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小 斌
(福建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
候選項鏈理論與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之謎研究
閆 小 斌
(福建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候選項鏈理論以體現(xiàn)連續(xù)語音變化的候選項鏈取代單一的語言形式,對天津話方向性變調(diào)問題的動因有一定啟示意義,但無法對構成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之謎的7個變調(diào)類型涉及的有效候選項鏈進行完整的預測和分析,在PREC制約條件的擬定方面也遇到了理論困境。針對這種情況,未來的研究可以在候選項鏈形式的漸變性、和諧性提升與PREC制約條件的限定三方面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優(yōu)選論;候選項鏈;三字組;連讀變調(diào);天津話
天津話的連讀變調(diào)同時涉及左向變調(diào)和右向變調(diào),一直以來都是連讀變調(diào)研究領域的關注熱點,被稱為“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之謎”。[1]以經(jīng)典音系學理論、經(jīng)典優(yōu)選論理論(Optimality Theory, 簡稱OT)、OT的和應理論為基礎的相關解釋性研究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作為OT修正理論模式之一的候選項鏈理論(Optimality Theory with Candidate Chains,簡稱OT-CC)被稱作解決音系不透明現(xiàn)象的最簡方案,但其對漢語中各種不同類型音系映射的解釋力有待探究。本文擬以OT-CC為理論基礎分析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
天津話有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4個單字調(diào),在16種(即42)兩字組聲調(diào)組合中共有4種發(fā)生連讀變調(diào),詳見表1:
表1
不同研究對單字調(diào)調(diào)值的描寫略有差異,但在調(diào)型方面基本達成共識,確認天津話4個聲調(diào)的調(diào)型分別為低、高、升、降。鑒于天津話非輕聲音節(jié)由兩個莫拉組成,其聲調(diào)的音系表征分別為LL、HH、LH、和HL。[2]相關連讀變調(diào)規(guī)則可以相應地表述為:
(1)LL → LH/ __ LL
(2)LH → HH/ __ LH
(3)HL → LL/ __ HL
(4)HL → HH/ __ LL
在(1)(2)和(3)中,連讀變調(diào)是為了避免相鄰位置相同聲調(diào)的出現(xiàn),即不允許“LL.LL”“LH. LH”或”HL.HL”形式的聲調(diào)序列;在(4)中,連讀變調(diào)是為了避免低平調(diào)之前低調(diào)尾的出現(xiàn),即不允許“LL”之前與調(diào)尾為低調(diào)的聲調(diào)“HL”相鄰。因此,這4類連讀變調(diào)規(guī)則事實上由禁止相鄰位置出現(xiàn)相同音系成分的“強制性非同值原則”(Obligatory Contour Principle,簡稱OCP)觸發(fā)。
三字組聲調(diào)組合共有64種(43),均以上述兩字組變調(diào)規(guī)則為基礎。其中有7種組合的變調(diào)結果受到變調(diào)方向的影響,即變調(diào)規(guī)則的不同應用方向產(chǎn)生不同的變調(diào)結果;有些組合只能選擇左向變調(diào),而有些組合只能選擇右向變調(diào),否則會生成不正確的變調(diào)形式。其中,三字組“HL. HL.LL”“LH.LH.LH”需采取右向變調(diào),而三字組“HL.HL.HL”“LL.LL.LL”“ LH.LL.LL”“ LL.HL. HL”和“HL.LL.LL”需采取左向變調(diào),詳見表2:
表2
