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法
多子女的家庭,常常有一個孩子與父母吃住在一起。父母辭世,常常引起子女遺產(chǎn)糾紛:一方認為,自己與父母同住,出力最多,理應多分遺產(chǎn);另一方則認為,你被父母照顧最多,“占便宜”最多,還想多分?那么,與父母同住,到底是盡贍養(yǎng)義務,還是“啃老”呢?
【案例1】贍養(yǎng)還是“啃老”?姐弟法庭打起口水仗
一直與老母親共同居住的孫耀國被遠居異鄉(xiāng)的大姐孫曉紅告上了法庭,還說他并非“贍養(yǎng)”,而是“啃老”,所以不能多分遺產(chǎn)?!笆俏艺疹櫮赣H多年,又為母親養(yǎng)老送終的??!”孫耀國一臉委屈。
孫耀國的父親早年去世,母親過世后留下了一套房產(chǎn)和5萬元存款。母親購買房產(chǎn)時,大姐孫曉紅幫母親出了錢,因此她拿出母親書寫的一份協(xié)議:“購房時,女兒女婿出錢買房,我住女兒、女婿家后,愿將房子的產(chǎn)權歸女兒、女婿所有?!敝罄先擞秩スC處訂立了相關公證遺囑。
“我也確實把母親接回家了,可母親不適應這邊的氣候,我才不得不送她回老家居住。弟弟沒房,與母親同住,又沒有什么工作和收入,日常費用都是母親給出的,這不是‘啃老嗎?”孫曉紅向法庭提交了其母在她家居住期間看病住院的資料,要求由她繼承母親遺留的房產(chǎn)和存款各三分之一份額,以母親的遺產(chǎn)返還她投資購房款2萬元,并按照她交納的購房款比例所對應的房屋增值部分給予合理補償30余萬元。
“母親在老家跟我生活了多年,她也撤銷了那份公證遺囑。雖然我掙錢不多,但直到她去世都是我一個人在照顧?!睂O耀國同意按每人三分之一比例分割房產(chǎn),“不過母親生前我照顧得比較多,母親的后事也是我處理的,所以,我認為,母親名下的存款應當都歸我所有?!睂O耀國還向法庭提交了他處理老人相關后事的票據(jù)和羅列著他平時照顧和住院護理母親的各項事務的日記本。
【評析】經(jīng)濟上的資助不可或缺,親情的陪伴慰藉同樣彌足珍貴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孫耀國的母親雖曾訂立遺囑,但已撤銷,故其遺產(chǎn)應以法定繼承方式分配。三子女均同意各自繼承房屋三分之一份額,法院不持異議。雖然購房時孫曉紅出資2萬元,但她并未完全履行與母親訂立的協(xié)議,所以法院判定老人遺留的5萬元存款中,2萬元償付給刊、曉紅,剩余3萬元由孫耀國繼承所有,作為他長期照顧老人和處理老人后事的補償。而對于孫曉紅主張的30余萬元補償,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強調(diào):“贍養(yǎng)義務一方面包括金錢上的資助,另一方面生活上的陪伴也是很重要的。盡管小兒子的經(jīng)濟能力很有限,但老人愿意跟他共同居住,這是一個精神上的慰藉。而且小兒子在長期照顧護理老人和處理老人后事方面有貢獻。”
【案例2】照顧父母孰多孰少,一段錄音揭開真相
父母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套房屋。一直與父母同住的劉斌斌被姐姐、哥哥告上法庭,要求三個子女平均分割母親的遺產(chǎn),但劉斌斌說:“老人買房時,我出了錢。我和妻子多年來悉心照顧父母,直到他們?nèi)ナ??!币虼?,他主張多分遺產(chǎn)。
劉斌斌的姐姐、哥哥要求平均分割繼承父母遺留的房產(chǎn)?!靶〉芤患液透赣H同住,并不意味著就多贍養(yǎng)老人,平時爸媽照顧他們更多些呢!父母買房時也是出錢的,父母想把弟弟出的那份還給他,是小弟沒要”。
劉斌斌向法庭提交了重要的錄音證據(jù)。在談話錄音中,他的姐姐、哥哥都曾對劉斌斌媳婦說:“你照顧老人貢獻比較多,這么多年你的付出大家心里都明白,我們都看在眼里了,都很感謝你。”
【評析】付出多少決定遺產(chǎn)分配
正是因為這份錄音證據(jù),能夠證明劉斌斌妻子對公婆付出很多,劉斌斌的兄姊也都曾認可弟媳對老人盡到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所以,法院認定劉斌斌可以多分遺產(chǎn),最后判決該房屋由三個子女共同繼承,劉斌斌繼承該房屋40%的份額,其姐姐和哥哥各繼承30%的份額。
