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澤萍
經(jīng)十多年教學實踐,我深感要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語文素質(zhì),一個極為重要的條件是:學生愛上語文課,對語文有濃厚的興趣,喜歡并自覺進行語文訓練。而如何才能使這一條件具備呢?我以為首先在于教師要講求語文教學的藝術性,使語文課富有魅力。
所謂講求語文教學的藝術性,采用現(xiàn)代科學的說法,即以微格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提高語文教學技能。具體講,就是精心設計每堂語文課的每一項內(nèi)容、每一個細節(jié),從課堂教學結構的引入、講解、提問、小結、結束到教師自身行為的表現(xiàn):課堂口頭用語及語音、聲調(diào),表情眼神,舉手投足,板書,都要準確得體而富有動人的力量,要具一種美的感染力,以使學生這一主體被深深吸引住。隨著作品與教師的情感或喜或悲,全部感知系統(tǒng)都處于最佳活動狀態(tài),大腦思維亦處于最佳狀態(tài),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心靈的顫動或情感的滿足,在美的享受中潛移默化地學到知識、增強技能,盡可能在有限的45分鐘內(nèi)獲取最大效益。為此,我與同仁們在這方面逐步做了一點有益的嘗試與探索。
一、圍繞重點,旁征博引
從心理學角度看,任何人對自己不曾聽過看過的新東西似乎都有種新鮮感,特別是求知欲較強、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知道的教科書上沒寫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更具吸引力?!皩W生就愛聽書上沒有的”恐已非個別現(xiàn)象,學生喜歡和敬佩知識淵博、講課內(nèi)容豐富的老師恐怕也基于此種心理。那么,我們就需適當給予他們些許新的刺激,以促進求知欲,培養(yǎng)其對語文的情感、興趣。所以,若老師能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需要,適時補充與課內(nèi)聯(lián)系緊密的課外資料,就會增強教學的吸引力,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有興趣學與思,從而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應學會的東西。
二、精心設計教學細節(jié)
要較好達到教學目的,就須在引入、提問、講解、小結、結束等環(huán)節(jié)上動腦筋,精心搞好細枝末節(jié)的設計。這是微格教學理論所強調(diào)的教學技能,也是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精心備課”,常指這方面。我就文章思路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啟發(fā)性提問,提問緊扣課文,難易適中,語言反復斟酌,力求準確而簡潔,流暢而具有吸引力。提示小結性的語言亦如此,并力求富于美感。這樣一步一步,使學生認真看書、思考、概括,思路能緊跟教師。
三、刻苦錘煉好教學語言
這是提高教學藝術性特別強調(diào)的一點。教學語言主要指教師的課堂口語(語言、語音、語氣等)和身態(tài)語(表情姿勢、堂上走動等)。如果說“圍繞重點旁征博引”與“精心設計教學細節(jié)”屬于教學內(nèi)容的話,那么“錘煉好語言”該算作形式。內(nèi)容由形式來表現(xiàn)。試想有一份“無懈可擊”的教案,內(nèi)容設計很好,吸引人,富感染力,但如果教師不能完美地表達出來,教學過程也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試想面對一個缺乏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缺乏情感、活力的老師,語文課還有什么魅力可言?而倘若將此教案拿給教學語言能力很強的教師去上課,堂上就會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效果自然很好。我曾耳聞目睹了一些老師的課堂教學過程,其差距往往并非在專業(yè)知識水平上,也不在教學設計上,而就在課堂駕馭教學語言的能力上,僅這點不同,教學效果便不同。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在提高語文教學藝術性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課上適當開展一些活動
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防止學生倦怠而注意力分散,可適當搞些小活動,像問題搶答記分、朗讀背誦競賽、一人一句翻譯、分角色朗讀、注音語法比賽、上黑板演示、互判詞語聽寫等等,以活躍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行動起來,在精神集中的狀態(tài)中動腦動口動手,進行能力訓練,經(jīng)實踐檢驗,效果不錯。
此外,還有一種很好的方式,即“課堂討論”。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情境,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鼓勵大膽進行多向思維與逆向思維。這既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又對訓練學生思維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語文是一門與其他學科領域都有聯(lián)系的學科,故還可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方式法來增強語文課的吸引力。如講古詩詞時,播放中國古典名曲,為學生提供欣賞和理解的意境,使學生在文學美和音樂藝術美融于一體中汲取營養(yǎng),陶冶情操。讓學生根據(jù)語言文字提供的“畫面”創(chuàng)作實景圖,在文學語言美和繪畫藝術美的享受中培養(yǎng)讀閱讀、想象聯(lián)想、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自己動眼動腦動手的實踐中對說明的內(nèi)容、順序了然。事實已經(jīng)證明,其他學科對語文課的滲透不失為吸引學生、培養(yǎng)情趣、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徑。
總之,讓我們面對一雙雙真誠而好奇的眼睛,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小腦瓜,以知識豐富、旁征博引充實誘導之;以聲情并茂、繪聲繪色激發(fā)感染之;以輕松愉快、活潑多變的方式吸引調(diào)動之;以嚴謹求實、勤練多思的學風要求訓練之。依據(jù)實際,綜合運用,以達共同目的:使學生于長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美的情境熏陶下,健康茁壯地成長起來,永遠喜愛語文,并自如地運用語文為祖國服務。
作者單位:河北廊坊市第七中學。