如表2所示,在前兩個右向變調(diào)的類型中,連讀變調(diào)規(guī)則的應用模式均為應用過度。根據(jù)上文的變調(diào)規(guī)則(3)和(4),這兩個類型中連讀變調(diào)的表層形式都是由反阻斷關系的音系映射產(chǎn)生,屬于“表層非顯”型形式。在第一個類型中,如果“HL. HL.LL”采用左向變調(diào),則中字“HL”會因為“HL. LL”的變調(diào)環(huán)境而變?yōu)椤癏H”,從而阻斷了左字調(diào)“HL”發(fā)生變調(diào)。然而,右向變調(diào)使得左字調(diào)“HL”因為“HL.LL”的變調(diào)環(huán)境而先變?yōu)椤癓L”,從而阻斷了“HL.LL”規(guī)則先應用對其應用環(huán)境的破壞。正是因為變調(diào)規(guī)則(3)對變調(diào)規(guī)則(4)的反阻斷,左字調(diào)“LL”的變調(diào)環(huán)境在表層中無法直接可見。在第二個類型中,如果“LH.LH.LH”也采用左向變調(diào),則中字“LH”會因為“LH.LH”的變調(diào)環(huán)境而變?yōu)椤癏H”,從而阻斷了左字調(diào)“LH”發(fā)生變調(diào)。然而,右向變調(diào)使得左字調(diào)“LH”因為“LH.LH”的變調(diào)環(huán)境而先變?yōu)椤癏H”,接著把中字調(diào)“LH”也變?yōu)榱恕癏H”,變調(diào)形式“HH”沒有出現(xiàn)在觸發(fā)變調(diào)的“LH”之前,而出現(xiàn)在同為“HH”的形式之前,觸發(fā)第一次映射的因素在表層形式中同樣是不可見的??梢?,右向變調(diào)這兩個類型中的表層形式均為不透明形式,觸發(fā)變調(diào)的環(huán)境在表層不可見,變調(diào)規(guī)則被過度應用。
與前兩個類型不同,后面五個類型的變調(diào)均涉及到規(guī)則的正常應用,相關變調(diào)表層形式均為透明形式,從表層可以清楚地看到觸發(fā)所有變調(diào)的語音環(huán)境。在所有這五個類型變調(diào)的表層形式中,即不存在反阻斷關系產(chǎn)生的“表層非顯”形式,也不存在反饋給關系產(chǎn)生的“表層非真”形式。換言之,既沒有因為變調(diào)規(guī)則的過度應用導致表層無法顯示變調(diào)的觸發(fā)環(huán)境,也沒有因為變調(diào)規(guī)則的應用不足導致表層出現(xiàn)了不被允許的形式。據(jù)此,可以確認天津話的非標記性變調(diào)模式應為左向變調(diào)。
鑒于天津話三字組連讀變調(diào)結果受到變調(diào)方向的影響且同時涉及到左向應用和右向應用,相關理論分析和解釋必須可以同時兼顧兩種不同方向的變調(diào)。以規(guī)則有序推導為基礎的經(jīng)典音系學理論只可能解釋其中某一方向的變調(diào),而無法處理雙向變調(diào)。[3]以制約條件為核心的經(jīng)典OT理論可以兼容不同方向的變調(diào),但無法處理音系不透明現(xiàn)象。
OT-CC被認為是經(jīng)典OT理論基礎上應對音系不透明現(xiàn)象的最簡方案,它將推導引入了生成器,以體現(xiàn)語音連續(xù)變化的鏈狀序列取代原來單一的語言形式,借助對非忠實性映射發(fā)生順序進行限定的制約條件PREC打破透明候選項對不透明候選項的和諧限定,擬對諸如反饋給和反阻斷等所有類型表層不可見的音系映射進行描寫和解釋。[4]候選項鏈與制約條件PREC是OT-CC理論解釋力的核心組成部分。
OT-CC對有效候選項鏈的形式有著嚴格的限定。候選項鏈的鏈頭形式是對輸入形式完全忠實性的分析形式,鏈中的每一個形式均是通過對其前相鄰形式一次局部非忠實性映射(Local Unfaithful Mapping,簡稱LUM)的基礎上產(chǎn)生,而且同時實現(xiàn)在制約條件等級體系中標記性降低。所以,候選項鏈中的形式需滿足漸變性與和諧性提升兩個條件。漸變性條件使得候選項鏈可以反映連續(xù)語音變化的完整過程,體現(xiàn)音系映射的推導過程;和諧性提升的條件保證候選項鏈的鏈中形式在漸變的過程中實現(xiàn)局部優(yōu)化,每一形式均比其前相鄰形式標記性更低,使得鏈尾形式最小程度違反制約條件等級體系。鏈頭代表輸入形式,鏈尾代表輸出形式,鏈中反映的是音系映射的中間過程。候選項鏈是一個連續(xù)的和諧性提升的形式序列,對鏈中所有形式進行和諧性評估遵循同一制約條件等級體系,整個有效候選項鏈中所有局部候選項鏈必須全部有效。[5]鏈尾形式由標記性制約條件評估,鏈頭至鏈尾的漸變過程則由忠實性制約條件評估。違反忠實性制約條件的每一次LUM使得鏈中形式的標記性逐步降低,直至生成鏈尾最優(yōu)化的形式。LUM發(fā)生的次序由制約條件PREC進行限定,PREC涉及兩個基本忠實性制約條件,其形式為PREC(A, B)。以PREC(IDENT,DEP)為例,它要求違反IDENT的非忠實性映射必須發(fā)生在違反DEP的非忠實性映射之前,即改變音系內(nèi)容成分的映射發(fā)生在刪音的映射之前。如果,DEP被違反,而IDENT未被違反,則PREC (IDENT,DEP) 的被違反次數(shù)為一次;如果DEP被違反,之后IDENT被違反,則PREC(IDENT, DEP) 的被違反次數(shù)為兩次。簡言之,PREC(A, B)體現(xiàn)了具體語言對不忠實性映射發(fā)生次序的選擇,使得不透明候選項不再受到和諧限定,從而可以成為優(yōu)選輸出項。