如果有證據(jù)證明某個子女對贍養(yǎng)老人有貢獻,或曾得到其他子女的認可,那么該子女就可以多分遺產(chǎn)。至于子女是否出資購房,跟繼承本身無關,以老人名義所購房屋就是老人的財產(chǎn),在老人去世后屬于其遺產(chǎn)。不過,子女的出資行為可視為其對遺產(chǎn)取得具有一定貢獻,在分得遺產(chǎn)份額中予以考慮。
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共同居住”本身就是可多分遺產(chǎn)的情節(jié)。另外,在老人生前的相關病歷中,交費的簽字或者住院病歷留的聯(lián)系人也是這個子女的話,那么可以認定這個子女更多地實際參與了照顧老人生活及就醫(yī)看護。
到底是誰照顧誰這是個問題
究竟是“贍養(yǎng)”還是“啃老”?其實,如今在許多遺產(chǎn)繼承案中,有不少子女都向另一方子女提出質(zhì)疑,雙方在這方面存在很大爭議。
根據(jù)我國《繼承法》第十三條第三款規(guī)定:“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在分配遺產(chǎn)時可以多分?!彼痉▽嵺`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一類情形,即“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根據(jù)該條款主張多分遺產(chǎn),但其他繼承人提出異議”。
對此,法官做了歸納,沒有與老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主要提出三項異議:與老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只為“啃老”,特別是在該子女沒有經(jīng)濟收入的情況下.該子女只為“要房”,尤其是在其沒有自己的房產(chǎn)的情況下;該子女只為“借光”,特別是其有了小孩,讓老人幫助照看和接送孩子上學。
同住屬贍養(yǎng)還是啃老法律這么看
那么,與老人共同生活居住到底是“贍養(yǎng)”還是“啃老”?究竟可不可以多分遺產(chǎn)呢?針對此類爭議,法官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審查判斷:
一、看有無遺囑或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只有在法定繼承案件中,才適用上述法條。如果老人已在生前立有遺囑,或者已簽訂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而且遺囑有效或者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中的扶養(yǎng)義務人已盡到了扶養(yǎng)義務,那么將不適用該法條。
二、正確理解法律規(guī)定。該法條規(guī)定“可以多分”而非“必須”,那么是否多分遺產(chǎn),可以結合一些因素綜合判定,比如:其他繼承人的意見,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較多地照顧被繼承人等。
三、考量共同居住期間的生活細節(jié)。如果存在“啃老”的情形,也就是說有勞動能力但不勞動、基本生活來源于老人的積蓄或養(yǎng)老金,那么,再多分遺產(chǎn)明顯不合理。因此,要核實相關生活細節(jié),例如老人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生活能否自理等身體狀況:老人就醫(yī)等資料中顯示的陪同人是誰,是不是與老人同住的子女等。
總之,與父母同住,是贍養(yǎng)還是“啃老”,是否可多分遺產(chǎn),不僅要考量該子女的經(jīng)濟付出,也應當考慮其對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顧、陪伴等精神撫慰。
(文中人名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