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宏(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助理工程師,江蘇 南京 210012)
?
圓曲線正矢在地鐵道岔養(yǎng)護維修中的應用
蔣林宏
(南京地鐵運營有限責任公司,助理工程師,江蘇南京210012)
摘要:通過圓曲線正矢公式、圓曲線弦上任意一點正矢公式、ZY點處正矢公式的推導,并以南京地鐵寧天城際P 60-9單開道岔為例,分析、探討了圓曲線正矢在道岔維修中的具體應用:通過檢驗和整正曲尖軌、曲基本軌、導曲線平面線型,保持其圓順度,從而達到道岔方向、框架等病害整治的目的。
關鍵詞:圓曲線正矢;地鐵道岔;平面線型;病害整治
10.13572/j.cnki.tdyy.2016.02.003
道岔作為地鐵線路的關鍵設備,具有尖軌長度較長且缺少扣件固定、尖軌斷面削弱、導曲線半徑小、存在有害空間、受力復雜等特點。因此,道岔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xiàn)由曲尖軌、曲基本股、導曲線平面線型不良產(chǎn)生的尖軌部分不密貼、側磨加劇、頂鐵不靠貼、框架尺寸過大或過小、軌距遞減變化不均勻、曲股方向不圓順等病害。本文通過推導、分析,探索利用曲線正矢、通過彎軌的手段解決曲尖軌、曲基本軌、導曲線平面線型不良引起的一系列道岔病害,減少鋼軌的更換,以達到降低養(yǎng)護維修成本的目的。
1.1圓曲線正矢公式的推導在直角三角形OBD中(見圖1),根據(jù)幾何關系有:
地鐵曲線最小允許半徑為R=150 m,軌道方向測量時,通常采用L=10 m或者L=20 m。
此時園曲線正矢fC?R,將公式(2)中的fC2忽略不計,產(chǎn)生的計算誤差不影響公式的使用,于是
圖1 圓曲線正矢公式推導示意圖
1.2圓曲線弦上任意一點正矢公式的推導在直角三角形(見圖2)OGE中
在直角三角形ODB中
在矩形OGFD中
所以
同上,由于f、fc?R,將公式(4)中f2、f *fC忽略不計,同時令AF=L左、BF=L右,于是
圖2 圓曲線弦上任意一點正矢公式推導示意圖
1.3 ZY點處正矢公式的推導當圓曲線與直線直接連接時(見圖3),由三角形(-111′)近似的有
由圖中圓曲線方程有
由三角形(011′)近似的有
所以
圖3 直圓點上正矢公式的推導示意圖
在道岔的養(yǎng)護維修過程中,會遇到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曲尖軌平面線型不良,對此我們可以使用彎軌器進行整正。具體整正方法,現(xiàn)以南京地鐵寧天城際60 kg/m鋼軌9號單開道岔(圖號:城軌237)為例,曲尖軌采用60 AT鋼軌制造,展延長為10 684 mm,尖軌前有一段長度為2 354 mm的直線段,圓曲線段長度為:10 684 mm-2 354 mm=8 330 mm。為方便現(xiàn)場量取,采用8m弦長,自尖軌跟向尖軌尖分別量取每隔1 m處曲尖軌所對應正矢值,確定實際值與理論值之間的差值,再利用彎軌器對尖軌進行校正,恢復其圓順度。各點正矢理論值,如圖4,由公式(3)、(5)有:
圖4 曲尖軌圓順度計算示意圖
為滿足道岔轉轍部分軌距均勻遞減等要求,曲基本股必須加以彎折。以南京地鐵寧天城際60 kg/m鋼軌9號單開道岔(圖號:城軌237)為例,曲基本股存在如圖5所示彎折點1、彎折點2,由于這兩個彎折點的設置,保證了道岔前順坡終點軌距(1 435 mm)至尖軌尖軌距(1 440 mm)以及直股尖軌尖軌距(1 440 mm)至尖軌中軌距(1 435 mm)的均勻遞減、消除了直尖軌中部彎曲的病害。當曲基本股平面線型不良時,應進行彎軌矯正。各彎折點的量取方法及理論值如下:
彎折點1失距:采用4 904 mm長弦進行量取,通過圖中幾何關系不難得出
彎折點2失距:采用8 382 mm長弦進行量取,由公式(3)、(6)有:
圖5 曲基本股彎折點計算示意圖
導曲線支距起著控制導曲線圓順度的作用,在道岔的日常養(yǎng)護維修中通過檢驗調(diào)整導曲線支距(必要時可加密支距點),可實現(xiàn)導曲線的整正。以南京地鐵寧天城際60 kg/m鋼軌9號單開道岔(圖號:城軌237)為例,轉轍器采用半割線型60 AT彈性可彎曲線尖軌,如圖6所示,支距計算如下:
割距:
弦長:
由公式(1)有:
所以
同理:
圖6 導曲線支距計算示意圖
在道岔維修保養(yǎng)過程中,通過對道岔區(qū)尖軌、基本軌、導曲線的方向及線型的整正,可有效減小尖軌側磨等病害、使車輛更為平順的通過道岔。利用曲尖軌上正矢點、曲基本股彎折點、導曲線支距等控制點,能準確檢驗和整正道岔曲線部分的圓順度,從而使其保持在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練松良.軌道工程〔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2〕宋友富.鐵路道岔〔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
〔3〕鄧昌達.計算圓曲線公式的推導與應用〔J〕.鐵道運營技術,2006(01):06-10.
〔4〕鹿俊強.上海地鐵2號線道岔尖軌側彎病害原因及整治〔J〕.都市快軌交通,2008(06):72-75.
中圖分類號:U216.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686(2016)-02-0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