探究OT-CC對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現(xiàn)象的解釋力主要涉及候選項鏈形式的有效性評估和制約條件PREC的擬定兩方面。首先,需要考察7種受到變調(diào)方向影響的聲調(diào)組合實際的變調(diào)推導過程是否可以構成有效的候選項鏈。(5)中顯示的是每種類型變調(diào)的推導過程,類型排序與表二中的排序相同。
(5)
類型1.[HL.HL.LL,LL.HL.LL,LL.HH.LL]
類型2.[LH.LH.LH,HH.LH.LH,HH.HH.LH]
類型3.[HL.HL.HL,HL.LL.HL,HH.LL.HL]
類型4.[LL.LL.LL,LL.LH.LL]
類型5.[LH.LL.LL,LH.LH.LL,HH.LH.LL]
類型6.[LL.HL.HL,LL.LL.HL,LH.LL.HL]
類型7.[HL.LL.LL,HL.LH.LL]
以OT-CC為基礎解釋以上7種類型的變調(diào)必須保證每一個推導過程構成有效的候選項鏈。有效性的評估主要關注每一次LUM是否同時滿足漸進性與和諧性提升的要求。漸進性要求每一次LUM只涉及一個位置的非忠實性映射。和諧性要求鏈中每個形式均比其前相鄰形式更和諧,所以必須參考制約條件等級排列體系。經(jīng)典OT理論解釋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問題借助的制約條件體系為:RM-IDENT >> *XY.XY,*L.LL >> IDENT-(T)。其中,RM-IDENT要求最右邊位置的聲調(diào)不變,*XY.XY和*L.LL禁止表層出現(xiàn)XY.XY和L.LL的形式,IDENT-(T)要求聲調(diào)的輸出形式忠實于輸入形式。
下面,以類型1和類型2為例來說明如何評估變調(diào)實際推導過程中的形式是否構成有效的候選項鏈。(6)中顯示的是類型1的候選項鏈與和諧性評估。(6 a)中的形式是對輸入形式的忠實性分析,構成候選項鏈的鏈頭形式。(6 b)在(6 a)的基礎上為了滿足排列等級較高的*XY.XY而違反了IDENT-(T),將左字調(diào)“HL”變?yōu)椤癓L”,避免了其與后面的另一“HL”調(diào)相鄰,屬于和諧性提升的不忠實性映射,生成的局部候選項鏈有效。(6 c)在(6 b)的基礎上為了滿足排列等級較高的*L.LL而違反了IDENT-(T),將中字調(diào)“HL”變?yōu)椤癏H”,避免了其后的低平調(diào)“LL”與前低調(diào)尾的聲調(diào)“HL”相鄰,屬于和諧性提升的不忠實性映射,生成的完整候選項鏈有效。再以類型2為例,候選項鏈與和諧性評估如(7)中所示。(7 a)中的形式是對輸入形式的忠實性分析,構成候選項鏈的鏈頭形式。(7 b)在(7a)的基礎上為了滿足排列等級較高的*XY.XY而違反了IDENT-(T),將左字調(diào)“LH”變?yōu)椤癏H”,避免了其與后面的另一“LH”調(diào)相鄰,滿足和諧性提升的條件,生成的局部候選項鏈有效。(7c)在(7b)的基礎上同樣為了滿足排列等級較高的*XY.XY而違反了IDENT-(T),將中字調(diào)“LH”變?yōu)椤癏H”,避免了其與后面的另一個“LH”調(diào)相鄰,滿足和諧性提升的條件,生成的完整候選項鏈有效。
(6)
a. <HL.HL.LL>
忠實性分析
b.<HL.HL.LL,LL.HL.LL>
和諧性提升,因為*XY.XY >> IDENT-(T)
c.<HL.HL.LL,LL.HL.LL,LL.HH.LL>√
和諧性提升,因為*L.LL >> IDENT-(T)
(7)
a. < LH.LH.LH >
忠實性分析
b. < LH.LH.LH,HH.LH.LH>
和諧性提升,因為*XY.XY >> IDENT-(T)
c. < LH.LH.LH,HH.LH.LH,HH.HH.LH>√
和諧性提升,因為*XY.XY >> IDENT-(T)
