5]賈留戰(zhàn),馬紅宇,郭永玉. 群體性事件的認知與情緒整合模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77-83.

        [6]丁筱凈. 湘潭垃圾焚燒廠選址風波[EB/OL]. http://paper.people.com.cn/mszk/html/2014-09/22/content_1482726.html,2014-09-22.

        [7]王沛,林崇德. 社會認知研究的基本趨向[J].心理科學,2003,(3):536-537.

        [8]趙小燕. 鄰避沖突治理的困境及其化解途徑[J].城市問題,2013,(11):74-78.

        [9]國家發(fā)改委.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04/content_6196300_3.html,2007-06-04.

        [10]王奎明,鐘楊. “中國式”鄰避運動核心議題探析——基于民意視角[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23-33.

        [11]趙玉芳. 突發(fā)群體事件的社會認知-情緒-行為關系模型探索[J].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2011:169-173.

        [12]王林松,王慶功,張宗亮. 社會認知偏差: 群體性事件生成的社會心理啟動根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11-18.

        [13]薛曉源,劉國良. 全球風險世界:現(xiàn)在與未來——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風險社會理論創(chuàng)始人烏爾里?!へ惪私淌谠L談錄[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1).44-55.

        [14]王瑩. 轉(zhuǎn)型期我國鄰避沖突的發(fā)生機理及成因——基于對什邡群體性事件樣本的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9):28-30.

        [15]劉中梅(等). 鄰避理論與公眾接受技術風險的因素識別分析——以公眾對遼寧沿海經(jīng)濟帶化工業(yè)的風險感知為例[J].改革與戰(zhàn)略,2014,(1):86-89.

        [16]張樂,童星. 公眾的“核鄰避情結(jié)”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社會科學研究,2014,(1):105-111.

        [17]李壽欣,宋廣文. 場依存——獨立性認知方式:理論演進及其應用研究[J].內(nèi)蒙古師大學報(哲社教育科學版),1999,(2):58-63.

        [18]王璐.安徽省重污染類上市公司環(huán)境治理信息披露探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1):31-37.

        [19]姜素紅,閆瑞杰.論我國政府環(huán)境信息公開制度[J].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3,(1):5-8.

        [20]孟亞明.基于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視角的政府解決公共突發(fā)事件機制研究[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4,(1):62-65.

        (編輯:周亮;校對:余華)

        Analysis on Cognitive Factors Affecting Residents in NIMBY Protest

        LIU ChaoWU Shi-ying

        (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Abstract:Taking the case of Xiangtan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modern psychology, and using SPSS19.0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data with two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gnitiv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neighboring residents to the protest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gnitive factors of the residents, including the cognitive to the necessity of NIMBY facilities, the perception of NIMBY risk, the cognition to the operations of Government-run and the cognitive independence of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NIMBY protest activities.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ance to the NIMBY Protests could be set about these aspects, such as strengthened the NIMBY dissem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guide residents NIMBY cognitive; exploring new interests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of government power 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public trust to government.

        Key words:NIMBY protest, cognitive factors;residents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61(2016)01-0148-08

        作者簡介:劉超(1979-),男,湖南張家界人,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城鎮(zhèn)化、基層社會治理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優(yōu)秀青年項目“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中的鄰避沖突及其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4B173)、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湖南省‘四化兩型’建設中的鄰避沖突及其治理研究”(項目編號:14YBB074)

        ·收稿日期:2015-11-29

        DOI: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1.018

        猜你喜歡
        居民
        拜訪鳥居民
        居民醫(yī)保困局
        大山里的居民(中國畫245cm×120cm 2020年)
        關東學刊(2022年6期)2022-12-28 14:23:38
        石器時代的居民
        石器時代的居民
        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務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6
        居民是否應該養(yǎng)寵物?
        進城當居民 農(nóng)民怎么想
        你睡得香嗎?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
        居民服務業(yè)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色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美女很黄很色国产av|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长片一区二区|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91精品亚洲熟妇少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精品国产免费Av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女同|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桃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小说| 波多吉野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国产真人性做爰久久网站|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 免费a级毛片18禁网站免费| 中国a级毛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网| 男女干逼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护士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五月天久久久| 日韩不卡的av二三四区| a级特黄的片子|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蜜 | av永远在线免费观看| av在线免费观看麻豆| 正在播放老肥熟妇露脸|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精品资源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