以相同的方法進行逐一分析,可以確認類型3、4、7實際推導形式均可以構成有效的候選項鏈,分別如(8)(9)和(10)所示。
(8)
a. <HL.HL.HL>
忠實性分析
b. <HL.HL.HL,HL.LL.HL>
和諧性提升,因為*XY.XY >> IDENT-(T)
c. <HL.HL.HL,HL.LL.HL,HH.LL.HL >√
和諧性提升,因為*L.LL >> IDENT-(T)
(9)
a. <LL.LL.LL >
共享經(jīng)濟是最近幾年出來的一種熱門話題。在我國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都是通過“共享”來提供需求服務。
忠實性分析
b. <LL.LL.LL,LL.LH.LL>√
和諧性提升,因為*L.LL >> IDENT-(T)
(10)
a. < HL.LL.LL>
忠實性分析
b. <HL.LL.LL,HL.LH.LL>√
和諧性提升,因為*L.LL >> IDENT-(T)
給分析造成困難的是類型5和6,它們的實際推導形式無法構成有效的候選項鏈,如(11)和(12)所示。
(11)
a.<LH.LL.LL >
忠實性分析
b. *< LH.LL.LL,LH.LH.LL >
非和諧性提升,因為新增加了不被允許的“XY.XY”的形式
c. *<LH.LL.LL,LH.LH.LL,HH.LH.LL>
無效候選項鏈,因為局部候選項鏈<LH.LL. LL,LH.LH.LL >無效
(12)
a. <LL.HL.HL>
忠實性分析
b. *<LL.HL.HL,LL.LL.HL>
非和諧性提升,因為新增加了不被允許的“L.LL”形式
c. *<LL.HL.HL,LL.LL.HL,LH.LL.HL>
無效候選項鏈,因為局部候選項鏈< LL.HL. HL,LL.LL.HL>無效
(11b)雖然消除了不被允許的“L.LL”形式,但卻同時增加了另一種不被允許的“LH.LH”形式,未能實現(xiàn)和諧性提升,直接導致(11c)中的候選項鏈無效。同理,(12b)雖然消除了不被允許的“HL.HL”形式,但卻同時增加了另一種不被允許的“LL.LL”形式,未能實現(xiàn)和諧性提升,直接導致(12c)中的候選項鏈無效。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OT-CC無法對天津話方向性變調(diào)的有效候選項鏈進行完整的分析和預測。連讀變調(diào)類型5和6實際推導過程的形式根本無法構成符合OT-CC要求的候選項鏈,致使OT-CC中的核心制約條件PREC無法進入使用階段。即使假設7個類型的有效候選項鏈都可以完整地得到預測和分析,PREC在擬定過程中也會遇到理論上的困境。以(7)為例,為了使得不透明項HH.HH.LH打破透明形式LH.HH.LH對其的和諧限定,需要擬定制約條件PREC(IDENT-T,IDENT-T)來限定違反IDENT-T@1的LUM必須先于違反IDENT-T@2的LUM。但是制約條件PREC (IDENT-T, IDENT-T)涉及到的制約條件為單一的制約條件IDENT-T,而不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基本忠實性制約條件,有違于OT-CC關于這類制約條件的規(guī)定。
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問題對OT-CC理論的解釋力提出了挑戰(zhàn),側面反映出該理論立論假設方面的不足。首先,為了使得候選項鏈滿足漸進性的條件,生成器需要持續(xù)性地參考評估器中的制約條件體系確認候選項鏈的鏈中形式,在形式與數(shù)量方面對候選項進行了限制,不僅降低了理論模式操作的經(jīng)濟性,而且可能致使實際存在的語言形式的推導過程無法構成有效的候選項鏈。其次,制約條件PREC與候選項鏈有效性評估無關,不屬于經(jīng)典OT中的忠實性制約條件或標記性制約條件,不涉及到表層制約,僅負責限定違反忠實性制約條件的順序,其作為制約條件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質(zhì)疑。而且,PREC要求所涉及的制約條件必須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制約條件,致使類似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涉及單一類型制約條件的情況無法得到解決。針對以上情況,可以在三方面做出一定程度的修正。第一,可以減低漸進性條件的要求,候選項鏈的鏈中形式不需是在相鄰前一形式基礎上的一次LUM,可以是多次非忠實性映射,但前提是可以實現(xiàn)表層形式的標記性降低。第二,和諧性提升的條件涉及候選項鏈的整體變化態(tài)勢,而不要求鏈中每一形式均需比其前相鄰形式更和諧。第三,PREC可以涉及到相同類型、相同內(nèi)容但不同位置的非忠實性映射,以期可以解釋類似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的情況。以這些修正為基礎探討OT-CC對類似漢語音系不透明現(xiàn)象的解釋力可以作為相關研究未來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Chen,Matthew Y.The Paradox of Tianjin tone sandhi[J].Proceedings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 Meeting.1986,22.
[2] 王嘉齡.優(yōu)選論和天津話的連讀變調(diào)及輕聲[J].中國語文,2002, (4).
[3] 馬秋武.“天津話連讀變調(diào)之謎”的優(yōu)選論解釋[J].中國語文,2005,(6).
[4] 閆小斌.OT-CC的理論解釋力[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1, (2).
[5] 馬秋武.候選項鏈理論評述[J].外國語,2008,(6).
責任編輯:馮濟平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OT-CC for the Paradox of Tianjin Tone Sandhi
YAN Xiao-bin
(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18, China )
Abstract:OT-CC adopts candidate chains which can refl ect continuous phonological changes to replace simple linguistic forms. This change is of reference for the underlying reason of Tianjin tone sandhi, but OT-CC fails to offer a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for the seven types of sandhi which constitutes the paradox of Tianjin tone sandhi in addition to the theoretical plight of creating PREC. The future study may center on the adaptation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gradualness of candidate chains, harmonic improving of candidate chains and the forms of PREC.
Key words:optimality theory; candidate chains; tri-tonal forms; tone sandhi; Tianjin dialect
作者簡介:閆小斌(1979-),男,山西侯馬人,文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語音學。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候選項鏈理論對漢語雙向性變調(diào)的解釋力研究”(項目編號: 11YJC740124);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福建長汀客家話連讀變調(diào)之謎研究”(項目編號: 2011B101);福建省教育廳A 類項目“優(yōu)選論視角下的翻譯質(zhì)量評估研究”(項目編號: JA13082S);福建省教育廳B 類項目“優(yōu)選論與變調(diào)域構建中的形態(tài)-句法因素”(項目編號: JBS10053)。
收稿日期:2015-10-16
中圖分類號:H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7110(2016)02-00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